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国城市文化语境转型过程中的合唱作品 下载:69 浏览:402

叶文辉1 周华生2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中国城市文化语境现代性转型进程中,中国合唱是在特定历史、文化和地理场域中,将特定群体(或族群)互相来往的交流信息、情境和感知物化为音响事实。音乐作品摆脱非音乐的社会征用而获得自律性是西方现代性的主要特征。而中国合唱却存两种观念:艺术化作为审美的合唱作品,意识形态化作为工具的合唱作品。两者的"声音行为"和"声音事像"对于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都行之有效。将这一现象置入历史学、文化学、美学、艺术学的场域,探究中国合唱音乐作品与社会历史文化的交互关系,窥见我们城市文化转型过程中的音乐现代性建构,乃至社会的现代性问题。

瑜伽焰口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研究 下载:28 浏览:293

胡晓东1,2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旨在揭示并阐释仪式表演过程中,执仪者脑海中的音乐文化观念模式——音乐象征符号("归属性"模型/models of)如何经由表演转化为一系列音声景观(Sound scape)与符号表征("对象性"模型/models for)的过程。从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视角审视瑜伽焰口仪式音乐,可深入探究文化主体内在的文化精神与观念构型,由此揭示出仪式行为及其产品——仪式表演行为与仪式音乐之间的深层关联,进而达到对表演语境(contexts)与社会结构的整体认知,实现文化的阐释。瑜伽焰口仪式音乐表演,犹如一部内容宏富、形式综合的仪式音乐剧,具有虚拟性、艺术性、功能性与音声两极渐变性等特征,观察其仪式表演中所呈现的象征符号与符号表征,阐释其隐喻的文化义涵,揭示出一整套佛教"三密合一"、阈限期等文化观念模型主导下的仪式音乐符号表达系统。

汉语委婉语语言资源建设 下载:32 浏览:405

张辰麟1 王明文1 谭亦鸣2 肖文艳1 《中文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委婉语是语言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交际手段,委婉语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但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尚未有委婉语相关研究。该文借助现有纸质词典,基于语料库检索和专家人工判别的方式,初步构建了规模为63 000余条语料的汉语委婉语语言资源;并根据自然语言处理的相关任务需求,结合词典释义对委婉语进行分类。该文提出了利用同类委婉语的上下文语境辅助进行标注的方法。经过实验,对简单语义委婉语的语义判别准确率达89.71%,对语义复杂的兼类委婉语的语义判别准确率达74.65%,初步验证了利用计算机辅助人工标注构建委婉语语言资源的可行性。

九江兵变述略——以《申报》报导为中心 下载:65 浏览:300

陈晓鸣 钟凌云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1922年8月2日晚间,长期驻屯九江城内的陆军第一团士兵突然哗变,造成巨大影响:变兵到处抢掠财货、焚烧店铺,商埠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万元,形象受损,对外贸易下滑。社会各界为之震惊,提出惩凶赔偿、撤退驻军、市民自治、维护社会稳定等诉求,更有甚者提出将九江全部划为租界;而地方官员则尽量推卸责任,企图以增加税收来弥补兵变造成的经济损失,维持市面稳定。造成此次兵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国家财政匮乏,拖欠兵饷;军阀拥兵自重,相互倾轧;地方官吏腐败,督察失职等。

融媒体视域下微电影《红色气质》叙事与创新初探 下载:42 浏览:330

李昂泽 《中国新闻传播》 2018年5期

摘要:
微电影《红色气质》是新华社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期间创作的一部优秀影片。作为一部在融媒体投放的影片,其用9分05秒时长浓缩展现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在电视、互联网等平台都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在影片架构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文字叙事、音乐叙事的方法,在表现方式、叙述结构和传播形式上进行了创新。通过影像档案馆中的历史图片与现代创新技术结合,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家国情怀,突出表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中心主题。

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下载:23 浏览:282

叶宝娟 马婷婷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为考察社会支持、社交焦虑、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抑郁之间的关系,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社交焦虑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对6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显示:(1)社交焦虑在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一般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社交焦虑—抑郁这一中介过程中的后半路径起调节作用。

气郁体质对女性抑郁作用的纵向研究: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下载:13 浏览:156

刘明矾1,2 徐娅婷2 彭丹丹2 武厚3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为了明确气郁体质对女性抑郁的作用机制,研究通过纵向设计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了气郁体质和抑郁之间冗思的中介作用和生活应激事件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468名女大学生进行追踪,通过间隔一年两个时间点的纵向设计,对女性的气郁体质、抑郁、冗思及生活应激事件进行调查。结果:交叉滞后模型结果显示,气郁体质可以显著预测女性一年后的抑郁水平;冗思在气郁体质对一年后抑郁的影响中起纵向中介作用;生活应激事件调节了气郁体质对一年后抑郁作用的直接路径和后半路径。结论:气郁体质与抑郁之间的纵向中介调节模型成立,这提示气郁体质的女性可以通过减少冗思,优化应对生活应激事件的方式来改善抑郁。

