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情感体验的智慧教室色彩设计 下载:75 浏览:421

周晨露 徐建东 《设计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智慧教室作为当前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其设计的科学合理性至关重要。但目前建成的智慧教室大多只重视软件、硬件设备的配置,而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的需求。心理学家发现,色彩对学生的情感调节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文章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提出了智慧教室色彩情感化"三层六维"设计原则及其设计流程,以期为智慧教室的构建提供参考借鉴。

基于情感体验的智慧教室色彩设计 下载:35 浏览:356

周晨露 徐建东 《设计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智慧教室作为当前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其设计的科学合理性至关重要。但目前建成的智慧教室大多只重视软件、硬件设备的配置,而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的需求。心理学家发现,色彩对学生的情感调节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文章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提出了智慧教室色彩情感化"三层六维"设计原则及其设计流程,以期为智慧教室的构建提供参考借鉴。

基于要素投入视角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下载:61 浏览:421

陈权1 沈斌2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2期

摘要:
对高校教师进行有效激励,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教学科研的产出量,减少职业倦怠,降低离职率。高校管理部门为了实现对高校教师的有效激励,需要进行相关要素的投入。文章基于生产要素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探讨了各类要素对高校教师科研教学产出的具体影响,在此基础上,科学构建了新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抗战歌曲与中华民族精神 下载:86 浏览:471

汪洋 《历史教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为抗战歌曲的创作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抗战歌曲反映的不仅是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伟大实践,更是名副其实的时代歌声、战斗号角和民族灵魂。抗战歌曲为中华民族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铸就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热爱家园、保家卫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一心、敢于胜利等为基本内容和重要特征的中华民族精神。

佛教的善的思想的心理诠释 下载:25 浏览:227

郭晓飞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佛教的宗旨是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认为人的先天本性无分善恶,亲近善知识能形成善的心理,亲近恶知识会形成恶的心理。佛教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鼓励人们行善积德。佛教认为欲望是恶的根源,控制欲望,通过戒定慧、八正道等方式能达到善的心理状态。佛教关于善的先天本性的观点、善恶形成的思想以及善的自我修养方法符合心理学的有关规律。佛教的崇善理念及善的修养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价值准则具有积极意义。

熟悉性对被试操作效应的作用:来自无线索回忆再认的证据 下载:38 浏览:352

刘贵雄 贾永萍 买合甫来提·坎吉 王新洋 刘欣欣 《心理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在动作事件的再认记忆中,被试操作后的记忆成绩优于单纯的词语记忆(SPT效应)。人们认为操作促进了回想加工,而熟悉性是否对SPT效应起作用仍然存在分歧。研究采用无线索回忆再认范式,考察了信息提取失败时熟悉性对SPT效应的作用。结果显示:(1)SPT和VT两种编码都引发了稳定的无线索回忆再认效应(RWCR效应)。(2)与VT编码相比,SPT编码引发更强的熟悉性加工,表现出无线索回忆再认的记忆优势。上述结果表明,即使无法正确提取细节信息,在SPT编码中被试凭借熟悉性辨认的能力仍然高于VT编码。该结果从信息提取失败的视角为熟悉性对SPT效应的作用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证据。

统一新罗对唐代书法文化的接受及融合 下载:72 浏览:384

张克 金寿天 《当代艺术》 2020年5期

摘要:
统一新罗在唐代的支援下完成了韩半岛的统一大业,从此与唐代开始了蓬勃的文化交流。唐代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上百花齐放,对同一时期的统一新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法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一方面统一新罗书法受唐代书法文化的影响,唐风盛行;另一方面统一新罗吸收的唐代书法文化与本民族特有的本土文化逐渐融合,形成新的书法风貌。

道德信息对面孔吸引力判断的无意识调节 下载:67 浏览:329

罗秋铃1 侯庆辉1 陆春雷1 莫雷2,3 《心理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抽象语言信息是否能够影响知觉?本研究在审美领域对此进行考察,探索无意识获取的道德信息是否影响个体对相应面孔吸引力的知觉判断。结果发现个体对面孔吸引力的知觉判断受到内隐道德信息的调节,且调节效应与面孔本身吸引力水平无关;另外,面孔审美判断的反应时受到道德美丑和面孔吸引力的共同影响,尤其当两类信息相矛盾时被试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判断。研究结果表明抽象的社会道德信息可以对面孔吸引力的知觉判断产生自上而下的调节。

