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不同溶液漂洗处理对淡水鱼糜品质的影响 下载:90 浏览:507

朱琳 金达丽 李星 熊欣 马芳 袁美兰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1期

摘要:
漂洗是淡水鱼糜加工过程中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为探讨不同漂洗液组成对淡水鱼糜品质的影响,选择了8种漂洗液,分别是清水、0.5%盐水、0.5%氯化钙溶液、0.5%碳酸钠溶液、0.4%碳酸氢钠溶液、0.5%柠檬酸溶液、0.1%柠檬酸钠溶液和0.1%焦磷酸钠溶液进行漂洗,从鱼糜凝胶强度、持水性、白度和折叠效果4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漂洗液组成对鱼糜品质影响很大,弱碱性和含有高价金属离子如钙离子的漂洗液效果最好,而过酸过碱的漂洗液不利于凝胶网络的形成。在所选择的8种漂洗液中,0.4%碳酸氢钠溶液和0.5%氯化钙溶液漂洗后鱼糜综合品质最好,而0.5%柠檬酸溶液和0.5%碳酸钠溶液漂洗不利于鱼糜形成弹性和白度良好的凝胶,效果最差。

四川华鳊外周血液及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下载:71 浏览:481

石金凤 刘小红 汪浩宇 刘小琴 王志坚 《水产研究进展》 2024年6期

摘要:
为探讨四川华鳊血细胞的组成类型及其血细胞发生过程,研究其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实验采用Wright-Giemsa染液对其外周血涂片以及血细胞发生相关的头肾、体肾、脾脏和肝脏的印片进行染色,观察并统计各类血细胞的形态、大小以及数量组成。结果显示,四川华鳊的外周血液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红细胞是主要类群。白细胞有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血栓细胞等类型,其中淋巴细胞占比最高,达65.79%±0.10%,为主要类群;其次是血栓细胞,占16.76%±0.07%;再次为嗜中性粒细胞,占13.92%±0.09%;单核细胞含量最少,仅有3.33%±0.01%。四川华鳊的血细胞发生可分为红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粒细胞系;发育历程均可分为原始阶段、幼稚阶段和成熟阶段,其中红细胞的幼稚阶段包括早、晚2个时期,而粒细胞的幼稚阶段可划分为早、中、晚3个不同时期。各造血器官中,头肾和体肾是主要的血细胞发生场所,脾脏也有一定的造血功能,但肝脏仅具有淋巴细胞的生成功能。幼稚阶段的各类血细胞会迁移至肝脏等器官进行发育和成熟。本研究为长江特有鱼类四川华鳊进一步开展在免疫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实现其科学化人工养殖和健康评估提供了基础资料。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梭鲈野生群体遗传结构 下载:66 浏览:451

鲁翠云 孙志鹏 曹顶臣 耿龙武 那荣滨 吴学工 郑先虎 《水产研究进展》 2024年2期

摘要:
为了解梭鲈种群的遗传结构,实验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分析了中国6个和中亚2个群体的遗传差异,并与欧洲群体的单倍型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在640 bp的COⅠ基因序列中检测到5个变异位点,定义了7种单倍型,发现Hap1为8个梭鲈群体的共享单倍型,且与欧洲群体的HapA相同,在中国群体所占比例(93.36%)高于中亚群体(72.58%)和欧洲群体(53.85%);Hap2和Hap3是中国群体的特异单倍型,而Hap4~Hap7为中亚群体的特异单倍型。单倍型序列的聚类图和网络图均显示Hap1/A为梭鲈群体的原始单倍型,中国和中亚群体的特异单倍型相对于原始单倍型仅有1~2个位点的变异,属于Hap1/A的亚型,与欧洲群体的特异单倍型具有较大的差异。每个群体检测到1~4种单倍型,斋桑湖(ZS)群体单倍型最多,而中国的腾格里湖(NX)、兴凯湖(XK)和鸭绿江(YJ)群体仅有1个单倍型(Hap1);塔什干(TS)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π)最高(Hd=0.514±0.069;π=0.000 79±0.000 11),其次是ZS群体,而中国梭鲈群体的多样性参数较低。AMOVA分析结果显示,梭鲈群体间遗传变异占20.74%,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0.15≤Fst=0.207 36<0.25),TS群体与ZS群体和中国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极大(Fst>0.25),中国群体中仅黑河(HH)群体与其他群体的遗传分化较大,而中国其他5个群体间无遗传分化。基于群体间遗传距离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来自中国的6个梭鲈群体与哈萨克斯坦的ZS群体聚为一支,而乌兹别克斯坦的TS群体独立为一支。研究结果为梭鲈群体的繁殖及放流管理提供了参考。

