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音乐的意象——浅谈黄自作品《思乡》 下载:25 浏览:339

黄璐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音乐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音乐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巨大发展空间。认识音乐文化的价值,探究音乐文化的意象,有助于构架音乐文化的建设及发展,持续提升音乐文化水平,提高社会大众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助力精神文明建设。本文以黄自先生的《思乡》作为研究,认真分析和研究了音乐中的意象,为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对象。

海门山歌剧的传承与发展 下载:30 浏览:318

吴澄艳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海门山歌剧由海门山歌衍生而来,属于一种稀有剧种,有别于海门山歌,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海门山歌剧时,我们需认清其源头,对海门山歌有简单的认识和了解。在海门山歌剧的发展中,我们更应当尝试融入新的符合时代的元素去发展它,利用当今丰富的平台,把富有浓郁海门地方特色的地方剧种传播出去,被更多人所熟知与喜爱。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以《俄狄浦斯王》《奥菲欧》《尼伯龙根的指环》为例 下载:29 浏览:316

朱思凌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本文列举《俄狄浦斯王》《奥菲欧》《尼伯龙根的指环》等古希腊歌剧和西方经典歌剧为例,分析歌剧的表现形式、歌剧中音乐与文学的交融,探寻古希腊悲剧的审美特征"悲剧美"在不同时期歌剧中的体现,以及探讨"悲剧美"在西方音乐中的嬗变。

艺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以浙江音乐学院声歌系为例 下载:70 浏览:425

张建化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近年来,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的状况越来直明显,从而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现象日渐凸显,艺术院校"重专业,轻思政"现象更为突出。课程思政的提出,是"构建全课程育人体系的全新思路",是教育价值理性的回归。当前,我们应充分发挥艺术院校专业课程德育的合力作用,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挖掘专业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作用和浸润作用,形成协同育人的机制,共同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全方位构建"大思政"的新格局。

试论普契尼女高音咏叹调音乐特征及其演唱风格 下载:64 浏览:423

刘杨雪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普契尼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一生共创作了12部经典歌剧作品,其作品内容多以反映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为主,其歌剧作品在浓厚异国情调基础上给乐队足够的表现空间,在歌剧美学和戏剧冲突上都贡献了让后人膜拜的艺术体验。女高音咏叹调是普契尼歌剧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就由普契尼歌剧作品出发,对其女高音咏叹调的音乐特征和演唱风格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通过本文的内容能够让广大声乐学习者更加了解普契尼歌剧作品的特征和风格,在声乐学习和创作中获得新的启发与思考。

20世纪中国歌剧学刍议 下载:91 浏览:522

张春娟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20世纪以来中国歌剧研究成绩卓著,但若以一门完整学科的标准来衡量,中国歌剧学存在的问题亦复不少。直至今日,关于中国歌剧的起源、学科边界、发展方向等根本性问题的探讨始终无法达成共识;历史性研究在各类研究中成就最为突出,但歌剧文献的爬梳、整理、挖掘,尤其是对近现代报刊文献的整理以及歌剧音像和口述史的挖掘还远未达到网罗殆尽这一步。中国歌剧学建立之关键在理论研究,站在民族歌剧自身的立场上,建立一套合于其自身实际的理论体系,这是当代中国歌剧学人最为迫切、也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20世纪中国歌剧史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以近现代报刊为依据 下载:92 浏览:512

张春娟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中国歌剧在20世纪的百年历程中呈现出从亦步亦趋到自成体系的渐进发展过程。20世纪初,中国学者在翻译介绍欧洲歌剧的同时也关注中国民族歌剧的本体特征,呈现出"旧剧为歌剧"和"歌剧与乐剧"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20世纪20年代,一些音乐家尝试以中国民族音乐为基础,同时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手法来创作中国歌剧,中国歌剧传统中的现代性因素得以凸现,尤其是80年代,中国音乐剧成为中国歌剧家族中的新成员,中国歌剧在具备民族气派的同时兼具现代性特征与多元化的国际视野。

“文化强国”背景下的民歌进化方向与发展策略——以浙江畲族民歌为例 下载:64 浏览:416

金瑶 《当代艺术》 2018年7期

摘要:
在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本文对浙江畲族民歌多声部的创作创新及艺术实践进行了分析、探讨,力求对畲族民歌创新作品的舞台演唱实践有着更深入的认识。同时,借助研究畲族民歌进化方向所带来的启示,由点及面地为民歌艺术提供能够适应新时代背景的发展策略,即:立足学科建设平台、科研平台,组建创新团队;引领和满足多元文化需求,补齐发展短板;把握精神内涵,注入时代血液。

从音乐表演美学的视域下谈歌剧咏叹调 ——以《一抹夕阳》为例 下载:445 浏览:4280

张艺 《当代音乐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音乐表演美学作为音乐美学的一个特殊的分支,它主要研究的是运用表演技术来达到二度创作的目的。当下许多研究者对于歌剧《伤逝》中咏叹调《一抹夕阳》的分析更侧重于音乐作品的理论分析,而本文主要从三个章节阐述,每个章节都以音乐表演美学原理的角度,对作品进行多角度分析,例如,第一章节对咏叹调人文和剧目内容进行分析,主要从历史性的角度进行客观分析;第二章节咏叹调 《一抹夕阳》以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分析;第三章节对咏叹调演唱及形态美学进行分析,同时加入笔者的演唱启示;笔者尝试从音乐表演美学宏观的角度掌握理论结构,再从微观对歌剧进行整体分析,从而达到多角度分析歌剧作品的目的。

