请选择 目标期刊

影视作品中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对大学生的影响 下载:44 浏览:385

余云霞 刘美辰 张宇晴 《中国新闻传播》 2019年12期

摘要: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借助于网络媒体、影视作品不断得到传播,其影响力在不断提升,本文力图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影视作品中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倾向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等问题进行揭示,并积极探讨抵制影视作品中历史虚无主义消极影响的对策。

后现代主义解构性特点解析——以我国影视作品为例 下载:46 浏览:334

叶萍 《中国新闻传播》 2018年4期

摘要:
后现代主义起源于西方社会,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在建筑、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同时在世界各国得以广泛传播,而受后现代主义影响在当前中国的大众文化、流行艺术都呈现出多元化、开放化、零散化的特点,21世纪的影视作品也表现出更多的后现代的文化特征。随着大众媒介的发展,电影电视也越来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放松方式,通俗化,娱乐化的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影视作品的叙述方法,题材选择等各个方面也受到后现代主义解构性特点的影响,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影视效果。

身份议题、时间重组与“去哪儿”——试论近年影视作品对个体精神困境的回应 蔡春芳 下载:42 浏览:382

蔡春芳 《当代艺术》 2019年2期

摘要:
近年来,新旧身份的矛盾冲突、身份选择的困惑与寻求身份证明一再成为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叙事的基本线索或基本诉求。与之相应的是以《超时空同居》《路边野餐》《缝纫机乐队》等为代表的电影中所体现出的关于"去哪儿"和如何处理"过去、现在、未来"关系的问题,及其所导致的精神焦虑。近年来影视作品对这一困境的回应和开出了药方:接受过去/现在、在旅途/在异地完成治愈并回归都市。一方面,重组的时间质疑了传统的"时间穿越"在治疗上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影像乌托邦虽然提供了想象性的救赎空间,但鼓励个体的逃离悬置了都市问题,也就悬置了对答案的探索。

论红色影视作品在青年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性——以《觉醒年代》为例 下载:127 浏览:1341

冀钰坤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11期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提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鲜明地表达了做好广大青年的价值观教育工作对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实用主义、利己主义、悲观主义, 在一些大学生中有所抬头, 部分青年的核心价值观存在严重偏差。《觉醒年代》是新时代运用红色影视文化加强青年价值观教育的有益尝试,以其思想性和观赏性吸引了大批青年,对青年的价值观教育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

计算机音乐制作在影视作品中的设计与应用 下载:321 浏览:2799

周文璐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2年10期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步入了互联网时代,在该种时代背景下,影视作品的创作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音乐制作是影视作品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作品的整体质量起着不可忽略的影响。依托计算机制作设计影视作品的音乐部分,不仅能提升影视作品的制作效率,也有助于达到理想的影视作品效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影视作品中计算机音乐制作的设计与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顺应论视角下的影视作品英汉互译研究 下载:146 浏览:1506

梁茗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本文运用顺应论视角对现代影视作品中出现的英汉互译案例进行研究,对于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译者往往会受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语言环境的影响,因此可大致归纳为社会文化的顺应、社交场合的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三个层面对其进行探讨,以期为人们欣赏英汉互译作品提供一个新视角。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