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智慧法院建设浪潮下当事人程序权益之保障 下载:53 浏览:367

柯阳友 李琼 《争议解决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在智慧法院建设浪潮持续高涨的背景之下,我国智慧法院的全业务网上办理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全流程依法公开基本实现,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方向已经明确并展现了广阔的前景。各地法院围绕智慧法院关于"智慧审判""智慧管理""智慧诉讼服务"的功能定位,积极探索出建立一体化诉讼服务中心、成立互联网法院、构建全新司法送达平台、建立司法公开平台、运用智审系统提升办案质效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本文对智慧法院建设给当事人程序权益包括起诉权、程序选择权、程序参与权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当事人程序权益保障视域下智慧法院建设的未来走向提出了尊重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先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广和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等建议。

技术问题还是法律问题——智慧法院建设基本范式之检讨 下载:66 浏览:370

徐艳阳1,2 朱岳宁3 《争议解决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人工智能法律系统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有一些误区值得检讨,比如碎片化,"盲目化"和"童话化"。人工智能法律系统的典型应用主要有办公自动化;诉讼材料辅助生成;信息传输、搜索与分析;智能化在线纠纷解决平台;法律智能机器人等方面。从技术上讲,前四种应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基本能满足现实替代、覆盖传统办案模式的需要,但是人工智能所要求的确定性与无情性是很难达成对人的彻底模拟。法官裁判案件运用的逻辑既有形式逻辑,又有辩证逻辑。使用数理逻辑的人工智能与法律的形式逻辑性是契合的,但是,法律和司法还有着大量辩证逻辑的内容,这使得法律和司法呈现出巨大的模糊性。当人工智能发展到要尝试取代法官的时候,人工智能本身的技术问题已不难解决,难以解决的是法律问题要翻译为人工智能语言。案例大数据研究才是当下人工智能司法运用的真正空间。

基于边界识别与组合的裁判文书证据抽取方法研究 下载:30 浏览:337

杨健1 黄瑞章1 丁志远2 陈艳平1 秦永彬2 《当代中文学刊》 2020年6期

摘要:
裁判文书中的证据是法官量刑的基础。通过证据抽取可以对案件审判质量进行评估,从而支撑"智慧法院"建设。裁判文书中的证据大多数都比较长且存在嵌套现象,例如,"张X的身份证复印件"中的"身份证复印件",而传统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型BiLSTM-CRF对较长实体和嵌套实体的识别性能较低。为了解决因裁判文书中的证据长度较长和嵌套现象而导致证据抽取性能较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界识别与组合的证据抽取模型。该模型首先使用BiLSTM-CRF模型识别证据的开始边界和结束边界;然后组合开始边界和结束边界,形成携带大量丰富细粒度边界信息的候选证据;最后使用基于三通道的多核CNN模型,融合细粒度的边界信息特征,对候选证据进行筛选,识别候选证据中正确的证据。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模型能有效地抽取裁判文书中的证据。

智慧法院在法律中的应用 下载:679 浏览:3716

王钟启恒 《法学学报》 2021年11期

摘要:
智慧法院随着时间的发展,已经在我们的司法系统中崭露头角,但是现在的智慧法院还不够完善,在运用的同时也有很多的问题,本文针对现在智慧法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