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环氧乙烷气体检测仪校准方法研究 下载:48 浏览:350

李时鑫 《中国仪器》 2020年10期

摘要:
结合实际计量工作,探讨了环氧乙烷气体检测仪示值误差、测量重复性、响应时间、漂移和报警误差的校准方法 ;分析了测量不确定度来源,探讨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一般方法,为该类仪器的量值溯源提供了依据。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快速修补材料的研究 下载:86 浏览:487

韩亚芳1,2 曾平安3 陈照威3 吴迪2 陈林聪2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2期

摘要:
针对目前水泥混凝土裂缝修补技术存在的养护时间长、渗透性差、粘接性差、耐久性差等问题,文中通过添加合适的增韧剂、稀释剂针对性地改进环氧树脂裂缝修补材料的韧性和渗透性能,并对研制的裂缝修补材料测试其固化收缩率、力学性能、耐老化性能和工程应用跟踪。结果表明,裂缝修补材料的固化收缩率稳定在2.08%,抗压强度达到59 MPa,抗折强度达到16.8MPa,经过多次湿热循环、冷热循环后,粘接强度仍在2 MPa以上,且破坏形式为混凝土破坏。

环氧有机硅烧蚀涂料性能研究 下载:58 浏览:320

曹碧雯 杨杰 刘宁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12期

摘要:
针对有机硅涂料附着力差的问题,采用共缩聚冷混法在有机硅树脂中共混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研究了不同共混配比对基体树脂热稳定性及粘接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不同配比基体树脂对涂层耐热性、烧蚀性能、粘接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环氧有机硅树脂含量增加,基体树脂失重越大,涂层粘接性能越好;确定添加环氧有机硅比例为30%时,烧蚀涂层800℃残重比为70.85%,粘接力可达1.47 MPa,并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

火星进入舱大底防热套装工艺中氰酸酯树脂与环氧胶膜相容性研究 下载:61 浏览:284

王刚 杨强 祁玉峰 杨昌昊 李莺歌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8年7期

摘要:
介绍了火星进入舱大底防热套装工艺试验件在成型过程中的碳面板分层开裂现象,认为产生该现象的机理为防热套装工艺中氰酸酯树脂与环氧胶膜在高温下发生了共聚反应,并采用不同厚度的碳纤维/氰酸酯树脂蒙皮与环氧胶膜或氰酸酯胶膜的固化试验进行了机理验证,提出了后续改进措施。

填料对TDE-85/E-51/B-63/70酸酐体系性能的影响 下载:69 浏览:383

沈红欣 邹敏 张权 李晓奋 何薇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8年5期

摘要:
选取中空玻璃微珠及实心微珠作为填料,考察两种填料对TDE-85/E-51/B-63/70酸酐体系耐烧蚀性、拉伸性能的影响,并通过TG考察了对体系热失重状态。结果表明,加入中空玻璃微珠/环氧体系力学性能及耐烧蚀性能更加优异;在900℃时,中空玻璃微珠/环氧体系热失重最小为55%,纯环氧体系为20%。

等离子体聚合聚环氧乙烷类涂层用于提高镁合金心血管支架抗腐蚀性能 下载:76 浏览:428

余东海 熊开琴 黄楠 《新材料》 2020年11期

摘要:
本研究以二乙二醇二甲醚(Diglyme)为单体,通过等离子体聚合技术得到均匀、无孔的聚环氧乙烷类(PEO-Like)涂层,并用来提高MgZnMn合金的抗腐蚀性能。在两种放电功率下制得了不同结构的涂层。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显示,高功率下制备的涂层(HPEO)比低功率下制备的涂层(LPEO)分子结构交联度更高。电化学与体外浸泡测试证明两种涂层均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效果,但HPEO保护效果更佳。经过球囊扩张试验后,HPEO在MgZnMn支架上仍粘附良好,并且在后续的PBS浸泡实验中,涂层依旧能显著降低支架的降解速率。

