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ESEF的汉江生态经济带水生态承载力评估 下载:40 浏览:339

魏俊1 张中旺1,2 燕鑫3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本文基于ESEF的水生态承载力评估方法,探讨了水产品、水污染、水资源足迹、承载力与水生态足迹、承载力之间的函数关系,对区域水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估。以汉江生态经济带中心城市襄阳市为例,对其2008—2017年的水生态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估,比较了有无水质标准与环境功能分类时的评估结果,对求平均和求并集两种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考虑水质标准和环境功能分类与否,两种方法均反映出襄阳市2008—2017年水生态承载力指数先减小后缓慢增大的变化态势。而求并集的方法说服力更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更大。

青龙沟小流域生态经济建设实践与思考 下载:84 浏览:485

石娟娟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8期

摘要:
庄浪县青龙沟小流域是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列项治理的第三批试点小流域。从2005年列项实施以来,围绕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以优化资源配置、特色产业培育、治理机制创新为核心,全面促进了小流域生态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的小流域生态经济建设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创新机制,加强后续管理,提升小流域生态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生态经济发展的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基于时空大数据的江淮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 下载:70 浏览:482

邵轩 张良 时绿艳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5期

摘要:
基于智慧时空信息云平台时空大数据成果,融合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人口和经济等各类专题数据,围绕资源、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采用空间分析技术、熵值法等定性、定量分析评价方法,构建区域城镇发展为主题的大数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行政区划、社会经济区域等统计分析单元,开展数据处理、指标计算与综合评估工作,制作综合分析报表、专题图,从人均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人均第三产业生产总值、非农产值比例、经济密度等4个方面统计分析江淮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质量,从而促进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内在联系。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理论比较研究 下载:43 浏览:459

李泽红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9年10期

摘要: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并行提出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以城市人与自然关系为主题的较为经典的理论。两个理论的形成具有相同的时代背景,并都借鉴了系统科学的研究范式,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在理论形成的学科基础、思想基础、学科范畴、研究对象、研究尺度、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由于两个理论产生于不同学科领域,在理论形成过程中彼此借鉴、吸收和融合较少,部分学者对二者差异性的认识较为模糊,并存在争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建议生态学、经济学、城市科学领域的学者加强相关理论的交叉研究,这有利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理论的完善,并有助于产生新的交叉学科和理论创新。

绿色金融在生态经济带建设中的探索——以玉溪市为例 下载:43 浏览:350

汤茂洋 《金融研究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近年来政策端的持续发力,为绿色金融支持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本文对生态经济和绿色金融的概念、玉溪市"三湖"生态经济带经济金融概况进行梳理总结,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浙江省生态经济地区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及分类研究 下载:46 浏览:453

倪毅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8年2期

摘要:
在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生态重要性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作为兼具保护与适宜开发的特殊区域,生态经济地区相比于其他限制开发区域,其主导功能定位逐渐显现其开发和保护的两难性。文章以生态优先为原则,对生态经济地区的生态重要性、敏感性和约束性指标进行评价研究,根据评价结果对其进行分类,以此作为各地差异化开发和保护的重要依据,同时提出调整主体功能定位的建议,以期为完善主体功能区布局,更大程度地保护全省生态安全格局提供支撑。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适应性管理模式构建与实现路径 下载:34 浏览:346

陈东 景孙艳 《中国海洋学报》 2021年1期

摘要:
海洋面临的过度捕捞、陆源污染物排放、海洋倾废与溢油、海岸带生态系统破坏、气候变化等问题亟待解决。适应性管理是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适应性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在管理的范式、主体、体制、目标、手段、尺度、信息集成、筹资与工程建设、保障机制等许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别。形成包容性的目标管理、突出利益相关者主体地位的适应性协同管理、优化以行政区为边界的内部运作环境、构建公众全面参与的适应性管理平台和锚定以陆海统筹为基础的可持续综合管理是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适应性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各种激励和约束机制的作用、明确科学的投入和责任分担制度,以及有效落实多主体协同参与制度,是顺利实现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适应性管理的重要路径。