长江上游鱼类环境DNA通用引物的选择与验证 下载:76 浏览:488

吕宏森1 王安香1 董智玲1 闫卉果1 龚志韬1 刘嘉豪1 姚维志1,2 何文平1,2 《水产研究进展》 2023年6期

摘要:
为了选择出适合使用eDNA技术对长江上游鱼类多样性进行研究的通用引物,本研究选择10对扩增序列位于12S rRNA、16S rRNA、Cytb和COⅠ基因片段的常用引物,分别为Mifish-U、AcMDB07、Teleo、12SPv、Fish16S1、Ve16S1、PSI、G、VeCB1、FishCB,对长江上游常见的32种鱼类和3种其他水域鱼类肌肉组织提取的DNA扩增。结果显示,有6对引物均能扩增出全部35种鱼类,但引物Mifish-U的扩增效果最好。进一步使用引物Mifish-U对长江上游屏山县、涪陵区和巫山县3个采样点的水样e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共检测到80种鱼类,包括本研究使用的32种长江上游鱼类,其辨别度较高。使用引物Mifish-U对室内养殖3种鱼类的水样e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后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黄颡鱼和鲤的生物量与序列数相关性显著,引物Mifish-U进行eDNA定量分析的潜力较大。研究表明,引物Mifish-U更适合作为eDNA研究长江上游鱼类多样性的通用引物。本研究可为利用eDNA技术监测长江上游鱼类多样性的引物选择提供参考。

大鲵幼体蛋白质的需求量 下载:85 浏览:448

王双1 李战福1 李虹2 黎学练3 雷登华3 朱成科4 林仕梅1 陈拥军1 罗莉1 《水产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为评定大鲵幼体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量,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配制6种蛋白质水平(干样基础)的实验饲料:D1(43.7%)、D2(47.1%)、D3(51.3%)、D4(55.7%)、D5(59.9%)和D6(64.4%),饲喂初始体质量为(20.99±0.15) g的大鲵幼体92 d。结果显示,①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大鲵增重率有显著影响,在D4组达到最大值,较D1组增加了276.4%,且全鲵蛋白质沉积率和肌肉RNA、RNA/DNA值、胃蛋白酶、H+-K+-ATPase、胰蛋白酶、脂肪酶和Na+-K+-ATPase、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在D4组达到最佳,而肝脏和肠道丙二醛(MDA)在该组均达到最低;②随饲料蛋白质水平增加,肌肉粗蛋白线性增加,全鲵脂肪线性下降,全鲵水分和粗灰分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全鲵粗蛋白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在D4组达到最大;③大鲵皮肤胶原蛋白含量在D4组达到最高,较D1组增加了27.83%。研究表明,以增重率、肌肉RNA/DNA值、蛋白质沉积率和皮肤胶原蛋白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方程分析得到大鲵幼体饲料的最适蛋白质水平为55.9%~58.3%(干样基础),该饲料蛋白质水平能显著提高大鲵幼体胃的泌酸能力、机体消化吸收和抗氧化能力,增加鲵体营养素的沉积,从而促进生长和饲料的转化;而低蛋白质水平饲料显著抑制大鲵的生长。

水产动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 下载:89 浏览:505

鲁翠云 匡友谊 郑先虎 李超 孙效文 《水产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本文介绍了水产动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的发展。获得与经济性状连锁的标记是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基础,因此,本文重点介绍了获得基因/标记技术的进步,探讨了基因/标记与性状间相互关系的复杂性,论述了准确鉴定性状紧密连锁的基因/标记的难度,指出难点主要源于基因组对性状的形成具有非常复杂的影响。近十年来,已有多个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培育的品种在产业上应用,表明这项新技术具有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的作用;同时指出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包括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的不足之处,其根本原因在于鱼类性状的形成机制极其复杂、多变,从而决定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具有发展阶段论的特征。

