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木结构可靠性鉴定中的应用 下载:57 浏览:464

匡妍艺 《中国土木工程》 2018年11期

摘要:
以新会书院为例,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开展古建筑结构测绘研究工作,系统总结了控制网布设、点云数据采集和拼接、扫描精度影响因素和控制以及三维空间现状模型生成等关键技术要点。实践结果表明,三维激光扫描测绘数据的完整度和精度满足结构计算分析和结构构件变形测量要求,为古建筑信息的保存研究、现状描述与勘查提供了易于保存、准确可靠的技术保障。

基于改进迭代粗分类的城区LiDAR点云滤波算法 下载:58 浏览:435

李成仁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11期

摘要:
针对传统图像分割算法单次点云分类精度不高和数据格网内插精度损失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点云迭代粗分类方法。利用分割阈值对格网内插前的原始点云进行分类,避免内插造成的精度损失;对分类过程进行多次迭代,提升点云分类精度;滤波前剔除极低噪声点,避免其被选取为种子点而影响滤波精度。通过三组点云数据的滤波实验表明:本文滤波算法较传统的渐进三角网滤波算法精度高,且对于城镇、市中心城区等城区点云数据,均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良好的滤波效果。

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基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试验 下载:72 浏览:478

杨兆龙1 陈杰晖2 郭简之3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4期

摘要:
鉴于基坑监测对基坑施工安全的作用越发重要,复杂的大型工程及环境要求严格的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已是工程建设必要环节。继GPS技术之后,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变形监测领域应用逐步增多。以宾得S-3080三维激光扫描仪为例阐述了三维激光扫描仪技术的基本原理,依据点位误差公式和扫描仪的测距测角精度,采用实地试验方法,分析了点位误差与距离、水平角、竖直角的关系;并按照试验方案扫描不同角度、不同距离、不同材质的反射体,以强度平均值研究角度、距离、反射面材质对仪器扫描强度值的影响情况。结合工程实践,获取某地块基坑的点云数据,通过获得不同时段基坑的数字地面模型(DEM),进而求得该时段内基坑表面的变形量,并与传统测量结果验证。结果显示,位移点平面和高程精度基本能满足监测目的,效果良好。

基于三维激光雷达的道路边界提取和障碍物检测算法 下载:54 浏览:357

王灿1 孔斌2 杨静2 王智灵3 祝辉3 《人工智能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为了快速有效地提取智能车辆在不同环境下的道路环境信息,提出基于三维激光雷达的道路边界提取和障碍物检测算法.首先,对三维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进行栅格化滤波处理,利用单束激光点云空间邻域联合分割的方法进行空间分析,得到点云平滑度特征图像.然后,采用自适应方向搜索算法获取道路边界候选点,并进行聚类分析和曲线拟合.最后,对道路边界约束下可通行区域内点云进行聚类分割,获得道路内障碍物方位和距离信息.实验表明,文中算法能够实时准确地提取道路边界和障碍物位置信息,满足智能车环境建模和路径规划的需求.

基于B样条小波分析的点云数据滤波处理技术 下载:67 浏览:453

田旭东1 王艋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8期

摘要:
在扫描仪采集数据过程中,会受多种因素影响,所获得的点云数据不可避免地混有不合理的离散点和小振幅噪声,这些噪声数据如不消除,必会影响所建模型的精度。针对离散数据的特点,对小波分析的原理及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将具有良好对称性和正交性的B样条小波作为基函数,对扫描的点云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以B样条小波函数为基函数的改进滤波法不仅可以有效滤除点云数据中的噪声数据,还能较好保留物体原始的特征信息,使滤波后的点云模型能更加精确地表示实际的特征信息。因此,该方法在点云滤波、去噪等处理方面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基于车载点云的园林绿化数据自动提取的研究与应用 下载:69 浏览:446

贾济红 李广伟 羌鑫林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8期

摘要:
移动测量系统可以快速获取行进道路两侧的高精度三维离散点云信息,通过后处理软件的自动提取可以获取两侧的行道树位置信息,能够提高园林绿化调查工作的效率与精度。本文介绍的方法依托实际项目,在大面积园林绿化调查工作中采用了移动测量与地物点云的自动提取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地基LiDAR点云数据提取单木树高和胸径方法研究 下载:76 浏览:470