构建海洋环境救助报酬制度的正当性研究-一个法律生态化的视角 下载:34 浏览:378

高俊涛 《中国海洋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古老的传统海难救助法其形成与发展都根植于海上财产救助,先天缺乏对船源污染海洋环境保护的关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进行生态化转向。依据生态法预防为主原则,生态化的法律应制定相应法律规则鼓励船源污染海洋环境救助行为。而生态化法律中,环境救助人不应是单纯的经济人,而应定位为生态理性经济人。在海商法私法体系下,对于属于理性生态经济人的环境救助人,激励其环境救助行为应以报酬为主要方式,要以救助报酬激励为核心思路推进环境救助制度建构。

淮河生态经济带缔结跨区域专科联盟​的实例研究 下载:53 浏览:507

丁伟洁 张春雷 黄晓莉 刘先洋 袁智民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5年4期

摘要:
研究背景:2018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获批,淮安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首倡城市,首次得到直接的国家战略支撑。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现有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的专科联盟实例进行研究,研究其初期建设成效;分析专科联盟在区域内的发展现状,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其他专科联盟发展的可能性和方向提供参考依据。实例研究:2018年,淮安市妇幼保健院率先试点,成立了淮安市第一个淮河生态经济带范围内的跨区域专科联盟——产后康复暨盆底疾病防治专科联盟;联盟第一次研讨会上,来自江苏、安徽等地近90家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参与;联盟专科负责人在成员单位成立了该院第一个专家工作室。后期将注重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智慧城市驱动石家庄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径及对策建议 下载:269 浏览:2644

王馨康 《中国经济》 2022年10期

摘要:
随着中国由过去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向高质量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经济发展在当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智慧城市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城市建设的理念符合生态文明的内涵。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智慧城市驱动的角度,在进行清晰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石家庄当前智慧城市和生态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以此为依据探索智慧城市驱动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径,并据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北方干旱山区生态经济型树种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下载:298 浏览:2991

贾兴林 《中国经济》 2021年3期

摘要:
在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北方地区逐步加大了生态经济型树种的种植量,不仅可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然而如何选择适合北方干旱山区生长的生态经济型树种,怎样更好地对这些树种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北方地区林业部门需重点探讨的问题。为此,文章将从树种资源与价值的分析入手,结合营林开发技术及市场开发途径展开全方位的分析。

浅析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内涵 下载:132 浏览:1204

陈晓磊 《低碳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是环境危机、能源危机产生后,相继出现的几种经济形态,旨在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它们有相同的理念,内容有交叉,极易产生混淆,却又在研究的侧重点、突破口和研究核心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它们都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完成这一转变需要相关条件。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土地资源管理 下载:126 浏览:1543

田小锋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3年1期

摘要:
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的土地资源应当得到妥善的管理,并且受到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交错区土地资源的生态具有一定的脆弱性,且由于位于城乡交错地带,土地生产力也具有较高水平,如果不能进行良好的管理则有可能造成资源冲突或资源浪费。本文主要对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土地资源管理相关问题展开相应的探讨和研究,提出当前在资源管理上存在问题,并对未来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生态经济视角下的水环境保护博弈与优化分析 下载:231 浏览:2337

刘镇 《环境科学研究》 2022年10期

摘要:
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源之一,水环境保护问题受到重视。生态经济及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在环保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各种生态治理措施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我国的水环境体系。在生态经济视角下,通过协调利益主体间的协作关系,达到维护水资源保护的目标,成为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介绍当前水环境保护中各利益主体的博弈情况,分析其中的均衡关系,并提出优化措施,以期为我国的水资源、水环境保护提供更多参考和发展思路。

乡村经济振兴背景下生态农业发展策略分析 下载:243 浏览:1999

简利容 《农业学报》 2022年8期

摘要:
生态农业结合生态学领域与经济学领域的基本原理,借助农业技术手段以及现代化科技管理手段科学开展农业经营工作与农業生产工作。随着我国农业领域的日益发展,生态化产业现已成为推动乡村经济振兴事业发展的重要助力。而生态农业可以对乡村地区农产品资源以及农业资源有机融合,避免乡村环境与乡村资源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充分发挥农业多重促进功能,顺利实现乡村经济振兴这一战略发展目标。

基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研究 下载:122 浏览:1784

​查金华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2年9期

摘要: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是环境危机、能源危机产生后,相继出现的几种经济形态,旨在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它们有相同的理念,内容有交叉,极易产生混淆,却又在研究的侧重点、突破口和研究核心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它们都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完成这一转变需要相关条件。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