歌剧《宋庆龄》主要唱段的音乐结构分析——以宋庆龄两首唱段为例 下载:74 浏览:445

董芳汝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本文以歌剧《宋庆龄》中宋庆龄的主要唱段为研究对象,主要以两首咏叹调《你是我的太阳》《是什么把我的心撕裂》的音乐结构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研究,启发表演者能更好地理解整部歌剧的音乐构思。

浅析歌剧《唐璜》中的咏叹调《你就会看到》 下载:94 浏览:428

王琳1 何方方2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莫扎特是古典主义时期的伟大作曲家,一生中创作了20多部歌剧。《唐璜》是莫扎特的优秀歌剧代表作品之一,本文以这部歌剧中的咏叹调《你就会看到》为例,通过对歌曲的风格特征、创作内容以及演唱技巧的解析,进而多层次多视角解读莫扎特的歌剧创作,最终希望可以从对歌剧唱段内容和演唱技巧的理解与领悟引起大家的共鸣。

咏叹调《你不要怒气冲冲》演唱特点分析 下载:96 浏览:480

角远静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1733年在那不勒斯首演了一部喜歌剧,即意大利喜歌剧的典范之作——《管家女仆》。作者是意大利那不勒斯乐派代表人物佩尔戈莱西,此作品曲调轻松明快,用音乐讲述了一个泼辣滑稽的赛尔皮娜与怒气冲冲的男主人搞笑又浪漫的爱情故事,此剧对人物音乐形象塑造进行了多种表现手法,整个情节看起来生动有趣。其中《你不要怒气冲冲》是最受欢迎的咏叹调,本课题通过对咏叹调中演唱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加上文献资料的总结进行全方位解读,主要是从意大利喜歌剧的背景、音乐分析、演唱分析等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丰富前人对这首作品的研究,提高自己在角色扮演和声乐演唱方面的能力,也为自己做音乐史研究积累经验。

舞台表演与合唱在歌剧《韩信》中的作用 下载:78 浏览:414

王金媛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歌剧音乐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舞台表演与合唱形式同为歌剧艺术表演的重要形式。舞台表演与合唱形式在歌剧《韩信》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其进行探析与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该歌剧的创作理念和内在深意。

论中国原创歌剧的民族精神 下载:68 浏览:450

赵丽丽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中华民族有着历久民间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支撑,并且在艺术作品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歌剧作为艺术皇冠上的明珠,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中国歌剧在西洋歌剧创作技法基础上,不仅吸收中国民族特色音乐,还弘扬民族精神,为中国原创歌剧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审美实践与当代价值 下载:76 浏览:457

贾坤 《当代音乐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起源于十九世纪末,受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体现在歌剧方面所产生的艺术表演和创作的变化便是对现实的关注与超越,本文从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审美特征出发,探究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实践方位,寻求其对当下歌剧创作的艺术价值。

论歌剧《苍原》中《情歌》的演唱特点及情感表现 下载:83 浏览:418

祖雪莲 《当代音乐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在我国的格局文化中,《苍原》因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泛黄的历史感而成为经典,该格局主要阐述的是土尔扈特族回归祖国的那段历史,整部歌剧一改传统的蒙古族民间音乐高亢、嘹亮的风格,在岁月的清洗下扎根到草原文化之中,在华夏文明中蔓延开来。在另一方面,蒙古族的音乐向来以赞美草原、状物抒情为主,且节拍往往十分自由,编曲风格庞大而不失精致,并且有较大的可发挥性,其声调往往较高,声响嘹亮、声意悠远。但《苍原》这部歌剧,在蒙古族歌剧中一改传统风格,大有别树一帜的意思。该歌剧戏剧性的构思为框架进行布局,采取不同的方式对音调、和声乃至编曲进行创新,让格局能够因为戏剧性的建立而更加饱满。《情歌》的产生就是作曲家民族风格高度提炼下的一个产物,《情歌》作为民作曲家民族风格高度提炼的一个结晶,整部乐曲由舒缓悠长的慢拍、轻盈跳跃的三拍子快板和一个短小尾声组成,整部乐曲饱含抒情的气氛,并且具有充分的主题性质的歌曲,因此听起来浑然一体,贯穿全剧,可以说是一部声乐化和戏剧化并存的歌剧。

关于中国歌剧推广的思索——从受众群体的视角出发 下载:68 浏览:333

朴玉敏1,2 《当代音乐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作为融合音乐戏剧、舞蹈和文学等多种艺术元素的一种综合性艺术,歌剧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较其他艺术形式更具有吸引观众的特点。在进行中国歌剧创作时,只有更好地体现歌剧的这一特点,才能有效地进行中国歌剧推广。基于这种认识,本文以受众群的视角对中国歌剧的推广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关注这一问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浅谈民族声乐教育与歌剧表演艺术的相关衔接 下载:279 浏览:3255

马燕 《当代艺术》 2022年1期

摘要: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高度重视民族声乐教学,为了顺利实现进一步丰富、完善民族声乐教学内容,优化教育教学目标是,其应当注重实践锻炼。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歌剧实质上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演艺术形式,与普通文艺演出、演唱会等艺术形式相比较而言,歌剧具备一定的表演特性,无论是在服装搭配方面,还是在场景布置方面,均非常的丰富多彩,所以将其直接引入至民族生声乐教学活动之中,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并且还能够使声乐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