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经济发达地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时空演变特征——以江苏通州为例 下载:76 浏览:493

陈昌玲1,2 张全景2 诸培新1 《中国土壤》 2018年2期

摘要:
以遥感影像分类解译数据为基础,借助GIS软件平台,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核密度估计法、城乡建设用地隐性转型指数评价等方法,从城乡建设用地的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变化两方面分析了2001~2014年江苏通州城乡建设用地转型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1~2014年通州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不断增加,以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为主,城镇用地增加相对较少,采矿用地持续减少;城乡建设用地增速提升较快,城镇用地增速超过农村居民点用地。(2)88.37%的城乡建设用地新增来源是耕地,但建设占用耕地逐渐减缓;93.32%的城乡建设用地转出缘于农村居民点用地复垦,且多转移为耕地。(3)城乡建设用地各密度区呈分散零星集聚分布,聚集程度进一步加强;分布密度呈现"中密周疏"的空间特征且差异显著,分布的密集程度向东、南部扩展。(4)城乡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整体呈递增态势,年均利用效率不断增长,但增速减缓;城乡建设用地经济、社会和环境功能均不断增强,经济功能增速明显加快,社会功能增速明显下降,环境功能增速持续上升,但社会功能和环境功能一直明显低于经济功能。

济南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分析 下载:36 浏览:377

代静 王小燕 杜文强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6期

摘要:
通过2010~2016年济南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研究土地利用和其生态服务价值,分析生态服务价值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济南市以耕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为主;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面积有所增加,其他均减少;土地利用强度有上升趋势,但幅度较小;土地利用格局指数无明显波动;生态服务价值中耕地、水域、林地价值量最大;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及强度均逐年降低;生态服务价值强度指标与土地利用格局和人口无相关性;与土地与土地利用程度、GDP、GDP强度指标呈负相关;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程度呈弱相关、与GDP呈强相关、与GDP强度指标呈极强相关;人均生态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程度和GDP呈中等程度相关、与GDP强度指标呈极强相关。

银川市主要入黄排水沟水质时空演变特征及污染分析 下载:57 浏览:382

刘长风1 朱文飞1,2 高红杰1,2 靳方园2 高晓波3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10期

摘要: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银川市6条主要入黄排水沟2013~2017年水环境质量特征,解析时空差异、辨识污染源及关键污染因子。结果表明:2013~2017年,银川市6条主要入黄排水沟水质整体为劣V类且时空差异显著。其中,四二干沟、灵武干沟与第二排水沟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农业与工业中的营养盐与石油类物质;银新干沟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及农业中的好氧有机物、石油类与营养盐;永二干沟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中的好氧有机物、石油类与表面活性剂;永宁中干沟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及工业中的氨氮、石油类与表面活性剂污染。通过对银川市水质的时空演变特征的分析以及污染物来源的识别,以期为改善银川市水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北京市通州区城镇空间结构演变及动力机制研究 下载:61 浏览:350

李保璇1 黎洋佟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10期

摘要:
城镇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城乡聚落共同作用的空间表达。本文通过对北京市通州区城镇空间结构演进与关系演绎的梳理,粗略展示了其城镇由明清时期漕运仓储中心单一功能演替的散点布局,发展为低水平均衡的城镇形态,到建国后围绕卫星城镇的极核式聚集,再到重点新城及副中心确立初期极核扩散的空间结构演变过程,相伴经历从城郊工业节点到中心"卧城",再到生态型城市副中心的职能转变。系统掌握通州城镇空间结构演进的特殊性和客观规律,洞见城镇空间结构的发展始终受到以规划战略和政策引导为核心、产业准入和空间布局作牵引、综合交通建设为传导的多元驱动因素影响,旨在为通州区城镇空间布局与职能结构的合理优化提供基础支撑。

典型川西平原区耕地土壤养分与pH时空演变特征 下载:46 浏览:342

钟文挺 李浩 谢丽红 孙娟 何玉亭 王科 《土壤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为掌握典型川西平原区耕地土壤养分与pH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崇-邛-大"平坝粮油生产核心区为研究区,基于2006、2017年两次耕地质量普查数据,运用传统统计、半方差函数模型构建、普通克里格插值、分区统计及栅格赋值等方法对其养分与pH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7年研究区土壤养分和pH的中等空间自相关性呈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其中以有效磷表现最为明显。总体上,受施肥结构变化与秸秆还田的影响,12年间研究区土壤养分含量等级与pH值等级呈上升趋势,全氮、有机质含量平均分别提升了0.12、1.89 g kg-1,已达到很丰富水平;有效磷处于中等水平,其含量平均提升了6.82 mg kg-1;速效钾处于缺乏水平,其含量平均提升了15.65 mg kg-1;酸碱度处于中性水平,但pH值平均提升了0.34个单位。研究结果可为川西平原区耕地保护与提升项目的实施提供一定参考,对保障我国西南地区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流视角下黄河流域城市群网络特征及时空演变 下载:30 浏览:345

