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水煤浆气化烧嘴冷却水CO分析问题研究与优化改进 下载:45 浏览:327

朱迎红 朱海祥 《中国仪器》 2019年6期

摘要:
针对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烧嘴冷却水CO分析过程中出现的实际运行问题进行研究,制定措施,从分析仪预处理结构、取样工艺上进行改进,保证了气化装置烧嘴冷却水监测系统的稳定性与准确性。对改进后的实施效果分析总结,为公司水煤浆气化炉中相关分析仪表选型、布置等提供借鉴。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术后发生屈光漂移的分析 下载:52 浏览:396

赖钟祺 李惠娜 李维娜 郑彦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屈光漂移产生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PACG患者31例(40只眼),正常眼轴白内障患者37例(48只眼)。利用IOL Master测量并预估两组术后屈光度,术后1 d、1周、2个月分别验光获得实际术后屈光度,实际术后屈光度与术前预估屈光度之间的差值,为屈光误差(RE),RE<0为近视漂移,RE>0为远视漂移。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屈光误差绝对值(ARE)及术后2个月屈光漂移构成的差异。术前测量PACG患者的眼压、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并分析以上参数与白内障术后2个月的ARE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 d、1周、2个月PACG组的ARE均大于正常眼轴白内障组(均P<0.05),且术后2个月远视漂移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眼轴白内障组(P<0.05)。PACG白内障术后2个月的ARE与术前眼压、晶状体厚度呈正相关(r=0.758、0.615,均P<0.01),与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832、-0.831,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ARE与眼压、前房深度、眼轴长度相关,Y=3.650+0.013X1-0.609X3-0.098X4(R2=0.847,F=66.562,P<0.05)。结论 PACG组白内障术后RE明显大于正常眼轴组,多为远视漂移,与术前高眼压、浅前房和短眼轴相关。

一战后日本海军的对美战略及其漂移 下载:88 浏览:339

刘轩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12期

摘要:
基于"帝国国防方针"的战略规划,日本海军以美国为假想敌,努力构建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优势,并接受华盛顿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的约束,以不与美国发生正面战争冲突为前提,积极构建自己的海洋帝国战略。1930年以后,伴随着国内权力结构的急剧变化和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日益猖獗,日本形成了政府与军部、陆军与海军、军政与军务等多元博弈的无核心决策体制。在国际冲突加剧和国内制衡机制缺失的背景下,基于职能主义的路径依赖,日本海军发生战略漂移,最终选择了对美开战。

彗差和球差对涡旋光束斜程传输特性的影响 下载:52 浏览:432

雍康乐 闫家伟 唐善发 张蓉竹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利用涡旋光束作为空间光通信载波可以大大提高数据传输的容量,因此,研究涡旋光束在大气湍流中的传输具有重要意义.涡旋光束在大气湍流中传输时会产生光束漂移,进而影响通信系统的性能.本文基于多相位屏和傅里叶变换的方法,研究了带有彗差和球差的涡旋光束在大气湍流中传输时的光束漂移特性.结果表明,涡旋光束在大气湍流中传输时,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大,彗差和球差对光束漂移特性的影响均明显增强.传输天顶角及彗差系数越大,涡旋光束的光束漂移量越大,而球差系数的增大,将会降低光束漂移量.当天顶角和传输距离相同时,涡旋光束的漂移量都会随着拓扑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相对而言,彗差对涡旋光束的光束漂移特性影响比球差更大.

氢钟频移校准与相位无损切换 下载:82 浏览:425

吴智斌1 赵军1 李冰1 刘安1 刘波2 《无线电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为满足VLBI等高精度空间测量技术对时间频率稳定度和准确度提出的更高要求,深空测控系统都配置了高性能的氢原子钟。但由于部件老化、环境变化等影响,氢原子钟输出频率会发生漂移变化,需要对此频移进行校准;同时备份原子钟需要追踪并保持与主钟的输出相位一致,必须进行相位的无损切换才能保障时频信号的连续性。分析了氢原子钟的工作原理和调频移相技术,设计了一种氢钟追踪外部授时系统进行频率漂移校准、主备钟相位无损切换的工程实施方法。应用结果表明,72 h测试时间内,与GPS相比,氢钟的稳定度由原来1.1×10-13提高到3.2×10-14,主备氢钟相位差由原来1.03o减小至0.08o,满足了VLBI长时间高精度测量的精度需求。