赛柏斯结晶材料在混凝土缺陷修补上的应用 下载:97 浏览:350

王荠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XYPEX(赛柏斯)结晶材料具有无毒、环保、可透气、渗透结晶和防水性好等特点。此材料会在混凝土表层毛细孔中产生催化结晶反应,产生不溶性的枝蔓状结晶物,这种结晶物除对混凝土表面具有保护作用外,还能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增加混凝土强度并增加混凝土防水汽侵蚀的能力。基于国内某疏港大道工程在箱梁底板混凝土外观缺陷修补过程中对于这种新型材料的具体运用,详细探讨这种材料的施工方法,并就其特性与传统环氧材料进行比较,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缺陷及裂缝修补提供借鉴。

一种无线无源低温传感器的设计与测试 下载:10 浏览:415

闫丹1,2 熊继军1,2 杨勇3 陈晓勇1,2 《传感器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设计并制作一种可应用于低温环境的无线无源温度传感器。传感器的基板材料为玻纤增强环氧树脂(FR4),中心频率为2.4 GHz。利用微波传输原理,通过监测传感器的谐振频率变化实现温度的测量。经过理论计算和高频结构仿真软件(HFSS)确定了传感器的物理参数,通过搭建低温测试系统实现了传感器在低温环境下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0-40℃的温度范围,传感器的谐振频率与温度成线性变化关系,谐振频率由2.366 GHz增大为2.382 GHz。对传感器进行3次重复测试,证明了传感器具有好的重复性。传感器绝对灵敏度为401.67 k Hz/℃。实验结果证明了传感器设计的合理性和测温的可行性。

合成低分子胺类抑制剂的评价与应用 下载:77 浏览:512

薛新房 刘磊 黄侠 郭宏峰 张博 李翔 刘光普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以环氧氯丙烷与二甲胺为原料合成了抑制剂,考察了反应物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膨润土膨胀率的影响。根据单因素实验得到反应条件为:反应物物质的量比1∶1,反应时间8 h,反应温度80℃。3%二甲胺-环氧氯丙烷产物16 h的线性膨胀率为27.48%,岩屑回收率为86.81%。粒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二甲胺-环氧氯丙烷产物的抑制性明显优于防膨剂FP-1及KCl。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将低分子胺类抑制剂应用于渤海油田转注预处理工艺,可有效提高转注后的吸水能力,延长注水井的周期,起到良好的增注效果。

石墨烯改性环氧树脂固化行为及性能研究 下载:36 浏览:348

解依乐 王晓洁 惠雪梅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通过高剪切均质乳化机分散与超声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氨基石墨烯(AG)改性环氧树脂(EP),研究了AG对EP的固化行为影响,发现其不影响EP的固化行为,采用非等温DSC (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AG/EP体系的固化行为,制定树脂的固化制度为:90℃/2h+115℃/2h+130℃/2h+150℃/4h。与纯EP相比,AG/EP体系拉伸强度提高7.38%,拉伸模量提高3.63%,断裂延伸率提高21.42%,弯曲模量提高6.23%,冲击强度提高158.53%,热稳定性变好。

基于功能化改性氧化石墨烯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下载:72 浏览:286

魏虹 蒋伟 陈长胜 黄泽勇 何贤元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研究了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辛基缩水甘油醚对氧化石墨烯(GO)表面有机功能化改性的办法,并通过机械搅拌和超声分散制备了改性GO增强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采用FT-IR、XPS、SEM、TG对改性前后GO表面结构及改性GO在EP中的剥离分散性进行了表征分析。测试了改性GO增强EP浇铸体复合材料冲击性能、弯曲性能、拉伸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烷基功能化改性的GO表面成功接枝了含氧活性基团和烷基分子链结构,在EP中具有较好的浸润分散性和界面结合能力。改性GO增强EP复合材料的韧性和耐热性显著增强,添加1.5wt.%改性GO的EP复合材料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相对纯EP分别上升了67.7%、31.2%和31.7%。

石墨烯对水性环氧磷酸酯涂料防腐性研究 下载:47 浏览:351

刘巧宾 李姮 李晖 《航空航天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本实验旨在研究石墨烯对水性涂料的防腐性。选择不同种类石墨烯,经过表面处理剂和超声分散,通过莱卡显微镜观察其分散效果,选择合适的分散方法,结合盐雾试验,找出最佳的用量,制备出防腐性能水性环氧磷酸酯涂料。研究发现涂层破坏前,采用低导电率石墨烯(G-3),用量为1%时,其防腐性能最佳。

