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城市水环境治理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绩效评价 下载:50 浏览:351

赵化祥1 刘建2 薛德韩2 王刚2 陈克均1 董敏2 陈运初1 王兴秀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5期

摘要:
为提高城市水环境治理项目的治理质量和效率,对城市水环境治理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绩效进行定量研究。建立了基于AHP-熵权法的质量管理绩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深圳茅洲河水环境治理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施工准备、施工和竣工验收3个阶段的质量管理绩效等级均为良好,与项目实际情况相符。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完善城市水环境治理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意见。

城市治水提质项目施工过程的环境管理 下载:63 浏览:353

陈冬杰1 陈运初2 张慧1 段华波1 孙佩文1 刘建1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11期

摘要:
以深圳市茅洲河治水提质综合治理项目为例,基于多个子项目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和总结出治水提质项目的特点,阐明了治水提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影响,评估了相对应的管理措施和成效;同时还总结了项目施工过程中环境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并针对城市治水提质项目,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环境管理对策及建议。明确城市治水提质项目施工过程的环境问题并强化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管理,能够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并能更好地实现治水体质项目的综合目标。其结论可为其他城市治水提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 下载:62 浏览:346

郭磊1,2 崔争1 李慧敏1,2 汪伦焰1,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2期

摘要:
为了突破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打造水利信息化,解决水利工程实现信息化管理所面临的分散管理、传统模式、效率低等问题,以水利部已经颁布的一系列技术规程为基础,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编程技术,结合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对某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及流程进行二次开发。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从建设目标、设计思路及技术路线和功能模块设计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详细介绍。选择河南省平舆县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为实际案例,验证系统运行效果。该系统实现了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确保水利工程建设按时完工,为事后检查提供基础资料,并探索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水环境治理模式创新与关键对策——以广东省为例 下载:65 浏览:449

罗育池 陈瑜 刘畅 熊津晶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4期

摘要:
全面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省推行的一系列治水模式和积累的治水经验。通过分析2004~2018年全省水质变化趋势,总结治水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短板。结合新时期水污染防治总体要求,从"依法治水、协同治水、科技治水、智慧治水和多元治水"等5个方面创新思路,提出了健全水污染防治法制与执法监管体系、健全水环境治理区域协调与绩效评估机制、构建水环境治理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平台、实现污染源监管和污染治理过程信息化、推动"城水共治"和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治水关键对策。

中国水环境治理机制创新探索——河湖长制研究 下载:68 浏览:471

朱德米1,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河湖治理是典型的公共事务顽疾问题。河湖长制是我国当下水环境治理机制的创新探索。运用制度理论和自然资源管理理论,对河湖长制的运行实践,从体制、机制与技术三个层面的匹配程度进行系统研究。在制度设计层面,河湖长制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以流域的自然属性(流域空间)为基本管理单位、一体化管理、动态管理以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责任制。在运行机制层面,河湖长制具有发现、反应、督查和责任四类机制。在技术层面,现代信息技术、数据技术和图像技术的发展,为河湖长制的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研究结论是河湖长制在实践运行中体制、机制与技术三者匹配程度较低,导致治理效能不高及治理效果难以持续。建议以河湖长制为平台,将体制、机制与技术进行连接与匹配,以实现河流湖泊的长效治理。

基于滦河流域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思考 下载:53 浏览:378

林田野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本文针对滦河流域内出现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河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退化、水旱灾害频发、流域内水环境监测监管不完善、外流域供水受益方和保护方不平衡等诸多问题,提出强化需水管理、优化用水结构、大力开展污染源治理、严控入河入库污染物排放量、修复河湖水生态系统、提高防洪减灾整体能力、监测全流域水情况、流域调水的受益方支付生态补偿费等对策,以期为滦河流域水生态、水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

宿迁“生态立市”战略下水环境综合治理探索 下载:42 浏览:448

王明明 房凯 方琼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8年10期

摘要:
近年来,宿迁水环境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污染防控形势仍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宿迁水环境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减少和控制工业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及生态河道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健全河湖长效管护机制等对策措施,期望随着各项措施的逐步落实,宿迁能成为河清湖秀、人水相依的宜居城市。

高标准推进河长制 建设美丽浙江大花园 下载:95 浏览:491

葛平安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介绍了浙江省2017年河长制工作情况,以及"五水共治"实施以来河长制工作取得的成效,并详细介绍了丁桥新城二号港、熟溪河、长湖水环境治理三个典型案例的治理思路及治理后取得的成效,按照"系统化、制度化、专业化、信息化、社会化"的工作目标制定了2018年河长制工作计划。

水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指标构建与应用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下载:52 浏览:412

余玉冰朱靖 《环境科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为探究城市水环境治理政策效果,基于水环境主题框架模型,从环境、社会、经济和管理4个层面构建水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目标渐进法、熵权法、雷达图法等为测度方法,测算2007~2016年成都市的水环境治理绩效指数。并利用Stata 11.0软件对成都市的水环境绩效与当地经济进行相关性分析及评价方法的主成分因子检验。研究显示:(1)成都市水环境绩效指数整体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验证了成都市水环境治理政策发挥出有效作用;(2)相关性检验证明,水环境绩效指数与经济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突出水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3)重视经济绩效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要提高社会绩效和健全管理机制,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质量保障。

水利水电工程鱼类栖息地保护模式及研究展望——基于文献综述的思考 下载:54 浏览:423

黄滨 傅菁菁 芮建良 赵爽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8年3期

摘要:
为降低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本文从鱼类栖息地生境保护的评估理论和保护实践两方面进行综述,并结合各电站所处开发河段河道特点、支流分布及开发等因素,凝练出现有鱼类栖息地保护的模式类型。最后,针对水电站栖息地保护工作,提出方法应用、验证以及相关技术的探索方案。