郭沈凡1 顾波2 奚冠凡1 陆晓勇1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6期

摘要:
林业资源是保持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资源,对单木参数信息的提取是林业资源调查的重要内容。利用地基三维激光点云提取单木参数具有效率高、速度快、节省人力物力等优点。在常用的Hough拟合圆柱法提取树高参数和Hough拟合圆法提取胸径参数的基础上,提出格网化拟合圆柱法和最小二乘拟合圆法分别提取单木树高参数和胸径参数,并以现场直接量测的树高和胸径参数为参考值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与直接量测结果相比较,Hough变化拟合圆柱法和格网化拟合圆柱法得到的树高参数平均偏差分别为0.05m、0.003m,标准差分别为0.142m、0.002m,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99;Hough变化拟合圆法和最小二乘拟合圆法得到的胸径参数平均偏差分别为0.003 6m、0.002 5m,标准差分别为0.004m、0.003m,相关系数分别为0.60、0.91。结果表明,提出的格网化拟合圆柱法提取树高参数和最小二乘拟合圆法提取胸径参数能得到精度较高的单木参数信息。

机载LIDAR点云的城市平顶建筑物提取方法研究 下载:88 浏览:492

舒国栋 刘传杰 王露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3期

摘要:
本文以滤波后的机载LIDAR非地面点集作为数据源,提出了基于平面拟合及法向量的区域生长建筑物分类算法,剔除了大量的非建筑物点集,但在这些点云中仍存在少量非建筑物点,为了精确去除非建筑物点,分割出每个建筑物点集,提出了基于点集特征约束的建筑物分割算法,依据点数、点集离地面平均高度及平面面积特征分割每个建筑物,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完整去除非建筑物点,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基于稳健加权总体最小二乘的点云数据圆柱面拟合 下载:62 浏览:443

刘支亮1 李明峰2 陆建华1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10期

摘要:
在测量中,为了对建(构)筑物的圆柱面点云数据进行建模或检测,需要精确拟合圆柱面并对拟合结果进行分析、表达。针对传统圆柱面点云数据拟合方法未考虑粗差存在和系数矩阵含有误差,导致圆柱面拟合结果不够精确的问题,提出了可自适应调整权阵的稳健加权总体最小二乘算法计算拟合参数。该算法在考虑全部观测值误差的基础上,通过激光点到圆柱面的距离确定各点的权重,以3倍标准差剔除粗差,经迭代计算最终得到稳健的拟合结果。经工程实例计算,证明该算法能有效克服粗差的影响,得到准确可靠的拟合参数估值,拟合效果优于传统拟合算法。

LIDAR点云的获取及分类方法浅析 下载:68 浏览:363

吴端松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11期

摘要:
Lidar能够实时快速的获取高精度的三维地面信息;Lidar产品能方便的与多种实用程序软件接口直接连接,如CAD、三维动画软件等等。这些优势使得Lidar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简称LiDAR)量测技术是应用机载激光雷达系统进行三维空间测量,得到密集的地面物体的三维坐标点云数据,再通过相关软件处理后,获得DEM、等高线图、正射影像图及三维建筑物模型。由于Li DAR系统本身包含激光、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导航系统(INS)三种技术,并与数字航摄仪相结合,而且激光脉冲不受阴影和太阳角度影响,其高程数据精度不受航高限制,因此经过专用软件处理,可在空中完成地面高程模型DEM及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大规模生产,大大提高航测成图的作业生产效率,减少生产环节,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成图精度。由于比常规摄影测量更具优越性,近些年得到了迅速发展。

基于隧道点云特征孔洞修补方法 下载:49 浏览:413

王井利 王丙达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2期

摘要:
针对隧道三维激光扫描点云的特征,设计一种基于提取轮廓线进而孔洞修复方法。该方法能够对三维激光扫描点云进行圆柱投影,利用Delaunay三角构网,提出基于隧道表面三角网的孔洞识别方法。并且通过阈值过滤标记潜在谷脊点,并在每个潜在谷脊点的局部邻域内构建紧附于潜在曲面、能反映该点局部几何特征信息的三角网格。最后根据相邻隧道轮廓相似的特点,利用相邻的管片点云对孔洞进行修复该方法能很好的修复孔洞并保留隧道结构细节,并以真实的隧道扫描数据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基于倾斜摄影技术的输电线路三维重建 下载:21 浏览:189

冯潇1 李冰然2 白晨旭2 《电气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针对传统手工测量的三维重建技术工作量大、建模周期长的缺点,对倾斜摄影技术在输电线路三维重建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设计了一种点云数据提取流程,同时考虑到相机的光学畸变问题,通过三维重建软件对输电线路进行建模。通过实验表明,倾斜摄影技术能够快速获取目标地形,建模准确度高,效率快,在输电线路三维可视化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基于特征回归的单目深度图无标记人体姿态估计 下载:57 浏览:477

