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比较研究
下载:36 浏览:824
李传禹 高志 高志涛 胡泽东(通讯作者)
《医学研究前沿》
2024年4期
摘要:
此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三种手术策略在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疾病方面的疗效及其特性差异。方法:自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研究对108位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了三种差异化手术治疗,将其分为三个组别:A组接受前路颈椎融合手术,共36人;B组进行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手术,共24人;而C组采取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共48人。对三个组别的患者进行了综合评估,涵盖手术所需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患者住院期间的长度,以及手术后JOA评分的变化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 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为(135±25)分钟,术中出血量为(100±35)ml,住院时间为(5±2)天;B组的手术时间为(120±20)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00±40)ml,住院时间为(8±2)天;C组的手术时间为(70±20)分钟,术中出血量为(140±35)ml,住院时间为(7±2)天。术前JO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A组、B组和C组的JOA评分分别为(9.28±0.92)(9±0.71)和(8.98±0.49),与术前相比,三组均有显著提高(P<0.05),其中A组提高最为显著。三组患者术后1年的神经功能均得到改善,其中A组约94.44%的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但三组间差异不具统计意义。结论: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均有效,其中前路颈椎融合术,JOA评分提高最为显著,适用于前方压迫明显,需要稳定颈椎结构的患者;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手术,适合后方压迫明显,且颈椎较不稳定患者;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则适用于后方压迫明显,且颈椎较稳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