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46

世纪中文出版社 ——“建设顶级中文期刊”为使命!期待与您同行......
请输入您想了解的内容!
截图后在输入框直接粘贴

请您为我的服务评分:

发送提交

请选择 目标期刊

近代文明对话中东亚佛教知识的重构——以“大乘佛教”为中心 下载:58 浏览:432

何燕生1,2,3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作为近代东西文明对话中反映在东亚佛教领域的知识重构,"大乘佛教"概念的形成及其演变,能够给我们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东方佛教学者、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授木村泰贤的"大乘佛教"观,带有强烈的日本佛教意识,其强调在家主义、批判出家主义,目的在于为日本佛教的在家主义倾向寻找"合法性"依据。西方哲学家、世界轴心文明论者雅斯贝尔斯积极吸收当时欧洲和日本的佛教研究成果,关注佛教的哲学智慧,主张"大乘佛教"是佛教的一部分,其在亚洲的传播,印证了佛教是一个宽容的宗教。雅斯贝尔斯的目的,在于建构一种试图超越西方中心主义和基督教中心主义的全新的"历史哲学"。二人的文化背景和学问取向尽管不尽相同,但透过他们的言说,可以从一个侧面对比了解佛教知识在近代东西方是如何被重构、如何回应现代性的。

牟宗三“良知坎陷”说的意涵及与康德、黑格尔的相关性 下载:58 浏览:439

谢远笋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本文分疏了牟宗三"良知坎陷"说中的康德与黑格尔哲学资源,剖析其两层存有论的内在矛盾及其缺失。牟氏在证成现代民族国家时,预设了康德式两层存有论的义理架构,在论证方式上则引入黑格尔式的辩证法。牟宗三证成道德的形上学,建立两层存有论,但他认为现象只具有认知的意义,人的德行与法权并不在其中,使二者暗而不彰。顺着康德的理路,牟宗三哲学中法权与德行两个方面的缺失都可以得到补足。

历史文献应以何种方式加以珍藏?——新版《梅兰芳全集》的收获与问题 下载:38 浏览:376

邹元江 《当代艺术》 2018年12期

摘要:
原本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但长久以来之所以梅兰芳的文献搜集没有大的进展,与这种部门、单位对公共历史文献应以何种方式加以珍藏和有效使用的观念缺失不无关系。正是由于缺少对历史文献加以保存、使用方式的法律条文的系统建构,因而研究者借阅比登天都难,许多文献长久以来就隐匿在各部门和单位的档案库、资料室里。希望在未来对《梅兰芳全集》文献作进一步的征集时,能在更高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层面组建"梅兰芳全集编辑委员会",以便于打破各部门、单位对梅兰芳文献的垄断,尤其是要探讨如何能在国与国文化合作的层面在世界的范围内更加全面地征集梅兰芳的原始文献及其研究梅兰芳的文献的顺畅渠道。

亲密关系中的客体化研究 下载:36 浏览:66

张帆 钟年 《心理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客体化理论提出,女性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被他人凝视、在人际交往中被强调外表的重要,以及媒体信息对女性性吸引力的突出等信息,这些直接或者间接的因素导致了部分女性接受以"第三者"的观察视角来看待自己,看重自身的生理功能而忽视了个人能力。当这种性客体化内化之后,其结果就是自我客体化。自我客体化会造成如抑郁、焦虑、身体羞耻感等情绪问题;进食障碍以及与性行为相关的行为障碍。最新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范围进行了扩展:在研究对象上,从女性群体扩展到男性群体,从异性恋群体扩展到同性恋群体;在研究范围上,从性客体化扩展到去人性的工具客体化。未来的研究需要从文化差异、性别趋同和配对研究三个方向进一步探讨亲密关系中的客体化形成的内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道路的哲学表达 下载:75 浏览:436

汪信砚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即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是中国近现代的中心问题。近百年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求解这一问题,而由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建构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中国道路的哲学表达。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初,就已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目标定位于探索中国道路、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对中国道路作了初步的哲学表达。毛泽东哲学思想对"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做出了创造性的解答,是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中国道路的哲学表达。近4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继续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成为改革开放时期中国道路的哲学表达。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