Braine心理逻辑理论述评 下载:70 浏览:315

胡竹菁 胡笑羽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该文对Braine提出的在推理心理学研究领域占居重要地位的"心理逻辑理论"做了综合述评。"心理逻辑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构成"心理逻辑理论"基础的一组推理规则图式、将推理规则图式应用于推理过程的推理方案、实际应用意义。Braine认为他和他的同事于1984年设计并实施的以"自然推理系统"所含各推理规则为实验材料的实验结果支持该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胎环境下小学高年级“脱独”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与同胞关系:心理理论的中介作用 下载:22 浏览:173

郑治国1 廖华2 施怡君1 张慧3 《心理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研究采用问卷集体施测,收集了788名小学高年级"脱独"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同胞关系以及心理理论的状况,探讨小学高年级"脱独"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对同胞关系的影响及心理理论作为中介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心理理论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过分干涉、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惩罚严厉、母亲过分干涉与同胞关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心理理论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偏爱与同胞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认为,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助于个体提高心理理论,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同胞关系。

时间压力和相似性对类比推理直觉加工的影响 下载:60 浏览:228

闵容1,2 胡竹菁1 《心理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时间压力对类比推理的直觉加工的影响。实验1采用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以48名大学生为被试,在不同时间压力条件下对不同相似性言语类比推理题进行喜好度判断和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用图形类比推理题代替语义类比推理题,以56名大学生为被试。结果发现:(1)时间压力下,对跨领域言语类比推理的直觉加工效应显著高于逻辑加工效应;(2)时间压力下,低难度图形类比推理题的直觉加工效应显著高于逻辑加工效应。无时间压力条件下,图形类比推理的逻辑加工效应优势明显;(3)时间压力对类比推理的直觉加工和逻辑加工均有影响。

冲动特质对青少年认知控制的影响——基于双重认知控制理论 下载:61 浏览:306

向玲 王美霞 刘燕婷 胡竹菁 《心理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根据双重认知控制理论,抑制控制分为主动性控制和反应性控制。为了探索冲动特质青少年究竟在哪个抑制控制成分存在不足,本研究用冲动性人格量表(BIS-11)选取了高冲动特质和低冲动特质青少年,并记录了他们在完成AX-CPT任务时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显示:与低冲动个体相比,高冲动个体在BX试次(主动性控制)上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以及线索辨别力指数上的表现均差于低冲动个体,而在AY试次(反应性控制)上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以及探测敏感性指标上的表现与低冲动个体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说明,与低冲动特质青少年相比,高冲动特质青少年的反应性控制保存较好,但主动性控制能力表现出不足。

偏差声音干扰刺激对视觉注意网络系统的影响 下载:41 浏览:223

林小青1 胡文燕1 黄小平2 林文燕3 刘露1 李毕琴1,3 《心理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结合注意网络测量工具和听视ODDBALL干扰范式,考察偏差声音干扰刺激的出现对注意网络系统不同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声音刺激序列下,视觉线索唤醒效应均消失;标准声音刺激下,不存在线索的脱离和转移效应;偏差声音刺激下,出现线索脱离和转移效应。研究表明,注意网络中的警觉功能具有超通道加工机制,偏差刺激下视觉注意系统中注意定向和线索转移效应的出现表明偏差干扰效应主要由偏差刺激引起的注意脱离和注意转移损耗部分引起。

社会比较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下载:60 浏览:291

孙庆民 刘一帆 《心理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探讨社会比较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机制,采用社会比较倾向量表、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和抑郁问卷,对98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比较和物质主义价值观都显著正向预测了大学生抑郁;2.物质主义价值观在社会比较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正念在社会比较通过物质主义价值观对大学生抑郁产生影响的中介过程中起调节作用,正念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因此,在社会比较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过程中,物质主义价值观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正念起到了调节作用。

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两类共情的中介作用 下载:42 浏览:377

张璟1,2 袁悦1,3 卫博峰1 熊红星1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分别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检验特质共情与状态共情在这个影响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情感温暖、信任鼓励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生亲社会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专制、溺爱型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生亲社会行为起负向预测作用。(2)特质共情在情感温暖型、信任鼓励型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生亲社会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经试验操纵的状态共情的中介效应与特质共情的中介效应同样显著。结论: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通过影响中职生的共情进而影响其亲社会行为。

