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15

世纪中文出版社 ——“建设顶级中文期刊”为使命!期待与您同行......
请输入您想了解的内容!
截图后在输入框直接粘贴

请您为我的服务评分:

发送提交

请选择 目标期刊

行政诉讼给付判决的构造与功能 下载:33 浏览:270

黄锴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司法实践中存在对给付判决作扩张解释的现象,这将导致给付判决与其他判决类型在适用范围上发生重叠,致使新增给付判决的立法目的落空。行政诉讼法"监督行政—纠纷解决"的立法目的,塑造了"低强度审查模式—高强度审查模式"的司法审查强度区间,要求法院对程序性裁判与实体性裁判作出区分。履行判决原则上只能是程序性裁判。给付判决的制度功能在于确立实体性裁判的裁判方式,弥补履行判决在功能上的不足。现阶段,给付判决尚不能发挥"多用途武器"之功能,其适用空间应限于法律规范规定的给付义务、给付行政范畴内的给付义务、以金钱或财产为内容的给付义务。

基于品牌态度的线上潮牌视觉设计趋势探析 下载:21 浏览:169

宋炫玮 朱吉虹 《中国设计》 2020年11期

摘要:
将潮牌的个性态度通过视觉语言高效表达至消费者。从潮牌态度出发,从潮牌品牌建设、服装视觉、消费场景三个环节,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探究线上潮牌态度视觉设计趋势。得到线上潮牌态度通过视觉设计表达的特征趋势。此趋势可应用于线上潮牌的视觉设计中。

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基于移动AR的文物展示系统研究 下载:22 浏览:229

陈正捷 《中国设计》 2020年9期

摘要: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将移动AR技术与博物馆导览APP结合,对博物馆文物资源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产出一个面向文化创意设计的文物展示的APP。该APP可以为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系统支撑。

以“问题”为导向,深化二年级“独立式住宅”课程教学改革 下载:30 浏览:393

丁蔓琪 《设计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针对目前建筑学本科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以功能布局训练为主,创新性空间设计能力缺失的教学现状,引入"问题型教学"理论,将原整体性设计分解重组,将不同阶段设计重点以"问题"的形式,引导该阶段建筑设计教学。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建文化微品牌的建设 下载:46 浏览:337

张英杰 《中国新闻传播》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从新媒体的视角探讨高校党建文化微品牌建设的思路与途径,首先阐述了党建文化与党建文化品牌的内涵,进一步理清高校党建文化建设与品牌理论之间的关系,并全面分析了新媒体为高校党建文化建设带来的新机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党建文化微品牌建设的思路与途径。

认知视角下的职业技能大赛选手心理调适研究 下载:26 浏览:323

唐经薇 刘晓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10期

摘要:
基于现有研究,从职业技能大赛选手的心理调适内涵、心理调适作用机制等方面,构建职业技能大赛选手心理调适框架,阐述影响选手心理波动的关键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调适路径。心理调适实施过程要注意区分不同竞赛阶段选手的认知评价,从赛前、赛中和赛后三个阶段入手,根据不同阶段选手的具体心理需求,使用适当的心理调适方法,从而更好地解决选手已有的心理问题,提升心理技能。

基于TPCK模型的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下载:29 浏览:310

左伍衡 李济凤 刘晓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3期

摘要:
结合TPCK模型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构建了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框架,对培训的形式和主题进行了设计研究,并对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进行了相关探索。

行为态度对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迁移意愿影响机理研究 下载:32 浏览:310

李浩君 王文靖 郭海东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3期

摘要:
结合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迁移研究现状,以DTPB、TAM和TPB为理论依据构建理论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267份问卷,对培训迁移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培训迁移意愿可以用行为态度来解释,其中领导、同事影响、感知有用性、自我效能感对培训迁移意愿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从不同角度对提高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迁移意愿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我国职业学校危机管理问题研究:回顾与前瞻 下载:70 浏览:405

刘婉昆 刘晓 2019年6期

摘要:
职业学校是危机多发机构,危机管理是职业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对我国职业学校危机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的研究正在从自然灾害、政治等领域的问题向着职业学校自身的特殊性危机问题发展,但研究依旧处于边缘地位。在此基础上,重新解读职业学校危机管理的内涵和分类,梳理危机发生前后的管理阶段及各阶段应用策略,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及社会发展动态,提出了细化研究对象、加强学科互动、把握职教特色和结合技术发展等几个方面的未来研究方向。

