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制管用600MPa级微合金钢设计开发实践 下载:63 浏览:482

董继亮1 张星1 侯明山1 席晓利2 王栋1 《冶金学报》 2018年8期

摘要:
600MPa级微合金钢已广泛用于汽车底盘大梁,通过对制管用600 MPa微合金钢的工业试制,对产品热带及制管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与Q345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600 MPa微合金钢制管后的整体性能优于Q345矩形管。

制管用600MPa级微合金钢设计开发实践 下载:63 浏览:482

董继亮1 张星1 侯明山1 席晓利2 王栋1 《冶金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600MPa级微合金钢已广泛用于汽车底盘大梁,通过对制管用600 MPa微合金钢的工业试制,对产品热带及制管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与Q345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600 MPa微合金钢制管后的整体性能优于Q345矩形管。

微合金钢碳氮化物析出的热力学仿真 下载:61 浏览:454

李维刚1,2 杨威1 刘超1 严保康1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9年8期

摘要:
建立热连轧过程中复合微合金钢碳氮化物析出的热力学模型,考虑碳氮化物和AlN的相互作用。针对该模型求解变量多、方程非线性、初始条件难确定等问题,采用耦合问题特征的牛顿拉夫森数值求解算法,确定不同成分下的碳氮化物和AlN的析出开始温度与析出顺序,获得奥氏体相中各元素平衡成分、碳氮化物析出成分及质量分数等随轧制温度的变化规律。对某轧钢厂生产的微合金钢进行仿真分析,模型计算结果符合冶金机理,对钢材组织性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终轧温度对Ti-V-Mo复合微合金钢组织演变和硬度的影响 下载:53 浏览:391

张可1 赵时雨1 隋凤利1 李昭东2 叶晓瑜3 孙新军2 黄贞益1 雍岐龙2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OM、EBSD、TEM及Vickers硬度计等研究终轧温度对Ti-V-Mo复合微合金钢的组织转变、析出相和硬度的影响,并阐明了组织演变和硬度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不同终轧温度的Ti-V-Mo钢其组织均为多边形铁素体;随着终轧温度由1000℃降低到800℃,Ti-V-Mo钢的硬度由400HV提高到427HV;铁素体晶粒的平均尺寸由3.44μm减小到3.05μm;(Ti, V, Mo)C粒子的析出数量增加,其平均尺寸由8.38 nm减小到6.25 nm。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铁素体平均晶粒尺寸的减小和纳米级(Ti, V, Mo)C粒子的增多及细化是硬度增大的主要因素。在980℃以下,降低终轧温度(Ti, V, Mo)C在奥氏体中的形核率不断减小,使得其在铁素体中析出的10 nm以下的(Ti, V, Mo)C粒子不断增多,促进了硬度的提高。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