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分析中国古典诗词翻译 —以许渊冲译本《定风波》为例 下载:255 浏览:2390

王伯晟 翟蕾 《中文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认知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在反对主流语言学的基础上诞生,以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为理论背景,注重于揭示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机制。认知语言学认为翻译的本质是认知活动,认为翻译应该兼顾原作者、文本与读者三者的关系,充分考虑三者的协调性。本文通过分析鉴赏许渊冲英译版宋词《定风波》,着重以诗歌翻译实践鉴赏来介绍认知语言学理论在翻译领域的应用。

傅雷“神似之说”视角下分析中国古诗翻译 下载:214 浏览:2157

王伯晟 翟蕾 《中国教育探索》 2022年8期

摘要:
傅雷先生的“神似之说”理论源自中国古典文艺理论和绘画理论,重在突出一种“传其神韵而不拘泥于形式”的思想,将作品中的神魂从一种语言文化环境流动到另一种语言文化环境中,其内在的意蕴没有任何损耗,这便是“神似之说”。本文通过分析鉴赏唐诗《登高》,着重以诗歌翻译实践鉴赏来介绍“神似之说”翻译理论。

布迪厄社会翻译学“场域”理论 视角下分析许渊冲英译中国古典诗词 下载:235 浏览:2474

王伯晟 翟蕾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6期

摘要:
西方翻译领域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学者纷纷开始借鉴各种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开展翻译研究,促使翻译研究走向“社会学转向”。本文借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以许渊冲译本中元稹《离思》为研究对象,通过诗歌翻译鉴赏发现许渊冲老先生倾向于使用意译策略; 分析 “惯习”“资本”“场域”对译者行为的影响,指出许渊冲的意译策略和韵文风格可归因于其对诗歌翻译“三美”的追求和在场域中积累的象征资本。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