我国职业院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述评 下载:69 浏览:411

李敏 夏思诗 《中国职业教育》 2019年4期

摘要:
职业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院校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当前,职业院校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展现出非遗文化传播、培养专业传承人才、开发非遗课程教学资源、建立保护基地等多种功能,开展了利用现代学徒制来丰富和完善非遗传承和发展的实践探索,丰富完善了非遗传承的院校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职业院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理论指导缺失、学生继承非遗项目热情不高、专业建设滞后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型教师短缺等困境。

技能强国战略下的职业教育发展:命题解析与提升路径 下载:90 浏览:494

刘晓 《中国职业教育》 2018年10期

摘要:
技能强国战略既是当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新时期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应该在技能强国战略的引领之下进行具体的提炼和建构,应该在规模、质量、普及程度以及国际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方面表现出应有的特征。对比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我国在职业教育的文化环境、社会认识、国际竞争力方面还有差距,需要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拓展职业教育的内涵,加强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推进国际化进程。

在“民族”与“国民性”之间——试论鲁迅“民族”观念的变迁与困惑 下载:55 浏览:354

颜炼军 《中国文学》 2018年9期

摘要:
在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运动中,一直贯穿着从"华夷"到"民族"的知识范式转变。如何发明以"民族"为基点展开的新"知识",来重新描绘和应对中国所遭遇的家国危机,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的巨大而持久的任务。许多现代作家也主动或被动地卷入现代中国"民族"知识建构的复杂过程。作为现代最重要的作家,鲁迅的相关思考十分具有典型性。本文以上述知识范式转变为背景,以鲁迅作品中与民族主义、国民性相关的内容为经纬,探讨了鲁迅的"民族"观念的变迁和困惑。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提升的高职实训课程优化策略 下载:92 浏览:499

黄庆儿1 刘晓2 《中国职业教育》 2018年8期

摘要:
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实训课程教学模式与职业能力提升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模块化实训教学和项目化实训教学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项目化实训效果不及模块化实训。为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通信服务相关专业的实训课程,仍需在实训课程的落实和实训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进行优化,以实现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的合理设置和应用。

基于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的变色储能器件 下载:27 浏览:313

吴战 李笑涵 钱奥炜 杨家喻 张文魁 张俊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电致变色和电化学储能的原理均是基于电荷在电极中的嵌入或脱出而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具有相同的电化学本质。将电致变色和电化学储能功能集成在一起的电化学器件即电致变色储能器件。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器件已广泛商业化,单一功能的电致变色器件也已被广泛报道并有商业化应用,但有关电致变色储能器件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实验阶段。该类器件在电化学储能的同时,可以改变其在可见光甚至红外波段的透射率,并可用颜色指示器件的荷电状态,为电化学器件提供新的应用前景。电致变色储能器件主要包括电致变色超级电容器、电致变色电池和光驱动电致变色智能窗等。电致变色超级电容器和电致变色电池以同时具有电致变色效应和电荷存储性质的材料为正负电极,光驱动电致变色智能窗则还包括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光电转换部分。这些器件可用于建筑节能智能窗、静态显示、智能传感等。此外,在柔性基底上制备的可穿戴电致变色储能器件在智能服装、植入显示器和电子皮肤等方面具有应用潜力。本文从基本原理、研究进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对无机电致变色储能材料与器件进行综述,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

钯/氨基酸共催化环己酮分子内α-烯基化反应 下载:63 浏览:410

李保乐 刘人 荣梁 仁校 贾义霞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利用钯/手性氨基酸共催化策略,基于烯胺中间体的Heck反应,研究了环己酮的分子内烯基化反应.在温和条件下,以中等到优良的收率合成了一系列含有氮杂双环[3.3.1]及双环[3.4.1]结构片段的化合物.并通过底物调控,实现了N-烷基取代环己酮的分子内不对称烯基化反应,获得了中等水平的对映选择性.

