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消费者行为对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理研究——基于政府监管视角 下载:48 浏览:341

夏丹 《中国经济》 2019年8期

摘要:
本文基于有限理性假设,构建政府、消费者和制造企业三方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研究政府监管下消费者行为对制造企业绿色转型决策的作用机理。研发发现制造企业绿色转型决策不但受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还受绿色转型额外成本和政府监管力度的影响;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与否与购买和不购买的收益有关;政府支持与不支持由二者的收益和成本比较来决定。

第三方支付协同监管研究 下载:51 浏览:367

方丽娟1 何小平2 《电子商务进展》 2020年9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第三方支付蓬勃发展,但发展背后隐含着诸多风险,需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管控。第三方支付的管控主体应由政府监管部门为核心的多方力量组成,其中第三方电子支付机构即是被管控的对象,也是管控的主体之一。协同管控具有系统性和高度的复杂性,多方只有做到有效协同才能实现较好的风险管控目标。

“一带一路”战略下企业合作及政府监管的机会主义行为演化博弈分析 下载:94 浏览:430

宋彪1,2 徐沙沙3 丁庆洋2 《当代管理》 2018年1期

摘要:
"一带一路"战略下企业合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整个战略生态圈中企业的战略选择呈现群集特征,其中企业间合作的稳定性成为影响整个战略目标的重要因素。"一带一路"战略下很多项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既需要与当地民商事主体进行合作,又更多的依赖当地政府的介入。相关研究对于三方博弈主体研究较少,并且少量已有对三方博弈主体博弈的研究仍然在给定一方博弈策略的基础上对其他博弈双方进行分析,缺少深入地分析揭示企业合作过程中战略选择的群集本体演化规律,也少有对东道国地方政府介入该合作动态过程的关注。本文用演化博弈论分析企业合作以及地方政府监管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理性经济人假设条件下,企业和东道国地方政府在企业合作过程中都会发生机会主义行为,上级国际政府应该专门设置监管机构,同时监管机构需要采取动态扶持或者惩罚的策略,才能够促进"一带一路"覆盖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

从政府监管视角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下载:53 浏览:472

陈健鹏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10期

摘要: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在全面深化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背景下,中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正在重构。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政府监管处于核心位置。本文分析了政府监管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分析了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中环境监管存在的问题,梳理了环境监管体系的改革框架。研究认为:中长期环境监管体系改革面临新的形势。深化环境监管体系改革,强化国家的监管职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维度和抓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厘清改革方法论,增强改革系统性、集成性,统筹推进责任体系和问责机制、机构改革、政策工具三个方面的改革。

互联网新业态的“软法”兴起及其规制 下载:57 浏览:483

张祺好 《法学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近40年来的中国法治建设进程,国家主导的秩序构建无疑是其一个重要特征,民间的秩序建构能力较为有限。"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一状况发生了重大改变。特别是网约车等各种新业态不断涌现,它们在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利益机制的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软法"生产,这不仅给政府监管体制和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困境和风险,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软法"治理秩序,推动着从单一国家建构向国家与民间双向建构的法治转型。我们需要立足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互联网经济发展,确立国家"硬法"与民间"软法"良性互动的规制机制,推动双向构建的良法善治秩序的形成。

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的政府管理研究 下载:71 浏览:779

韦家道 《金融研究杂志》 2025年2期

摘要:
随着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已经迈入了小康社会。国民以“量入为出”为标准的传统观念发生显著变化,消费方式持续多样化。消费者越来越意识到高消费和信用消费模式。当今时代,互联网影响社会方方面面,消费金融也迅速发展。同时,也始终存在资金渠道受限、财务风险高、信用风险高等问题。这些风险问题监管不力,必然影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稳定和发展,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因此,本文为保障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健康稳定发展,从监管的角度对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和监管措施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以政府关于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监管为对象,通过基于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剖析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运用调研和层次分析法涉及有效的监管指标体系,开展效应分析,针对性提出有关对策和建议,得出本文结论成果。本文借助通过对政府监管指标体系和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监管措施的研究提高政府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监管水平,进而推进互联网消费金融蓬勃发展。

关于中小学减负政策实施的反思与改进——基于“剧场效应”的视角 下载:96 浏览:510

涂毅 王牧华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1期

摘要:
减负政策的实施一直无法走出没能给学生减负反而增负的"迷阵"。这一问题也成为多年来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剧场效应"揭示个人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导致集体利益受损的现象本质。依据诺斯对于制度的划分,从减负政策执行的角度来分析政策实施乏力的原因在于:正式制度层面减负政策的执行导致学生在校时间的减少和学生校外自由时间的增多;非正式制度层面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与自我实施的行为标准促进补习"剧场效应"的生成。由此,补习"剧场效应"削弱学校发展"全人教育"功能,维持社会不平等代际传递,增加家庭经济压力。鉴于此,破解补习"剧场效应"的重点在于加大政府作为"剧场管理员"的监管力度,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

基于PPP模式的农村基础设施政府监管研究——以河南省三门峡市为例 下载:255 浏览:2697

江婷婷 《国际科技论坛》 2022年11期

摘要:
PPP模式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体关系,成为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在公共管理服务领域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PPP项目政府监管尤为重要。本文对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PPP模式建设现状,存在问题与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从加强政府对PPP项目的前期监管、强化政府对PPP项目建设过程的监管、完善政府监管规章制度建设、构建合理有效政府监管组织结构与程序等方面,提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PPP模式建设政府监管对策建议。

人工智能法律主体资格初步认识及其监管 下载:527 浏览:2948

周茂铭 《法学学报》 2022年7期

摘要: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AI)开始出现了,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到来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自主决策能力”以及对于个人隐私干扰与保护也成了现实问题。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法学界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法律“从来没有缺席参与”对其存在与发展非常关注。法学界对其关注的初始重点在于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资格认定问题,对于该问题目前学界学说众多,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将从法哲学视角探讨人工智能的法哲学路径依赖之基础,接着论述人工智能的法律资格认定问题,人工智能使用场景及其应用已经出现。而后针对人工智能的政府监管,尝试提出自己的观点共同观察与思考。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