单光子激光测距的漂移误差理论模型及补偿方法 下载:63 浏览:457

黄科 李松 马跃 田昕 周辉 张智宇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单光子激光测距系统采用高灵敏度的单光子探测器作为接收器件,更易实现高密度、高覆盖率的目标采样,是未来激光测距系统的发展方向.漂移误差作为限制单光子激光测距精度提高的瓶颈问题,其主要由平均回波信号光子数的变化引起.以激光雷达方程、单光子探测器的概率与统计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漂移误差的理论模型,给出了漂移误差与平均信号光子数、均方根脉宽等系统参数之间的理论关系式.同时,结合单光子探测概率模型给出了一种漂移误差的修正方法,并搭建实验系统对漂移误差模型和修正方法进行了验证.在回波信号均方根脉宽为3.2 ns、平均回波信号光子数为0.03到4.3个情况下,未经修正的漂移误差最大达到46 cm,经修正后的均方根误差为1.16 cm,平均绝对误差为0.99 cm,达到1 cm量级,漂移误差对测距精度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该方法可以解决漂移误差制约单光子激光测距精度提高的瓶颈问题.

一种基于GMM和MeanShift的目标跟踪算法 下载:93 浏览:504

陈超1 赫春晓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2期

摘要:
经典MeanShift算法仅使用了影像的颜色直方图信息表示目标特征,并不包含目标的空间位置、纹理特征等其它信息,因此当目标被遮挡或目标和背景颜色相似时,容易跟踪失败。针对此种情况,结合了颜色直方图与空间位置信息对经典算法进行改进。在获取目标和背景区域的样本数据后,利用高斯混合模型获取每个颜色单元的质心位置,并利用颜色直方图与空间信息计算得到新的候选区域中心位置,进而完成目标跟踪。实验表明,改进后的算法使用了目标区域颜色分布的空间信息,改善了传统MeanShift算法中丢失像素点空间信息的不足,在背景复杂时依然能够成功跟踪;避免了迭代计算,提高了跟踪效率。

基于分层校验的多标签数据流概念漂移检测 下载:58 浏览:380

张永 刘浩科 陈天祯 《人工智能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现有的概念漂移检测方法大多集中于单标签数据流,难以满足多标签数据流概念漂移检测的需要,因此文中提出基于分层校验的多标签数据流概念漂移检测算法.算法包括检验层和校验层,检验层通过检测数据分布变化判断是否发生概念漂移,校验层通过判断标签混淆矩阵的变化程度验证是否真正发生概念漂移.在真实多标签数据集和合成多标签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文中算法表现更优,可以有效检测概念漂移,提升分类性能.

面向不平衡数据流的自适应加权在线超限学习机算法 下载:78 浏览:376

梅颖 卢诚波 《人工智能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一般的在线学习算法对不平衡数据流的分类识别会遇到较大困难,特别是当数据流发生概念漂移时,对其进行分类会变得更困难.文中提出面向不平衡数据流的自适应加权在线超限学习机算法,自动调整实时到达的训练样本的惩罚参数,达到在线学习不平衡数据流的目的.文中算法可以适用于不同偏斜程度的静态数据流的在线学习和发生概念漂移时数据流的在线学习.理论分析和在多个真实数据流上的实验表明文中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温度对硅外延图形漂移的影响及监控 下载:76 浏览:439

段路强 《电路系统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111>硅外延过程中图形漂移是影响外延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在IC制造过程中,由于外延后的图形漂移使得后续光刻图形对偏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产品质量。本文通过对Si晶体的结构进行分析,解释了外延生长过程中图形漂移的原理,验证了温度对图形漂移量的影响,并根据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外延漂移量监控方式。

ATHLET程序低压下过冷沸腾模型评价和修正 下载:83 浏览:378

李飞1 刘晓晶2 沈峰1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5期

摘要:
针对低压下过冷沸腾流动提出一种新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一维热工水力模型程序中对空泡份额影响较大的本构关系,如壁面蒸发模型和漂移流模型。将新模型应用于ATHLET/MOD2.1A版本,新修改的程序与公开发表的一系列低压过冷沸腾实验数据和ATHLET原程序进行对比验证,对比结果显示与实验数据符合很好。

基于PCA的核电站传感器状态监测方法研究 下载:80 浏览:385

李伟 彭敏俊 刘永阔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2期

摘要:
针对目前核电站中以物理冗余为主的传感器状态监测方法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基于主元分析(PCA)的传感器状态监测方法,这种基于解析冗余的方法是对物理冗余方法的验证,解决了物理冗余方法不能实现传感器小漂移的监测,改善了冗余传感器组中多数传感器出现共模故障时,物理冗余监测方法可能给出错误融合结果的问题。使用核电站的真实传感器数据建立PCA监测模型,人为引入故障到测试数据中进行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文中提出的传感器状态监测模型的有效性。