谭学玲1 李银河1,2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基于百度指数,以黄河流经的9个省区为研究对象,获取2016年和2019年的百度用户关注度数据。通过计算模拟城市信息流,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黄河流域城市群城市网络时空演变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16年到2019年,黄河流域城市群两两城市间信息流变化强度显著增强,信息流总量总体上呈现增长状态。(2)城市网络稳定性逐渐增强,城市体系日趋完善成熟。(3)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的政策扶持以及城市的营销策略对城市网络特征有较大的影响。

信息流视角下黄河流域城市群网络特征及时空演变 下载:35 浏览:350

谭学玲1 李银河1,2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基于百度指数,以黄河流经的9个省区为研究对象,获取2016年和2019年的百度用户关注度数据。通过计算模拟城市信息流,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黄河流域城市群城市网络时空演变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16年到2019年,黄河流域城市群两两城市间信息流变化强度显著增强,信息流总量总体上呈现增长状态。(2)城市网络稳定性逐渐增强,城市体系日趋完善成熟。(3)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的政策扶持以及城市的营销策略对城市网络特征有较大的影响。

多民族聚集地区的乡村聚落时空演变特征研究——以云南宾川为例 下载:68 浏览:473

张帅 徐坚 杨平 《地理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运用遥感技术提取居民点数据,以人口数量比重划分汉族、白族、彝族和傈僳族聚落,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最邻近分析、核密度分析等定量化方法分析聚落斑块、空间形态、空间分布和不同尺度的变化等方面特征,并提出多民族聚集地区乡村振兴策略。结果表明:各聚落斑块特征、等级存在明显差异性和分层现象;各聚落空间形态呈现集聚型特征,但集聚方向存在差异性;各聚落主要以点状、线状和带状分布;各聚落在高程、坡度、道路和水域等尺度变化量不同;在各聚落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多民族聚集区地域性特点,提出"三态融合"的乡村振兴策略。

基于空间自相关模型的南极半岛北部水域南极磷虾渔场时空演变特征 下载:81 浏览:484

赵国庆1,2 宋学锋2 徐博3 杨嘉樑2 李帅2 饶欣2 黄洪亮2 张衡2 《水产研究进展》 2022年6期

摘要:
南极磷虾是南极海域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是南极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其渔场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布特征。为明晰南极半岛北部水域磷虾渔场的变动情况,本研究根据中国2010—2020年南极磷虾渔业统计资料,运用全局Moran’sI指数和热点分析对该水域磷虾渔场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南极半岛北部水域磷虾渔获量在空间分布上由分散演变为集中,由南设得兰群岛(South Shetland Islands,SSI)北侧逐渐过渡到布兰斯菲尔德海峡(Bransfield Strait,BS),高值均沿陆地分布。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高值主要发生在SSI北侧和BS内靠近南极半岛一侧,沿陆地分布。2010—2020年南极半岛北部水域磷虾渔场呈显著空间聚集性,2014、2015、2016、2018和2020年的空间自相关性相对较弱。磷虾渔场分布的热点区和冷点区时空演变特征明显,热点区由SSI北部逐渐向BS内迁移,SSI北部逐渐由热点区变为冷点区,而BS内逐渐由冷点区转变为热点区。

成渝双城经济圈人口老龄化的时空演变特征 下载:142 浏览:1471

黄小波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12期

摘要:
基于四川省和重庆市第五次、六次、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县域为地理单元,通过空间数据分析的方法,对成渝经济圈2000-2020年人口老龄化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经济圈内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从布局来看,成都和重庆主城两个核心城市老龄化水平相对较低,老龄化速度也相对较慢;2)从空间分布趋势来看,经济圈主要是以高-高和低-低聚集为主,其中低-低聚集类型集中在成都和重庆主城区域;3)整个成渝经济圈来看,从老龄化水平呈“双核心”向外层逐渐递减的结构特征,逐渐转变为低老龄化水平的“双核心”被高老龄化水平包围的结构特征。

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盐渍化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285 浏览:2909

师晟翔 杨忠杭 杨常青 陈美娜 《土壤研究》 2023年1期

摘要:
本文以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盐渍化的时空演变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数据和遥感影像的分析,揭示了土地盐渍化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盐渍化程度呈上升趋势,且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土地盐渍化的成因及其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基于RS和GIS的忻州市城镇化时空演变研究 下载:369 浏览:4011

王纪煊1 关琳2 常胜3 纪彦光4 《中国城镇》 2022年4期

摘要:
随着忻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边界大规模的向外扩张,城市问题接踵而至。本文通过对忻州市土地利用的资料收集,采用遥感图像的解译方法和面积比较,对忻州市18年土地利用情况分析,解决城市化的问题。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成都市扩张格局研究 下载:45 浏览:776

胡靖瑶 周罗 《数据与科学》 2024年3期

摘要:
本研究以成都市为对象,基于2000-2020年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采用分形维数、紧凑度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方法进行空间扩张格局演变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年成都市建成区向东南方扩张;在空间上以向外部延展型为主的类型发展;市区建设重心点从青羊区转移至锦江区。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