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洗澡》中的两种“洗澡”和历史的同情 下载:69 浏览:395

金鑫 《中国文学》 2019年2期

摘要:
《洗澡》中存在两种"洗澡",一种是革命政权主导的公共"洗澡"。知识分子主要在语言层面参与"洗澡",通过语言改造落后思想,通过语言表达进步理念,通过语言检验"洗澡"成效。另一种是以许彦成、姚宓为代表的自我"洗澡",它不借助语言进行,在自我精神灵魂层面展开,不具有公共性。杨绛在《洗澡》中肯定知识分子精神改造和"洗澡"的必要性,但希望以"自觉自愿"的方式进行,以"完善自我灵魂"为目的。两种"洗澡"之间的分歧,也是普遍社会政治实践的要求和个体精神自由完善的要求之间的分歧,应以"历史的同情"的眼光看待这些分歧。

杨绛的《干校六记》 下载:51 浏览:345

程光炜 《文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际,杨绛、钱锺书夫妇分别下放信阳息县和明港五七干校,在此度过了两三年岁月。他们分属学部不同连队,但彼此牵挂,并予探望,其情其境令人心动。《干校六记》是新时期问世的第一部记述作家学者干校生涯的散文,笔意平淡,内容多是零碎生活琐事,可看作杨绛的家书,亦可看作那一代人的心灵史。笔者利用现有材料,试图从不同角度走进他们夫妇,以及那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去探寻历史疑问,同时也在历史中找寻印证自己内心的答案。

记·纪·忆:杨绛记忆书写的三种形式 下载:62 浏览:458

吕约 《文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记忆"是杨绛散文创作的核心主题。杨绛的记忆书写,作为"历史创伤的证言"而产生了客观的社会历史意义,在当代语境中树立起"记忆书写者"的历史形象。杨绛以记忆为主题的散文创作,融个人经验与历史记忆于一体,创造了独特的审美表达形式。本文从文本细读与符号分析入手,以《干校六记》《丙午丁未年纪事——乌云与金边》《回忆我的父亲》《我们仨》为研究重点,归纳总结出杨绛记忆书写的三种编码方式,以及三种记忆文本的范型:"记""纪""忆"。三者具有不同的含义,并呈现为文体形式、文本结构以及叙述逻辑上的差异。本文阐释了三类记忆文本之间的异同:记,重在历史中的个人经验记录;纪,重在创伤混乱记忆的赋形;忆,重在复现往事的情感体验。

杨绛话剧《称心如意》的版本与修改 下载:76 浏览:487

黄海丹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2期

摘要:
《称心如意》自初刊本至文集本,历经三次修改。修改主要是细部的微调,包括用语规范化、清晰准确化、流畅化、细密化以及对口语式比喻的删削。总体上,修改堪称成功:经过修改,剧本的错别字、病句减少;表意更清晰准确,写人写事,更入情理;剧本亦更趋流畅;细密程度亦更佳。然而,亦有不成功的,乃至于失败的修改:用词的规范化造成了台词时代与地域特色的弱化;口语式比喻被大量删改,这使得台词的生活气息淡化,表现力削弱,幽默性降低。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