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乌灵胶囊联合抗抑郁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下载:72 浏览:294

寇建华 《诊断医学》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乌灵胶囊联合抗抑郁药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炎症、抑郁程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氟西汀,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乌灵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良反应、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抑制因子(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HAMD分值、NIHSS分值和血清TNF-α、IL-6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灵胶囊联合氟西汀可有效地缓解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和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盐酸帕罗西汀联合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 下载:87 浏览:489

伍四海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盐酸帕罗西汀联合抗精神病药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减退,行为退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5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抗精神病药治疗的27例为对照组,盐酸帕罗西汀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的28例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8、12周的阴性症状评分、精神病理评分及PANSS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8、12周的阴性症状评分、精神病理评分及PANSS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的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帕罗西汀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可推广。

不同抗抑郁药物对卒中后抑郁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 下载:87 浏览:508

​黄斐然1 王威2 柴云1 于明1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评价不同抗抑郁药物对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月。使用Stata 14.2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本文最终纳入32个临床研究,共2 644例PSD患者。与安慰剂比较,帕罗西汀(MD=9.34,95%CI:4.39~14.29)、氟西汀(MD=8.63,95%CI:5.51~11.75)、丙米嗪(MD=9.41,95%CI:0.12~18.70)、去甲替林(MD=8.54,95%CI:4.14~12.94)、文拉法辛(MD=6.97,95%CI:2.04~11.90)、传统疗法(MD=6.40,95%CI:1.70~11.11)、依地普仑(MD=6.32,95%CI:1.91~10.73)降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舍曲林、黛力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帕罗西汀治疗PSD较氟西汀(MD=0.71,95%CI:-5.14~6.56)、丙米嗪(MD=0.07,95%CI:-9.38~9.25)、去甲替林(MD=0.80,95%CI:-5.82~7.42)、文拉法辛(MD=2.37,95%CI:-4.61~9.36)、传统疗法(MD=2.94,95%CI:-3.89~9.77)、依地普仑(MD=3.02,95%CI:-3.61~9.65)、舍曲林(MD=6.14,95%CI:-4.98~17.26)和黛力新(MD=6.37,95%CI:-2.11~14.86)存在优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抗抑郁药物对PSD治疗效果从优到差依次为帕罗西汀、氟西汀、丙米嗪、去甲替林、文拉法辛、传统疗法、依地普仑、舍曲林、黛力新。结论帕罗西汀、氟西汀、丙米嗪、去甲替林、文拉法辛、传统疗法、依地普仑均对PSD有疗效,其中帕罗西汀的疗效最优。

抗抑郁药物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评估 下载:81 浏览:826

胡周 谢姗珊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抗抑郁药物作为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手段之一,其长期疗效与安全性一直是精神医学研究的重点。本文旨在通过文献回顾和分析,评估抗抑郁药物在长期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罗汉果甜苷对芒果苷抗抑郁作用的协同效应研究 下载:142 浏览:1938

诗怡 韦亿 何金羽 杨宇霞 徐振棋 胡红柳 《中国医学研究》 2022年6期

摘要:
目的:在芒果苷对实验性行为绝望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前提下,探究罗汉果甜苷对行为绝望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对芒果苷的抗抑郁作用协同效应。 方法 分组给予小鼠不同药物以及同种药物不同浓度灌胃,采用小鼠悬尾实验和强迫小鼠游泳实验建立行为绝望模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结果。 结果 在本实验条件下,与空白组相比,被不同剂量(15、30、60mg·kg -1)罗汉果甜苷灌胃的小鼠均能在小鼠悬尾实验和强迫小鼠游泳实验中减少其不动时间;而被不同剂量罗汉果甜苷(15,30,60mg·kg -1)与芒果苷(60mg·kg -1)混合配置灌胃的小鼠也能在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中减少其不动时间,且不动时间比单独使用罗汉果甜苷或单独使用芒果苷更短。【结论】证明罗汉果甜苷对实验性行为绝望小鼠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且罗汉果甜苷与芒果苷合用对行为绝望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具有协同效应。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