内隐和外显测量对利他行为的预测:来自IAT和BIAT的证据 下载:47 浏览:332

吴睿1 郭庆科1 李芳2 《心理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利他行为是指人们自愿付出一定代价做出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该研究以联结性-推理性评价模型为理论基础探讨内隐和外显测量对利他行为的预测效度,研究以193名大学生为被试,将4种内隐利他测量方法和1种外显利他测量方法相结合,以自发性水平不同的3种利他行为为结果变量。结果发现,IAT和BIAT的信度和效度较好,BIAT尤其值得采用。内隐利他自我概念测量能有效地预测真实情境中自发性较高的捐助行为,外显测量则预测了意识控制下自我报告的利他行为。结果表明,只有内隐利他自我概念测量能预测真实情境中快速发生的利他行为。其作用是外显利他测量和内隐利他态度测量所不能代替的。

身体姿势识别倒置效应量的连续性变化 下载:51 浏览:320

陶维东 陶晓丽 《心理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以生理机制上整体可能身体姿势、整体不可能身体姿势和碎片身体姿势作为材料,系统操纵两个角度差为零的身体姿势偏离其竖直状态的角度,对错误率和反应时进行线性拟合。结果发现:(1)整体可能身体姿势、整体不可能身体姿势的识别错误率和反应时与其偏离直立状态角度之间可以拟合显著的线性关系,而碎片身体姿势的识别错误率和反应时与其偏离直立状态角度之间无法拟合显著的线性关系;(2)整体身体姿势(可能身体姿势和不可能的身体姿势)识别均出现了显著的倒置效应,而碎片身体姿势识别未出现倒置效应。这些结果表明身体姿势识别倒置效应量的延续性依赖于整体布局加工。

拖延刺激对注意偏向的影响及过程 下载:34 浏览:338

毕翠华 《心理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研究是考察拖延个体对拖延相关信息的注意偏向及特点。实验1采用情绪Stroop范式,要求被试忽略刺激的语义,仅判断刺激的颜色。实验2采用修改后的点探测范式,以拖延词和中性词为线索,并操作线索和目标之间的时间间隔,被试的任务是判断目标刺激的位置。结果发现:高拖延的被试难以抵制拖延词的注意,在情绪Stroop任务中对拖延词的反应时间更长;当拖延词和目标刺激的位置一致时,在短的线索—目标时间间隔(SOA)内,被试对目标刺激的反应时间更长,但当时间间隔长时,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更短。该研究表明,高拖延行为个体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抵制拖延信息的注意,对拖延刺激存在注意偏向。

建构反应题中能力估计准确性的影响因素:评分者人数和项目个数的交互作用 下载:32 浏览:330

孙小坚1 康春花2 曾平飞2 辛涛1 《心理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采用康春花、孙小坚和曾平飞(2016)提出的等级反应多水平侧面模型探讨了评分者人数和项目个数对被试能力估计准确性的影响。模拟研究的结果表明:(1)随着项目个数的增加,估计值与真值之间的相关也不断增加;(2)评分者人数和项目个数在平均绝对偏差(MAB)和误差均方根(RMSE)上的主效应均显著,两者间的交互效应也显著;(3)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当项目较少时,3个评分者条件下的能力估计准确性最好;随着项目个数的增加,4个评分者的估计误差迅速下降,且表现变为最好。

新高考改革对上海学生大学物理学习的影响 下载:66 浏览:432

倪晓冉 朱广天 《物理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华东师范大学2017级大学物理课程的学生进行了测试,比较了新高考之后的第一届上海学生与其他地区学生在物理先修知识和后续学习成绩上的差异。我们发现,本研究中的上海学生样本在大学数学和化学课程中的表现要优于其他地区的学生,但在大学物理先修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却显著低于其他地区学生。经过一学期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上海学生的平均物理基础知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和其他地区的学生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单元拓展探究教学设计 下载:83 浏览:482