路用环氧沥青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下载:75 浏览:12

刘爱华 李豪 丁武洋 刘晨东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利用非等温式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方法(FTIR)对路用环氧沥青的固化机理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升温速率下路用环氧沥青固化反应的DSC曲线,基于热分析动力学的方法,确定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利用非线性回归建立了路用环氧沥青固化反应方程,进一步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验证固化反应方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根据上述反应方程推算出不同温度条件下路用环氧沥青的固化程度和固化时间,从而为基于环氧沥青的长寿命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及交通开放时间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低热通量下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合板的燃烧特性 下载:55 浏览:415

陈少杰1,2 徐艳英1,2 王志1,2 胡泊1,2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使用锥形量热仪研究了35 kW/m2热通量下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合板的点燃时间、质量损失速率、热释放速率等燃烧特性参数与其厚度的关系,建立了热穿透深度的数学模型以得到不同厚度层合板的热穿透深度、判别层合板的热厚热薄特性并分析燃烧过程。结果表明:在低热通量下,随着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合板厚度的增加其点燃时间延长、平均质量损失速率和质量损失速率峰值下降、总释放热量增大、热释放速率峰值先增大后减小;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合板在点燃时表现为热薄型或是热厚型,与其物理厚度有直接关系。热厚型材料有一个由热厚型向热薄型转变的热响应过程。

氧化石墨烯改性环氧隔热涂层的耐蚀和隔热性能研究 下载:67 浏览:497

梁新磊1 刘茜2,3 王刚1 王震宇2 韩恩厚2 王帅2 易祖耀1 李娜1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用氧化石墨烯(GO)浓缩浆分散法制备GO改性环氧隔热涂层,在浓度(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50℃)中进行腐蚀实验并测试其腐蚀前后的隔热性能。432 h的腐蚀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用0.5%(质量分数)的GO改性显著提高了涂层低频阻抗,涂层的耐蚀性优于无GO改性和1.0%GO改性的涂层;SEM分析结果表明,用0.5%和1.0%GO改性的隔热涂层腐蚀432 h后表面形貌完好,涂层/基体界面处没有出现裂纹和腐蚀产物,而未经GO改性的涂层出现了明显腐蚀破坏。腐蚀试验前,0.5%、1.0%GO改性的涂层与没有改性的涂层的隔热性能没有明显的区别;腐蚀432 h后涂层对250℃热源分别降温98℃、123℃、115℃,粘结强度分别降低了3.9、1.0、2.3 MPa。实验结果表明,用0.5%GO改性的涂层耐蚀和隔热性能最好。

反应型有机修饰剂对环氧树脂/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热/机械性能的影响 下载:81 浏览:473

陈斌1 裴鑫鹏1 徐扬1 张英2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使带有环氧基团的三缩水甘油基对氨基苯酚(TGPAP)分别与溴代正丁烷(BB)、2-溴乙醇(BE)反应,合成了反应型粘土有机修饰剂溴化(正定烷基)双环氧基(4-环氧醚基)铵(TGPAPB)和溴化(2-羟乙基)双环氧基(4-环氧醚基)铵(TGPAPE)。用这两种修饰剂改性粘土,分别制备出具有相同反应官能团但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略有不同的两种有机化粘土(B-Clay和E-Clay)。再用"粘土淤浆复合法"制备出两种环氧树脂/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两种反应型有机修饰剂对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带有羟基的E-Clay以高度无规剥离形式均匀分布在环氧树脂基体中;而B-Clay则形成了无规剥离/插层混合结构。两种粘土均参与固化反应在环氧树脂基体和粘土片层间产生了较强的界面作用力,从而显著提高了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粘土质量分数为3%的两种纳米复合材料,其拉伸强度分别达到32.4 MPa(E-Clay)和28.0 MPa(B-Clay),比对应的纯环氧树脂聚合物分别提高了76.47%和52.51%。同时,这两种纳米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也略有提高。

