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辽宁省降水和旱涝的特征分析 下载:46 浏览:389

李华欣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本文通过频率分析和统计计算辽宁省53个气象站在1962—2013年的降水资料,探讨了辽宁省降水枯丰变化趋势和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夏季典型旱涝年降水周期和多年平均降水变化规律。一方面为区域防洪抗旱提供历史数据资料及今后情况预测,为有效采用预防措施提供数据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为区域海绵规划设计提供面雨量层面的基础数据,为合理设置海绵设施提供详实、可靠的信息依据。

地面稠密观测资料在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中的研究进展 下载:56 浏览:468

李佩芝1 周长春2,3 华维1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综述国内外数篇论文,从强对流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模式同化3个方面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地面稠密观测资料的应用与优劣之处。综述表明:地面加密自动站、风廓线雷达、地基GPS、雨滴谱仪等多种观测仪器组成的地面稠密观测网具有时间尺度密集、覆盖面积广泛、能捕捉较多细微变化的优势,通过该观测网所得数据总结出的一系列指示性指标在强对流监测预警中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但因中国地形天气情况复杂多变、数据缺失、仪器造价昂贵等问题,导致该观测网所得指示性指标不能适用于中国全境,应根据该观测网数据分析总结适应本地的预报指标。

基于CERES资料的中国西南地区云水含量和粒子有效半径分布及变化特征 下载:50 浏览:317

林丹1 王维佳2.3 《气候变化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利用NASA/CERES发布的2001~2015年云参数资料,选取高层云、雨层云、层积云的云水含量和云粒子有效半径,统计分析了西南地区云参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从年均空间分布来看,西南地区液水和冰水含量均东部高于西部,海拔低的地区高于海拔高的地区;高层云和雨层云液相和冰相云粒子有效半径在川西高原最大。从数值大小来看,雨层云液水和冰水含量最多,分别介于90~230 g/m2和100~300 g/m2,层积云最少,分别介于0~80 g/m2和0~60 g/m2;冰相云粒子有效半径高于液相2~6μm。从季节分布来看,雨层云液水和冰水含量秋季和冬季偏高,夏季和春季偏少,高层云和层积云季节差异较小;液相云粒子有效半径均夏季最大。从变化趋势来看,西南地区各地液水和冰水含量均呈减少趋势,液相和冰相云粒子有效半径有呈减少或增加趋势。

华南地区21世纪中后期旱涝变化的情景分析 下载:86 浏览:375

吴美双1 黎伟标2 许吟隆3 李秀珍2 张敏1 《气候变化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Providing Regional Climates for Impacts Studies),首先选取若干旱涝指标,在验证模式对各旱涝指标的模拟能力的基础上,分析SRES A1B(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s Scenarios A1B)情景下华南地区21世纪中后期(2040~2099年)各旱涝指标相对气候基准时段(1961~1990年)的变化情况,进而初步探讨华南地区未来旱涝情况的可能变化。研究表明,PRECIS能够较好地模拟出所选取的旱涝指标的年际变化和月变化特征;在SRES A1B情景下,21世纪中后期华南地区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将显著增加,且强降水期将有所延长,从而使得华南地区出现雨涝灾害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与此同时,华南地区未来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发生气象干旱的可能性变化不显著,但在冬季发生气象干旱的可能性却将增加,尤其是在21世纪后30年冬季出现气象干旱的可能性更高。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保定旱涝演变特征分析 下载:86 浏览:516

​魏丽欣 陈永红 高万泉 张良玉 刘浩 《农业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基于1979~2018年河北省保定市19个气象站的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年、季的旱涝特征。利用SPSS 19.0软件,结合GIS空间技术和数理统计理论,分析了保定市旱涝时空分布规律和变率。结果表明:保定地区1979~1999年旱涝变化幅度较大,2000~2018年旱涝变化幅度较小。21世纪以来,干旱频率大于雨涝频率,保定市气候趋于干旱化。保定市春旱、夏旱呈弱增加趋势。秋涝、冬涝呈弱增加趋势。空间上分析得出,保定旱涝分为2个区域,为西部山区、浅山区和中南部平原,旱涝在2个区域总体上有相对一致的变化特征,但在某些时段也表现南北相反的特征。西部阜平、涞源在四季中易出现干旱。徐水、满城、顺平、望都、清苑、市区在四季中易形成雨涝。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中期旱涝变率较大,21世纪以来旱涝变率较90年代明显变小。4个区域(东、西、南、北)旱涝变率趋势大致相同。21世纪以来,南部旱涝变率逐渐增大。

七台河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分析 下载:65 浏览:698

徐相斌 王建华 《农业研究进展》 2024年5期

摘要:
七台河市气象灾害较多,本文主要分析发生频次较多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的旱涝和大风灾害。旱、涝3年左右发生一次,春旱较为严重。大风多发生在春秋季节。

“1+3+1”基层综合气象观测培训网格化课程体系 下载:129 浏览:1434

王勇军1 李晓兰2 《气候变化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根据网格化气象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概念模型,综合考虑分层级、分阶段、分职级三方面因素,结合气象观测业务在市县两级气象部门的业务布局、气象观测新技术发展趋势、研究型业务新业态,提出“综合气象观测基础知识、‘新任业务人员岗位素质能力—中高级业务人员知识技能提高—中高级业务人员知识技能更新’岗位胜任力、气象观测前沿技术研讨”的“1+3+1”基层综合气象观测培训网格化分层分类课程体系建设方案。该课程体系能满足基层市、县两级气象观测从业人员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岗位需求,具有网格化和全覆盖的特征。

“1+3+1”基层综合气象观测培训网格化 下载:144 浏览:1657

王勇军 李晓兰 《气候变化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根据网格化气象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概念模型,综合考虑分层级、分阶段、分职级三方面因素,结合气象观测业务在市县两级气象部门的业务布局、气象观测新技术发展趋势、研究型业务新业态,提出“综合气象观测基础知识、‘新任业务人员岗位素质能力—中高级业务人员知识技能提高—中高级业务人员知识技能更新’岗位胜任力、气象观测前沿技术研讨”的“1+3+1”基层综合气象观测培训网格化分层分类课程体系建设方案。该课程体系能满足基层市、县两级气象观测从业人员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岗位需求,具有网格化和全覆盖的特征。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