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抖音的短视频用户关注度问题研究 下载:74 浏览:404

欧阳姒南 《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本文分析了基于抖音的短视频用户关注度影响因素的分析,根据对周围同学对短视频的用户关注度影响因素的调查,提出了要进一步优化内容、保持创新,避免内容同质化;提高内容相容性,结合用户需求进行创作;建议加强应用平台的差异化推广;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形成传播矩阵等抖音短视频创作和运营的建议。

工作室制度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研究 下载:68 浏览:81

鲍艳宇 《中国设计》 2018年9期

摘要:
文章从工作室制度下带来的教学变化,对应用型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进行理论实践研究。近年来随着高校部分专业的转型,教学手段及方式都有了很多的不同,工作室制度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在文章中从工作室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工作室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工作室的培养方式适合应用型人才发展、工作室制度适合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提升等几个方面来对工作室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做出研究贡献。

正似我们借来的人生:在皮尔森的舞台上——第26届国际戏剧节的东欧戏剧 下载:34 浏览:309

卡莉娜·斯蒂芬诺娃1 桂菡2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若是用一句话概括第26届国际皮尔森戏剧节带给我的感受,那便是"分寸得当,毫无废话,诚实正直"。《伊利亚特》掀开我眼前隐形的窗帘,让我进入肉眼所看不见的领域,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得以洞察非物质的世界,洞察看似唯一的物质世界与生活的本质。《人走后的房间》运用声音在戏剧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让人得以一窥惊人的深刻哲学与无限的精神境界。《摹仿生活》在舞台上所创造的不同寻常的形象与丰富的感官体验,让作品成为一封正在发出求救信号的电报,而我们所有人,都是这封电报的收件人。戏剧节的喜剧类作品堪称典范,它让我们既能从笑声中获得活力又可以通过它来武装自己,这就使得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是选择面对而非选择逃避。

2017年数字技术在影视艺术中的博弈与融合发展探析——关于艺术边界的思考 下载:97 浏览:522

林磊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技术的发展一直以来都为影视艺术带来或多或少的美学革新与观念建构影响。2017年,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深化发展,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弹幕等新兴技术的探索实践,使得影视艺术的"互动性"得以实现或进一步增强。数字技术的革新为我们带来的,是一种影视艺术边界被打破与拓展的新的可能性。就艺术审美的"心理距离说"而言,VR、AR等沉浸式数字技术的运用,并不一定会剥夺影视艺术给人们带来的审美"距离",反而能够使人们以新的技术去选择和创造更多不同的"距离化"审美体验。由此,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进行了一种未来影视的美学观念更新与创作发展的新的理论探索。

探究国画元素在刻瓷艺术中的应用 下载:127 浏览:1398

​​夏兰 《国学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我国是陶瓷生产大国,陶瓷在生产过程中运用了很多能够和器型相整合的装饰技法,陶瓷雕刻是其中一种装饰技法,其既呈现出国画的表现方式,同时有表现出雕塑和陶艺拥有的良好审美。国画元素是中华民族非常完美的古典主义艺术,在运用过程中呈现出自身具有的独特性,国画元素与刻瓷艺术之间存在紧密关系,其能够直接影响刻瓷艺术最后的效果,在陶瓷雕刻过程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互联网+”时代影视艺术数字化发展的现状研究 下载:311 浏览:2842

徐硕 《中国艺术研究》 2021年8期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加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新媒体出现去中心主体、反权威化的形象特征。在影视艺术数字化发展中,可以运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知识碎片化、信息及时化、传播多样化的发展特征,加快影视艺术数字化发展的步伐,还能结合图像文化和视觉文化等主流文化,丰富影视艺术数字化发展的工作内容。

纯粹与空灵——以杜尚《贫血的电影》为例探究影视艺术实验性语言 下载:302 浏览:2742

晏昊贤 《中国艺术研究》 2021年4期

摘要:
超现实主义影片《贫血的电影》在当时(19世纪20年代)电影视听语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创新,同时在当下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以及解读的空间。影片由一系列无规则的螺旋空间、混乱的语句以及空灵的旋律组成,让观众看到了杜尚对影视语言纯粹化的点、线、面、色的抽象化表达,将影视语言纯形式化与符号化。此种创新,可视为超现实主义主义创作手法在现代性诉求中的新发现,也是现代电影走向纯粹艺术的重要路径,同时对我们当下研究电影视听语言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