陈莹 沈栎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0年4期

摘要:
单目深度图无标记人体姿态估计问题,由于动作的多样性,人体自遮挡,运动无规律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系统准确率低,鲁棒性不强和运行效率低。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单目深度图点云的特征提取方法和回归方法,利用特征回归和关节点分类,可以在不使用时间信息的情况下,从单目深度图出估计出人体的关节点坐标。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基于单目深度数据的姿态估计方法,以及相同情况下的多目方法比较,该方法的都能保持很好的精度。

倾斜摄影测量与站式三维激光扫描在古建筑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下载:122 浏览:1895

肖明鉴1 栗怡豪2 《光电子进展》 2025年1期

摘要:
随着测绘仪器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和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为代表的新型测绘技术,为古建筑文物保护测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本文将两种技术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于某区域碉楼保护测绘,将地面三维激光点云与倾斜摄影测量相结合,以三维点云和实景三维模型的形式对碉楼进行数字化建档,进行碉楼倾斜度分析。研究可知,碉楼最大形心距离偏移量为1805mm,偏移角度几乎不变。

手持三维激光扫描仪在明挖隧道断面测量中的应用及精度分析 下载:124 浏览:2018

阳涛 《光电子进展》 2025年1期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手持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明挖隧道断面测量中的应用及其精度分析。通过介绍飞马手持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基本原理和优势,详细描述了该测量技术在具体的施工项目的隧道断面测量中的实际操作过程,并通过传统全站仪断面测量方法对其成果精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手持三维激光扫描仪在明挖隧道断面测量中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极大地提高了测量工作生产效率。

基于机器学习的激光雷达点云自动特征提取研究 下载:136 浏览:2214

苏宁彬 《光电子进展》 2024年11期

摘要:
在现代智能科技的发展中,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已成为关键技术之一。这些数据丰富的点云能够提供复杂的环境模型,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无人机导航、三维建模等领域。然而,海量的点云数据处理和特征提取过程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计算效率低下和对环境变化的鲁棒性不足。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特别是深度学习方法,来自动化提取激光雷达点云的特征,以提升数据处理的效率和精度,进一步推动上述领域的应用进程。

基于轨道式激光雷达扫描的电厂煤堆体积测量系统 下载:138 浏览:2228

乔振铭 《光电子进展》 2024年11期

摘要:
面向火电厂对煤棚内煤炭库存定量化的需求,提出了基于轨道式激光雷达扫描的煤堆体积测量系统。采用轨道式移动激光雷达对煤堆进行俯视扫描获得原始点云,经坐标转换后,对点云数据进行精简;利用Crust算法对离散的点云数据进行曲面重建,进而得到煤堆的体积。通过实验验证,该系统有良好的体积计算精度,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大规模三维激光扫描场景点云数据处理技术研究 下载:156 浏览:2680

姜凤岭 《光电子进展》 2024年6期

摘要:
随着激光扫描技术的快速发展,大规模三维激光扫描场景点云数据的处理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点云数据的处理涉及到数据采集、预处理、特征提取、分割和配准等多个方面。本文针对大规模三维激光扫描场景点云数据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点云数据的获取过程和特点。然后,重点探讨了点云数据的预处理技术,包括数据降噪、滤波、采样和去噪等。接着,研究了点云数据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曲率、法线和表面变化等特征。然后,讨论了点云数据的分割方法,包括基于区域生长、基于聚类和基于图论的分割方法。最后,探讨了点云数据的配准技术,包括基于特征点匹配和基于优化算法的配准方法。本文提出的大规模三维激光扫描场景点云数据处理技术在点云数据的处理效果和处理速度上具有较好的性能。

利用机载激光点云数据生产DEM的关键技术分析 下载:163 浏览:2785

李媛媛 《光电子进展》 2024年5期

摘要:
数字高程模型(DEM)作为地理信息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图制作、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分析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的不断进步,利用机载激光点云数据生成DEM已经成为高精度地形表达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利用机载激光点云数据生成DEM的关键技术,从数据获取到DEM构建的整个过程,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参考。

基于机载激光点云数据的山区道路提取 下载:166 浏览:2843

徐家成 《光电子进展》 2024年4期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山区的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如何准确、高效地提取山区道路信息,对于交通规划、道路维修及救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道路提取方法往往依赖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但在山区复杂的地形、光照和遮挡条件下,这些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机载激光点云数据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新的研究焦点,但如何从大量的点云数据中提取出山区的道路信息,仍然是一个挑战。基于此本研究针对山区的特殊地形条件,探讨了基于机载激光点云数据的山区道路提取方法。希望为山区的道路规划、维修和其他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