光棒废料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下载:89 浏览:517

石从云1 王金峰1 陈红祥1 杨旭萌1 杜昌俊1 李光要1 刘鹏1 蔡浩浩2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将光棒废料烘干、破碎、煅烧和研磨,分别由KH-570和A-151表面改性制备KH-570/SiO2和A-151/SiO2废料粉末,再把改性前后的粉末分别与EP共混固化制备出复合材料。疏水性测试、FT-IR和SEM观测的结果表明,两种偶联剂对废料颗粒的改性效果较好,其中A-151的改性效果更好。几种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排序为A-151/SiO2/EP>KH-570/SiO2/EP>未改性粉末/EP,且粉末填充质量分数为20%的材料拉伸性能最优,其拉伸强度分别为49.37 MPa、45.57 MPa、44.36 MPa,比纯EP固化物分别提高了19.9%、10.7%和7.8%,断裂伸长率的提高量最大,比纯EP固化物分别提高了0.92%、0.82%和0.46%。改性效果好的废料粉末填充制备的复合材料,其耐热性能更优。

聚吡咯修饰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 下载:63 浏览:463

王闻宇1 刘亚敏1 金欣1 肖长发1 朱正涛1,2 林童1,2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应用等离子体技术对碳纤维(CF)表面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液相沉积聚吡咯处理。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等手段对碳纤维表面形态和结构进行分析与表征,并进行单纤维界面剪切强度试验和SEM观测,研究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性能。结果表明,等离子体预处理碳纤维沉积聚吡咯(PPy)使单纤维界面剪切强度提高了259.3%。分析结果表明,界面剪切强度的提高与纤维/树脂间的机械铆合和界面的作用力有关。等离子体预处理使碳纤维表面的羧基基团增多,在羧基和PPy之间形成氢键,从而提高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柴贝止痫汤及其主要入血成分柴胡皂苷a对癫痫模型大鼠卡马西平脑内分布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99

孙江燕1 刘冲冲2 袁斯远1 王潇慧3 刘金民2 《当代中医药》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观察柴贝止痫汤及柴胡皂苷a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8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及模型组、卡马西平组、柴贝止痫汤+卡马西平组、柴胡皂苷a+卡马西平组19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侧脑室注射海人酸制备癫痫大鼠模型。卡马西平组给予卡马西平混悬液0.75 ml/(100 g·d),柴贝止痫汤+卡马西平组给予柴贝止痫汤0.5 ml/(100 g·d)和卡马西平混悬液0.75 ml/(100 g·d),柴胡皂苷a+卡马西平组给予柴胡皂苷a混悬液0.25 ml/100 g和卡马西平混悬液0.75 ml/100 g,模型组及空白组给予等量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给药60天后比较各组海马P糖蛋白、Mdr1a mRNA表达及全脑卡马西平(CBZ)、1011-环氧化卡马西平(CBZE)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海马P糖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马西平组、柴胡皂苷a+卡马西平组海马P糖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柴贝止痫汤+卡马西平组海马P糖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卡马西平组比较,柴贝止痫汤+卡马西平组和柴胡皂苷a+卡马西平组海马P糖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柴贝止痫汤+卡马西平组和柴胡皂苷a+卡马西平组海马P糖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Mdr1a mRNA表达较空白组升高。卡马西平组的Mdr1a mRNA表达高于空白组(P<0.05),空白组、模型组MDR1a mRNA表达分别为卡马西平组的0.36倍、0.87倍。柴贝止痫汤+卡马西平组较卡马西平组Mdr1a含量降低(P<0.01),为卡马西平组的0.14倍。与卡马西平组比较,柴贝止痫汤+卡马西平组CBZE含量升高(P<0.01),柴胡皂苷a+卡马西平组CBZE含量降低(P<0.01),且柴贝止痫汤+卡马西平组和柴胡皂苷a+卡马西平组CBZ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柴贝止痫汤+卡马西平组比较,柴胡皂苷a+卡马西平组CBZ、CBZE含量均降低(P<0.01)。结论柴贝止痫汤联合卡马西平可降低癫痫模型大鼠海马Mdr1a/P糖蛋白表达,促进CBZ、CBZE入脑,对CBZE作用突出,柴胡皂苷a在其中不发挥主要作用。

纳米碳酸钙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下载:72 浏览:496

李晓俊1 刘小兰1 刘素香2 王新力2 王林1 《纳米技术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采用活性纳米CaCO3在单组份环氧树脂基础上对其进行改性,研究纳米CaCO3添加量对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力学性能、粘接性能以及热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纳米CaCO3添加量为20%时,对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各方面性能改善最佳;能完全取代昂贵的白炭黑对环氧树脂的补强作用,降低成本。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