参照依赖和损失规避对个体收入分配公平判断的影响 下载:45 浏览:291

徐富明1,2 黄龙2,3 沈友田2 张凤华2 向玲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收入分配公平判断是人们对自己收入所得公平与否的主观评价。通过对参照点和收入金额的控制,探讨参照依赖和损失规避对收入分配公平判断的共同影响。结果发现,(1)民众的收入公平判断受参照点的影响,在有参照点的情景下比无参照点情景下更感觉不公平;(2)不同工资水平下,民众的公平判断具有显著差异,而且民众对低于平均工资的"受损"比高于平均工资同等金额的"受益"赋予的公平感的权重更大,即存在得失感受的不对称;(3)不同的工资参照点、多得和少得的分配结果共同影响民众的公平判断,即损失规避在参照依赖对公平判断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也谈桌边滑链的飞离问题 下载:78 浏览:290

汤幼强1 黄亦斌2 《物理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本文仔细研究了三种代表性情形下桌边滑链的飞离问题,给出了详细讨论这类问题的框架。结果表明链条是可能飞离桌面的。

SSZ-13分子筛膜的制备方法及其气体分离 下载:26 浏览:307

王贺礼1,2 朱美华1 梁丽1 吴婷1 张飞1 陈祥树1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SSZ-13分子筛具有CHA构型和3维八元环孔道结构,窗口尺寸约0.38 nm×0.38 nm。相比CH4和N2,SSZ-13分子筛对CO2具有优先吸附选择性,适用于CO2/CH4、CO2/N2等体系的气体分离。SSZ-13分子筛膜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原位晶化法、二次生长法、微波合成和分子筛转晶法等。高硅SSZ-13分子筛膜的疏水性随着硅铝比的增加而增加,膜层变得更加致密,缺陷减少,气体分离选择性增加。本文梳理了高硅SSZ-13分子筛膜的制备方法和气体分离的机理,分析了支撑体、合成条件、Si/Al比、测试条件和分离体系等因素对高硅SSZ-13分子筛膜气体分离的影响,展望了高硅SSZ-13分子筛膜今后的发展方向。

基于因果报应观念的认知调查与厚黑行为抑制效果分析 下载:47 浏览:329

汤舒俊1 郭永玉2 《心理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因果报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观念,至今仍然影响着当下社会大众。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社会大众对因果报应的认知与理解,并进一步通过启动实验考察因果报应启动对厚黑行为的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大众对因果报应的认知与接纳是一种客观存在,55.83%的被试知晓因果报应,33.81%的被试表示相信因果报应的存在,10.09%的被试表示因果报应很灵验,23.67%的被试表示因果报应影响自己的行为处世,22.96%的被试表示会用因果报应提示教育身边的亲友。(2)因果报应材料的启动能显著地抑制厚黑行为,中性材料的启动不能抑制厚黑行为,因果报应启动的内容与厚黑人格对厚黑行为具有交互效应,因果报应启动能更显著地抑制高厚黑人格被试的厚黑行为。基于社会治理的视角,社会公众对因果报应的接纳成就了其参与社会治理的可能性,因果报应内蕴的道德自律、匡扶正义、累德向善等价值内核成就了其参与社会治理的效用性,因果报应观念应建设性发掘和创造性地转化为当下的社会治理所用。

信息载体对初一学生认知负荷与态度偏好的影响 下载:37 浏览:320

戴步云1 邓磊1,2 简小珠3 王东东4 王亚捷1 《心理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使用认知负荷量表和态度偏好问卷,以相同文章为材料,探究初一学生基于不同信息载体(纸质、电脑、电子阅读器)的认知负荷和态度偏好的差异。结果显示:(1)纸质阅读组的认知负荷大于电脑组和电子阅读器组;(2)电脑组和电子阅读器组的认知负荷和态度偏好均不存在显著差异;(3)被试基于特定载体的认知负荷和态度偏好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所有结果均表明:初一年级的学生更加喜欢进行电子阅读。因此,在现实教学中不必只使用纸质材料,还可适当使用电子阅读。

危机应对策略对消费者矛盾态度和购买意愿的影响 下载:47 浏览:424

付春江1 贾恩礼1 荣爽亦2 《心理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采用2×2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初始矛盾态度及危机应对策略对消费者矛盾态度和购买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消费者初始矛盾态度水平较低时更可能受辩解策略的影响,从而使其负面态度和矛盾态度下降;当消费者初始矛盾态度水平较高时更可能受和解策略的影响,从而使其负面态度和矛盾态度下降;正面态度/负面态度可以显著正向/负向预测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矛盾态度在其中起调节作用,即矛盾态度水平越高,正面/负面态度与购买意愿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越高。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