淮河流域水环境治理路径的整体性研究 下载:82 浏览:499

杨阳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无论是从流域水环境治理的语义变迁还是治理模式的路径变迁来看,其变迁的本质都是为了解决水环境治理过程中产生的低效化和碎片化问题。在如今公共管理转型和水环境治理严峻形势的双重压力下,文章基于整体性治理的理论溯源及适用性分析,结合治淮二十载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实现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整体运作的创新路径。可行的方案是:通过结构的创新和制度的规约,最大限度激发出市场与社会组织的治理效能,通过重新评价水环境治理过程以夯实整体性治理的制度基础,以整体精神和技术支撑塑造出整体政府。

水环境治理中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的应用 下载:58 浏览:550

​徐广亮 《环境科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导致水生态环境自身的使用功能被破坏,如生态水系统被挤占、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在此背景下,相关研究组织也提出了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专项计划、海绵城市及湿地保护系统工程等,基于此希望通过此研究,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一定理论借鉴。

基于城市水环境治理下的建设项目管理数字化系统的构建 下载:41 浏览:430

冯书顺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5年2期

摘要:
建立基于水环境数据为主体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项目管理数字化系统,不仅能加速信息的传递,保障信息的存储质量,也连接了空间层面和项目推进时间层面,将项目的信息第一时间反馈至空间数据上,对于现状环境的分析,规划数据的利用效率都有所提升,为有效协同错综复杂的市政项目提供数据基础,减少工程建设粗放式管理实施过程中造成的交通拥堵、污染、水浸等问题。

无动力防倒灌器在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运用 下载:210 浏览:2054

梁云智 龚佳妮 项晓慧 张秋霞 《动力技术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现代化发展背景下,人们逐渐提高对水环境的重视,通过良好的水环境治理,有利于维持区域生态平衡。污水倒灌溢流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出现概率较高,传统的防倒灌方式容易受到环境等因素影响,而无动力防倒灌器的利用可以有效规避污水倒灌溢流问题,且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自身拥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本文分析了无动力防倒灌器的水力特性和应用优势,总结了无动力防倒灌器的安装使用要点,并以深圳市光明区的水环境治理工程为例,解析了无动力防倒灌器的实际应用及成效,有助于提升区域水环境治理水平。

城市水环境治理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 下载:258 浏览:2350

梁兵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2年2期

摘要:
就实际而言,城市水环境指的是城市之中包括湖泊、河流、地下水以及实地等多元化水体,所构建起的一个完整性的水生生态综合性环境体系。城市水环境在整个城市内部的生态环境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城市内部的水环境除了应当具备和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诸多功能,例如防洪排涝以及供给水源等,还应当具备对于城市局部整体气候进行调节、进行景观休闲和缓解热岛效应等诸多作用,从而能够助力城市环境的整体性可持续发展。立足于此背景之下,本文对于城市水环境的治理过程中对于生物修复技术应用展开了分析,仅供参考。

水环境治理中的水质监测与污染防控技术 下载:91 浏览:854

聂法岭 《中国环境保护》 2024年8期

摘要:
本文探讨水环境治理中的水质监测与污染防控技术,分析当前大城市、中小城市及农村地区的实施现状,指出监测设备老旧、技术水平低、监管不力等问题。通过介绍先进传感器技术、信息化管理和智能监控手段,提出提升水质监测技术的有效途径。同时,研究源头控制、先进污水处理技术和实时监控的应用与优化方法,并通过对某市的成功案例分析,验证技术的有效性。展望未来水环境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强调智能化、综合化和生态化的发展趋势。

城市水环境治理中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研究 下载:72 浏览:1014

赵乐 《环境科学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水环境治理是现代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生态质量。特别是在建设“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先进思想中,对水环境治理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和标准。随着我国水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水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地完善。通过对城市水环境特点的剖析和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借鉴。

市政水环境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下载:89 浏览:814

​张继强 《中国环境保护》 2024年1期

摘要:
在市政水环境工程中,安全管理不仅是法律义务,更是对人的关怀和对工程长期运行可持续的保障。对施工所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工作状态良好。提供专业的机械设备操作培训,确保操作人员熟练掌握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紧急停车装置、防护罩等,以最大程度降低机械设备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通过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可以确保工程的高质量完成,同时为城市水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结合研究结果对项目安全管理提出合理的施工建议,以期水环境治理项目安全如期竣工。

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安全管理研究 下载:100 浏览:1020

王沅沅 洪梦凡 《环境科学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既是对现代城市发展的一种有益补充,也是对传统水利设施的有效拓展,是新时代下一项具有全新设计理念、体现生态发展理念的重大课题。目前我国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已由单纯的防洪排涝和美化景观为主,逐步向安全、生态和经济的多元融合发展。我国城市水环境整治工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着生态保护、防洪排涝、居民生活、市政工程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其安全生产面临着十分复杂和严峻的问题。当前我国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还在探索和发展之中,在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对施工操作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同时必须对其进行持续的安全管理,不断地加大对安全的投资和监督,必须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应急处置方案,从而能够将重大和严重的事故都控制住,从而使整个项目的施工进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也能保证施工人员及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内源治理技术 下载:152 浏览:1555

​李晓雨 李卓阳 赵欣 孙季璇 《中国环境保护》 2023年5期

摘要:
在城市和工业发展进程逐渐加快的同时,水环境污染问题也越发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要想创新城市面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维护良好水生态环境,则需全面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解决水质恶化和水生态退化等普遍问题。文章对城市水体环境中内源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内源治理技术在水环境治理工程的运用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作业提供参考。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