基于PCA的核电站传感器状态监测方法研究 下载:70 浏览:423

李伟 彭敏俊 刘永阔 《航空航天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针对目前核电站中以物理冗余为主的传感器状态监测方法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基于主元分析(PCA)的传感器状态监测方法,这种基于解析冗余的方法是对物理冗余方法的验证,解决了物理冗余方法不能实现传感器小漂移的监测,改善了冗余传感器组中多数传感器出现共模故障时,物理冗余监测方法可能给出错误融合结果的问题。使用核电站的真实传感器数据建立PCA监测模型,人为引入故障到测试数据中进行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文中提出的传感器状态监测模型的有效性。

面向非平衡与概念漂移的数据流分类的研究 下载:80 浏览:520

陈荣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0年12期

摘要:
在数据流分类大环境中,数据量级不断增大,数据样本对应的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不但产生"概念漂移",数据类别分布不平衡的现象也出现愈发频繁。面对这些问题,为了快速察觉到数据分布的变化,及时调整分类模型以适应新的数据分布,针对在类别不平衡环境中的不同类型的概念漂移,设计利用部分标记数据给出不同判定方式以及分类模型再构建。实验结果显示新模型有较好的性能。

保护层对背沟道刻蚀型金属氧化物IGZO TFT性能的研究 下载:30 浏览:250

陶家顺1,2 刘翔1,2 《光电子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研究了保护层对背沟道刻蚀型IGZO TFT性能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正电压应力下TFT的阈值电压正向漂移。通过数据分析得知,保护层对水汽的阻挡能力直接影响到IGZO TFT的性能和稳定性。通过优化TFT的保护层,可以有效阻挡水汽渗透到背沟道表面形成缺陷态,提升IGZO TFT器件的稳定性。

基于高分四号卫星的黄海绿潮漂移速度提取研究 下载:73 浏览:482

陈晓英 张杰 崔廷伟 宋平舰 《海洋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静止轨道卫星高分四号(GF-4)具有高时间分辨率(20s)和高空间分辨率(50m)的独特优势。为了挖掘GF-4卫星在海洋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潜力,本文基于2016年6月25日1天4景的GF-4卫星影像,利用最大相关系数法(MCC),开展了黄海绿潮漂移速度提取研究,分析了海面风场、潮汐等对绿潮漂移的影响。研究发现:(1)MCC方法可高精度自动追踪GF-4影像中绿潮的分钟级(8~9min)位置变化,绿潮漂移速率和方向的相对偏差分别为11%和5%;当2景GF-4影像的成像时间间隔增大至小时级(如6h)时,随着绿潮斑块形状的改变,MCC方法绿潮自动追踪的准确性下降。(2)绿潮在1天之中的漂移速率和方向可发生显著变化,当日上午9时黄海绿潮漂移速率均值为(0.36±0.13)m/s,方向以东南向为主,至15时,绿潮漂移速率显著增加至(0.69±0.12)m/s,方向变为东北偏北。(3)绿潮漂移速度与海面风速的相关系数为0.74,绿潮漂移方向为风向偏右;绿潮的向岸、离岸运动与相应时刻的涨、落潮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GF-4卫星数据可为绿潮快速漂移的高精度监测提供数据支撑。

基于硅漂移探测器驱动电路设计 下载:183 浏览:859

​涂戈 杨昕仪 王小东 《电路系统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论文首先介绍了电荷漂移探测器SDD(Silicon Drift Detector)的结构以及应用,提出基于自主研发的SSD探测器的驱动电路设计方案,该电路主要用于驱动SSD探测器,获得探测器在低温条件下的暗电流积累波形以及X射线激发铁靶材产生的模拟波形。方案主要包括由高电压模块产生的高稳定度的-210V高压,并通过无源分压产探测器所需的负高压偏置;温度控制模块,可通过外部PID补偿网络控制驱动TEC,长时间温度偏差可以控制在±0.1℃内;程控可调节低压偏置模块,输出可调节直流偏置电压,调节范围[-10V,+10V],精度可达到1.22mV。最后在-30℃制冷条件下进行测试,通过示波器采样到探测器输出的复位脉冲信号,反馈脉冲信号,以及暗电流积累信号,并获得X射线激发铁靶材产生的模拟波形。

基于神经网络的大型测量场漂移预测研究 下载:93 浏览:1016

魏洪杨 王守川 李卫平 王乐蕾 《国际科技论坛》 2024年12期

摘要:
本文以某组合式大型工装为例,基于测量试验收集到的大量实测数据利用神经网络构建大型工装基准点热漂移优化代理模型,将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百分比在23%以下。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