陆心怡1 高祥玉1 朱晓燕2 《生物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在"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单元知识教学结束后,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拓展探究,运用本单元概念解决问题,达到深化理解概念、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利用社会性科学议题在生物学课程中促进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教育 下载:68 浏览:474

刘辰艳1 张颖之2 《生物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基于国外包含生态观、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品格和价值观理论及相关研究,提出了在社会性科学议题情境中促进学生品格和价值观的教学活动框架,并以转基因社会性科学议题为例呈现教学活动的设计,拓展我国品格和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为生态教育、道德教育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信息交互多任务粒子群算法 下载:67 浏览:402

程美英1 钱乾2 倪志伟3 朱旭辉3 《人工智能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不同于现有的云平台和并行计算机等多任务处理方式,文中充分挖掘粒子群算法(PSO)的"隐"并行性,引入2种不同的信息交互策略——种群内信息交互和种群间信息交互,同时引入等级因子、标量因子和技能因子参数,在算法每次迭代过程中,始终让最合适的个体求解最合适的任务,提出信息交互多任务粒子群算法(IEPSOM).对于多任务函数优化问题、多任务多约束工程优化问题及多任务关键指标体系构建问题的测试表明,在IEPSOM多任务环境中,有效信息的传递不仅可以提高解的质量,还可以加速各任务的收敛速度.

多任务处理协同进化粒子群算法 下载:74 浏览:472

程美英1 钱乾2 倪志伟3 朱旭辉3,4 《人工智能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粒子群算法及其改进算法专注于单任务的求解.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线服务器在某一时刻需要同时处理来自多个用户的服务请求,即多任务处理.区别于以往的并行计算机,文中充分挖掘粒子群算法的"隐并行性",并引入协同进化机制,在同一搜索空间根据任务个数设置不同的子种群,各子种群以一定的概率相互传递有效信息,最后提出基于多任务处理协同进化粒子群算法(CPSOM),并将CPSOM应用于多任务连续型函数优化问题、多任务离散型属性选择问题以及多任务约束工程优化问题.仿真实验表明,在CPSOM多任务环境中,不同任务之间确实存在有效信息的传递,不同任务之间的相互协作不仅可以提高解的质量,而且可以加快各优化问题的收敛速度.

不同浓度食醋对常见泡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探究 下载:84 浏览:501

​凌荣秀 樊郁兰 刘娜 解凯彬 《生物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选修实验,但师生在该实验中鲜少关注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本研究以白菜、白萝卜、豇豆3种蔬菜为材料,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食醋制作成泡菜,运用光电比色法每天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到第10天。结果表明:初期亚硝酸盐含量随制作时间的延长不断增高,第3天达到峰值,然后下降,泡白菜、泡萝卜、泡豇豆中峰值分别为64.32 mg/kg、24.03 mg/kg、1.58 mg/kg;添加食醋后3种泡菜亚硝峰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泡白菜0.6%食醋组、泡萝卜0.9%食醋组、泡豇豆1.2%食醋组亚硝峰最低,分别为27.67 mg/kg、13.26 mg/kg、0.59 mg/kg。

具身认知视角下幼儿教师“虐童”现象分析 下载:45 浏览:455

赵梦雅 《中国教育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具身认知作为一种全新的认知范式,揭示了传统认知的重要缺陷——忽视身体的参与性,从该角度分析幼儿教师"虐童"事件,突出虐童教师的"离身""替身"和"逃避性"的知行特点,目的是希望幼儿教师能够真正贯彻具身认知的"涉身性""体验性"和"环境构成性"原则,将认知看作一种基于身体且与环境互动的体验性活动,审视两者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层面解读幼儿教师"虐童"现象。

教育与个体生命发展的矛盾探析 下载:71 浏览:483

王子朦1 张忠华2 《中国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教育活动受传统文化、缺乏独立性、教育目的具有功利性等因素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评价体系与个体生命发展均存在矛盾。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充实教材内容、提供自由学习空间、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回归有中国特色的人本教育是化解教育与个体生命发展矛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素质教育;生命发展;矛盾;策略;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