城乡接合部的摇摆:“土味视频”的意义指向 下载:63 浏览:247

顾明敏 《当代艺术》 2019年6期

摘要:
"土味视频"是文化意义上城乡接合地带的社会交往和文化联系工具。它的流行反映出视听传播媒介从功能型消费到心理型消费的大致转型,以及大众流行文化的重心下移。在乡村重建的当下,"土味视频"传达的是阶层的区隔与相遇;同时,在城乡之间的关系性视野下,"土味视频"也呈现出新媒体技术介入中国当下城乡社会关系的文化与社会意义。

黑麦草修复重金属中外源改良剂的研究进展 下载:43 浏览:452

徐信阳1 陈伊豪1 李丽2 陆敏英1 吴兴飞1 李非里1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1期

摘要:
植物修复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技术,逐渐成为土壤原位修复的首选方式。在众多植物中,黑麦草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对黑麦草修复时添加的重金属活化改良剂、稳定化改良剂,以及多技术联合的调控方式进行综合论述,讨论了黑麦草修复后对土壤pH值、养分以及微生物等性质的影响,以及重金属活化剂施用后存在的环境风险。提出了低浓度螯合剂复合生物炭的调控技术,更适合复杂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因此土壤改良剂的研究,将是未来黑麦草修复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

“冈·仁波切”:作为圣地乌托邦的《冈仁波齐》 下载:36 浏览:466

韩素梅 《当代艺术》 2018年4期

摘要:
与20世纪以来"红色乌托邦"和"乡愁乌托邦"的两种审美及价值取向不同,香格里拉、冈仁波齐等"圣地乌托邦"既承接西方对圣地乌托邦的想象脉络,也释放出中国市场化以来城市中产集反思现代化、追寻文化身份与消费身份于一体的避世想象。作为"圣地乌托邦"的冈仁波齐在体现其历史性与社会性之外,以极致化的"圣地"符号成为商业成功的标签。在历史性与社会性、商业性的综合属性中,"圣地乌托邦"既与现代性反思有关,也与城市中产的矛盾性身份追寻有关。

基于原子重力仪的车载静态绝对重力测量 下载:54 浏览:422

吴彬 周寅 程冰 朱栋 王凯楠 朱欣欣 陈佩军 翁堪兴 杨秋海 林佳宏 张凯军 王河林 林强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目前大多数原子重力仪的装置复杂、体积庞大、环境适应性差,不能应用于野外进行绝对重力测量,这限制了原子重力仪的应用领域.本文利用自研的小型化原子重力仪,集成了一套车载绝对重力测量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原子重力仪、被动平台隔震系统、位姿平台调平系统、差分GPS测高系统、不间断电源供电系统及车载空调温控系统等组成.首先,本文对该测量系统的车载环境适应性进行了评估,发现在野外40℃高温、8°大倾角普通路面的环境下,该系统仍然能够正常工作;其次,介绍了车载绝对重力测量的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方法,并测量了车头朝向对绝对重力测量的影响.最后,在野外平坦路面上进行了重复测线工作,评估了系统的内符合绝对重力测量精度,结果约为30μGal;在野外大倾角山体路面,通过测量不同海拔高度点的绝对重力值,得到了地球的垂直重力梯度值,约为–231(36)μGal/m.本文结果为野外绝对重力勘测提供了依据.

X波段下产生涡旋电磁波的阵列天线设计 下载:60 浏览:365

顾磊1 顾易帆2 熊德平3 周守利2 《无线电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随着无线通信应用的飞速发展,频谱资源日益紧张,射频频谱资源已日趋香农极限。为解决这个问题,无线通信中引入了携有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的涡旋电磁波,以有效提高频谱利用率。微带天线阵技术是产生涡旋电磁波常用的方法之一,以同轴馈电的矩形微带天线为阵元,设计了阵元数目分别为6,8,12的3种环形阵列天线,来产生携带有轨道角动量的涡旋电磁波。分析了不同轨道角动量模式数下,涡旋电磁波辐射能量和最大增益辐射角度变化情况。利用Ansoft HFSS仿真软件,在中心频率10 GHz处,比较了阵元数目对电磁波的涡旋特性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更多数量的天线阵列产生的涡旋电磁波涡旋性能更好。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