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电催化氧化预处理技术减轻超滤膜污染实验研究 下载:57 浏览:379

崔丽 许涛 李虹翰 刘晨 张立宝 梁吉艳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11期

摘要:
实验探究电催化氧化预处理技术对膜污染的影响。实验通过电催化氧化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强氧化剂羟基自由基(·OH)无选择地与纤维素、腐殖质等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反应,将其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以此减缓膜污染。实验发现,通过使用电催化氧化工艺作为预处理方式处理二沉池出水,当电极为二氧化铅电极,电流密度为20 mA/cm2,反应停留时间为3 h时的处理效率为最佳条件,此条件下可以有效地减轻膜污染。

金属-二氧化碳电池的发展:机理及关键材料 下载:28 浏览:333

徐昌藩1 房鑫1 湛菁1 陈佳希1 梁风2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金属-二氧化碳(Me-CO2)电池结合了先进储能和有效固定CO2的双重特性,被视为下一代能源转换和储存以及CO2捕获和利用器件的潜在候选者。然而,目前Me-CO2电池面临如倍率性能差、高极化率、CO2转换效率低、循环寿命短等一系列的挑战。为了便于了解Me-CO2电池的最新研究并促进其发展,本文系统地总结、比较和讨论了基于金属(锂、钠、铝、锌、钾)阳极的Me-CO2电池的发展,包括电池放电/充电机制、阴极材料/电催化剂、电解质、金属电极等,着重阐明了电极和电解质等功能材料对电极反应稳定性和速率的影响,展望了合理构建电池材料的前景和方向,为Me-CO2电池的发展提供指导。

仿生光电催化固氮 下载:91 浏览:505

肖瑶1 胡文娟1 任衍彪1 康旭2 刘健1 《应用化学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固氮是将游离的N2转变为生物可用形式的过程,主要包括生物固氮和工业固氮。前者通过固氮酶进行,利用ATP水解提供的能量,可以在常温常压下将N2还原成NH3,同时有H2形成。工业固氮主要指Haber-Bosch过程,在铁催化剂和促进剂的共同作用下,可以高效地将N2催化成NH3。这个100多年前发明的过程需要400~500℃高温和高于100atm的反应条件,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合成H2的甲醇水蒸气重整过程也会消耗大量能量。如果能进一步认识固氮酶的固氮机制,利用太阳能驱动实现常温常压下的固氮反应将会非常有前景。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固氮酶启发的光催化固氮领域的进展,并结合了相关的电化学领域的固氮研究,对本领域作了展望。目前还没有催化剂能取代传统Haber-Bosch过程所采用的催化体系,但是通过总结过去的研究进展和经验,可为未来设计高效催化剂提供非常有益的启示。

铜基电催化剂还原CO2 下载:93 浏览:509

刘孟岩1,2 王元双1,2 邓雯2 温珍海2 《应用化学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温室气体CO2的大量排放给全球气候造成潜在威胁,电化学还原CO2为有用的化工产品作为一种人为的碳循环的方式,拓展了新的利用CO2的可能性,并且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显著改善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然而,在转化CO2为有价值的产品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抑制析氢副反应的同时达不到高效率、高选择性。铜因其在电催化还原CO2过程中优异的催化性能而得到广泛关注。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电催化还原CO2的发展以及电化学转化CO2的优缺点,介绍了CO2RR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并概述了Cu电极、CuMOFs材料电极以及通过氧化、合金化、纳米化和表面修饰等方法修饰的铜电极的进展,但是电催化还原CO2的反应机理尚不太确定。最后,讨论了未来铜基电极催化剂高效率地选择性转化CO2会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研究的方向。

MoS2/Lys夹层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电催化性能 下载:35 浏览:380

孙燕丽1 王琼生2 谢茹胜1,3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4期

摘要:
:本文运用直接反应法合成了MoS2/Lys夹层化合物,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制备MoS2/Lys夹层化合物修饰碳糊电极,研究了亚硝酸盐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MoS2/Lys修饰电极对亚硝酸盐的电化学响应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

铬酸酐电催化合成过程阳极稳定性与析气效应研究 下载:25 浏览:275

李成未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3期

摘要:
针对铬酸酐传统生产技术存在的高污染、高消耗、工艺落后等问题,研究了以重铬酸钾为原料,电催化合成铬酸酐绿色新技术。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阳极的电催化性能,扫描电镜分析了表面形貌。结果表明,自制钌/铱/钛氧化物复合阳极在阳极电解液中具有较低的析氧过电位和稳定的高催化活性。实验测得不同反应条件下阴极析氢速率,建立了析氢速率和析氢量随阳极液重铬酸钾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指出阴极析氢速率可用于定量表征铬酸酐电催化反应进程,讨论了析氢速率和析氢量的影响因素。

非晶Co-W-B/碳布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解水催化性能 下载:71 浏览:469

施嘉伦 盛敏奇 吴琼 吕凡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通过湿化学还原在碳布(CC)表面沉积非晶Co-W-B催化活性物质,制备一种自支撑Co-W-B/碳布(Co-W-B/CC)复合电极材料。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Co-W-B/CC材料在NaOH溶液(1 mol/L)中表现出良好的电解水催化性能。制备过程中[WO42-]/([WO42-]+[Co2+])比值为50%的Co-50W-B/CC样品其催化活性最高:10 m A/cm2时的OER过电位为0.394V,OER过程的Tafel斜率为96.8 mV/dec;-10 mA/cm2时的HER过电位为0.098 V,HER过程的Tafel斜率为117.4 mV/dec。对电化学阻抗的分析结果表明,本征催化活性和电化学活性面积两者的提高,使Co-50W-B/CC样品在较低的电流密度下具有与贵金属基材料相近的催化活性。

载钯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复合膜用于乙醇的电催化氧化 下载:65 浏览:474

敖克龙 李大伟 姚壹鑫 吕鹏飞 魏取福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以发酵合成的细菌纤维素(BC)为载体支架,用一步化学还原法在BC上直接生长钯纳米颗粒(Pd NPs),制备出载钯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复合膜(Pd/BCF)。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测试结果表明,Pd NPs比较均匀地分散在纤维表面及介孔中,粒径约为10 nm,载量约为19.0%。电化学测试如循环伏安(CV)、电化学阻抗谱(EIS)、计时电流(CA)、计时电位曲线(CP)等的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碳材料载体和Pt催化剂相比,Pd/BCF对碱性介质中乙醇电催化氧化的活性显著提高,且在反应中的抗中毒能力较强。

压电催化材料体系及催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下载:62 浏览:615

刘可凡1 张柯2 王晓东3 高泽然4 《材料科学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压电催化因具有能量来源广泛、材料稳定性高、能够改变材料能带结构等特点,在催化领域中拥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总结了现有的文献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综述了压电材料体系以及催化机制,并对压电催化的发展做出展望。

BiOCl的压电催化固氮研究 下载:76 浏览:1483

闫浩然 李迎龙 李洁 郭建忠 吴纯正 《中国科学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在常温常压下,利用废弃的机械能驱动催化氮气还原制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课题用溶剂热法合成BiOCl,并利用其压电性能和催化性能实现超声驱动下的催化固氮。通过改变原料Bi(NO3)3和NaCl的浓度,实现对材料结晶度的调控,并筛选出性能最佳的样品。通过电化学测试分析,揭示固氮反应过程中载流子的迁移情况。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