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数字影像在海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49 浏览:476

费宇拓 《当代艺术》 2018年7期

摘要:
新媒体时代用数字影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保护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海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保护传承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用数字影像技术保护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术优势、拍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

城镇更新中帝陵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研究 下载:58 浏览:395

尹秀梅 张凯莉 《中国城镇》 2020年5期

摘要:
帝陵鉴于其特殊的遗产属性,在城镇更新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同时陵区保护发展与区域空间的调整更新之间的矛盾也愈发凸显。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研究与总结,引入共生关系,提出"城陵共生"营建策略,并以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之巅的黄帝陵为例,基于共生关系,从黄帝陵文化遗产的类型、现状,以及黄陵县与帝陵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复杂耦合关系等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提出"以陵养城、以遗塑陵、城陵共融"的共生策略,以期为我国县镇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发展提供思路与技术参考。

近十年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献研究述评——基于CiteSpace软件分析 下载:73 浏览:402

王若冰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5期

摘要:
近年来,国内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本文通过对2009-2019年CNKI中收录的《城市规划》《规划师》《城市规划学刊》《城市发展研究》四本城市规划核心期刊进行统计,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为关键词搜索,基于CiteSpace软件对期刊中出现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这一研究方向进行文献分析。结果表明:十年间针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文献不断增加,研究内容愈渐多元且受国家政策影响;文献作者归属机构集中于各高校,地区多在东南沿海;研究视点主要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历史街区""传统村落(古村落)保护""工业遗产"三个方面;由于国家政策导向,对传统村落的研究呈现上升趋势;提出今后研究的重点应集中在重视多学科融合、历史文脉传承及保护模式的选择。

吐鲁番绿洲乡村振兴与坎儿井保护协同策略研究 下载:73 浏览:437

苏春雨 李琛 王力恒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3期

摘要:
新疆吐鲁番独特的文化遗产坎儿井地下水利工程与吐鲁番绿洲村落有着紧密的依存关系,然而在地球环境变化、人类技术进步及乡村不断发展的今天,坎儿井与绿洲村落的关系正在发生改变,居民生产生活与坎儿井水源的密切联系逐步因取水技术变革而被打破和弱化,导致坎儿井数量的急剧减少,绿洲传统文化面临衰落。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坎儿井保护与吐鲁番绿洲乡村振兴有着共同的需求与目标,本文立足于梳理坎儿井保护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内容,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要求,结合坎儿井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五个方面的吐鲁番绿洲乡村振兴策略,包括:(1)根据保护分区引导乡村布局,(2)通过高品质生产推进农业现代化,(3)结合坎儿井的综合利用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4)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构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5)利用坎儿井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实现坎儿井保护与乡村振兴共赢的目标。

传统建筑结构与现代设计方法的融合研究 下载:35 浏览:318

胡艳 贾开航 张慧萍 《中国建筑》 2025年1期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已显著提升,同时,全球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增强。然而,如何在现代建筑实践中有效融入并保护传统建筑结构,仍然是一个挑战。文章深入分析了传统建筑结构的特点与价值,探讨了现代设计方法的最新进展,并系统地研究了如何将传统建筑技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策略。通过这一研究,文章旨在提出一个实用框架,促进传统与现代设计方法的有效融合,以期达到既保护传统建筑文化,又满足现代功能需求的双重目标,进而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基于现代数字测绘技术的古建筑测绘探索与研究 下载:99 浏览:896

李晓霞 陈肖卓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4年4期

摘要:
本文探讨了现代数字测绘技术在古建筑测绘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首先介绍了数字测绘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重要性,包括其在保护文化遗产、历史研究和文物修复中的作用。然后分析了目前数字测绘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存在的挑战和问题,如精度、数据处理和成本等方面的限制。接着探讨了未来数字测绘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发展方向,包括精确度提升、数据融合和智能化分析等方面的创新。最后,总结了数字测绘技术在古建筑测绘领域的前景,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研究 下载:199 浏览:2014

谭达道 《体育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丰富,但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传统体育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民族风格和特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多样性、民族性等特点,对于我国事业的发展和弘扬我国优秀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下,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状况,根据实际情况,从而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策略。

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建筑融合设计研究 下载:87 浏览:877

王振力 《设计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建筑融合设计的重要性及其实践方法。文章主要论点是,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创新技术,可以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融入现代建筑元素,创造出既反映历史价值又符合现代功能需求的建筑作品。本研究分析了多个成功案例,展示了在不同文化和地理背景下,如何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共存。此外,文章还探讨了面对这一挑战时的设计原则和策略,以及在实现文化遗产与现代建筑融合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风景园林设计的整合研究 下载:87 浏览:903

​刘丽 吴俊艳 《历史研究进展》 2024年4期

摘要:
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其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本研究聚焦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风景园林设计的整合,旨在探讨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通过风景园林设计提升其可持续性、可访问性和社会参与度。主要论点在于通过整合两者,实现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实现文化传承与现代社会需求的平衡。

数字孪生技术在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创新与实践 下载:31 浏览:674

杨金荣 杨烁 李晓翠 司琰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4年12期

摘要:
本文探讨了数字孪生技术在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提出了创新策略,并分析了其实践效果。通过构建彝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孪生模型,实现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存档、实时监测和虚拟展示,为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领域,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 下载:235 浏览:2124

田红行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4年6期

摘要:
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复杂且微妙的关系。合理的文化遗产保护措施不仅有助于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也能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路径,以及实现两者协同效应的策略,旨在为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启示。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