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星形胶质细胞膜电位门控钙离子通道调控神经元癫痫放电 下载:88 浏览:477

独盟盟1 袁治轩1 李佳佳1 吴莹1,2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细胞外空间钾离子的大量积累会导致星形胶质细胞膜去极化,星形胶质细胞膜电位变化引起的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VGCCs)电流内流会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振荡幅值,从而增强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正反馈作用.考虑星形胶质细胞VGCCs的钙离子内流,本文构建了一种包含多种离子浓度动力学行为的神经元-胶质细胞耦合模型.数值模拟结果发现,VGCCs的钙离子内流是影响星形胶质细胞内Ca2+浓度升高的一个主要因素;VGCCs电流增强会诱发神经元产生自发性癫痫放电活动实验现象的内在机理.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为星形胶质细胞钙离子代谢紊乱诱发神经系统自发性癫痫放电提供一种解释.

鞘氨醇激酶1在颞叶癫痫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下载:84 浏览:497

​董媛媛1 褚旭2 崔帅3 王艳丽2 吴兴饶2 孔庆霞2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观察鞘氨醇激酶1(SphK1)在难治性颞叶癫痫(TLE)患者及匹罗卡品诱导的TLE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探讨其在TLE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TLE患者手术切除的皮质标本,纳入癫痫组(n=16)。收集脑外伤患者切除的颞叶皮质标本,纳入对照组(n=10)。将72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MC组,n=32)和匹罗卡品组(PILO组,n=40),PILO组根据匹罗卡品诱导癫痫持续状态(SE)后的观察时间随机分为4个亚组:E6h组、E1d组、E3d组和E7d组(n=8)。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SphK1在TLE患者颞叶皮质中的表达变化;运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phK1在大鼠海马中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在人颞叶皮质和大鼠海马中星形胶质细胞(AST)活化增生情况和SphK1在AST中的表达。结果癫痫组人颞叶皮质中SphK1的阳性细胞数及AST细胞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0.05)。E6h组、E1d组、E3d组和E7d组大鼠海马SphK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MC组(均P<0.05);PILO组AST细胞数明显多于MC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在癫痫组患者颞叶皮质中,SphK1主要在活化的AST的胞质中表达;而在PILO组大鼠海马中,SphK1主要在活化的AST的胞核中表达。结论 SphK1在TLE患者颞叶皮质和TLE大鼠海马中的表达明显增加,SphK1参与了TLE的发病。

星形胶质细胞来源微粒对脐静脉内皮细胞游离钙离子的影响 下载:82 浏览:515

​王计伟 李奇峰 武银刚 孙东东 周帅 杨梦晨 周源 张建宁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探讨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微粒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取新生24 h内SD大鼠,体外原代培养脑星形胶质细胞,加入钙离子超载剂A23187处理后分步离心法提取星形胶质细胞来源微粒并鉴定;将体外常规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尼膜同组及低、中、高浓度微粒处理组,尼膜同组细胞加入10μL尼膜同(0.2mg/mL)预处理10min,后4组细胞分别加入1×10~8、0.5×10~8、1×10~8、2×10~8个/mL微粒,对照组加入等量培养基,继续孵育10min后负载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分别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观察脐静脉内皮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荧光强度。结果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稳定可靠,分步离心法可提取其来源微粒;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对照组细胞内荧光强度最低,微粒刺激后细胞内荧光强度升高,且随着微粒浓度的升高,细胞内荧光强度也逐渐升高,加入尼膜同提前孵育可适度降低细胞内荧光强度,但仍高于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对照组、尼膜同组比较,中、高浓度微粒处理组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荧光强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微粒可促进脐静脉内皮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尼膜同可阻断其钙内流作用。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