剑尾鱼趋化因子CCL4和CCL19基因的克隆及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对其组织表达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512

朱成科1 王建1 陈灵涵1 周朝伟1 雷骆1 邓星星1 刘春2 郑宗林1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5期

摘要:
趋化因子是一类能够吸引白细胞移行到感染部位的低分子量(8~10 ku)蛋白质,在炎症反应、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实验克隆了剑尾鱼2个趋化因子基因(CCL4、CCL19)c DNA序列,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在健康组织和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肝、脾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剑尾鱼CCL4和CCL19开放阅读框长度分别为294和333 bp,分别编码97和110个氨基酸,推导氨基酸序列均含有趋化因子CC家族标志性的4个半胱氨酸残基,与其他物种尼罗罗非鱼、鼠、狗、人、鸡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比较,CCL4相似度分别为71.1%、33%、33%、31%、23.5%;CCL19相似度分别为62%、26.9%、24.5%、26.6%、27.8%。在检测的健康剑尾鱼8个组织中,CCL4和CCL19均有表达,其中CCL4和CCL19均在脾脏中表达量最高;CCL4在肌肉和肠中表达量较低,而CCL19则在心脏中表达量较低。经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CCL4在剑尾鱼头肾中12 h表达量达到最高,在肝脏中24 h表达量最高;CCL19在头肾和肝脏中均在24 h时表达量最高。研究表明,趋化因子CCL4和CCL19可能参与剑尾鱼机体免疫调节反应,在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浅谈淡水鱼健康养殖及病害的防治技术 下载:55 浏览:567

王阔 《中国水产学报》 2025年3期

摘要:
随着淡水鱼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更多养殖户投入到了该养殖行业中进行研究和探索,使得淡水鱼养殖产业遇到了更多机遇,但同样也出现了较多问题。如何确保鱼苗茁壮生长、避免因疾病侵袭造成减产现象出现,是摆在养殖户面前的主要问题。本文对淡水鱼健康养殖及其中的常见疾病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并提出具体可行的防治措施和方法,希望可以有助于淡水鱼养殖工作的顺利开展。

淡水鱼生态养殖需注意的技术细节 下载:54 浏览:581

韦锦 《中国水产学报》 2025年3期

摘要: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人们开始由吃好转为对食品的安全性的重视。淡水鱼生态养殖,是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必然要求.水质是对养殖业的影响最大的因素.在淡水养殖水产品过程中,还要注意技术细节,严格按操作规程实施,满足鱼类生长所需的各种条件,采取科学的防病方法,所以,在淡水鱼的生态养殖中要严格按照科学生产流程操作,满足淡水鱼生存的各种条件,,同时做好各项防御措施,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病技术手段和方法,才能保证养殖的经济效益.

浅论淡水鱼养殖对水质的要求及生产管理要点 下载:94 浏览:1298

佟立华 于健 鹿海锋 单金鑫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3年10期

摘要:
养殖水质突变或污染可能导致淡水鱼类患病,在对淡水渔业产业链发展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会对鱼类生长和产业发展造成不利。培育优质淡水鱼种,严格掌握养殖水质条件并加以控制,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提高淡水鱼养殖的数量和质量。下面就淡水鱼养殖的水质要求和生产管理要点,为淡水鱼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进行研究分析。

大宗淡水鱼养殖的基本特征、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下载:254 浏览:2565

祝镔 《当代畜牧兽医》 2021年9期

摘要:
大宗淡水鱼养殖是我国养殖业的重要养殖活动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宗淡水鱼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大。大宗淡水鱼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地满足我国淡水鱼市场的消费能力,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宗淡水鱼养殖当前的养殖体系还不成熟,通过对大宗淡水鱼养殖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大宗淡水鱼养殖的具体对策,为我国大宗淡水鱼养殖作出贡献。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