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影像学脑白质病变及“燕尾征”改变的差异 下载:84 浏览:493

​张绿明1 万志荣1 韩旭2 李继来1 王培福1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与帕金森病(PD)影像学脑白质病变(WML)及"燕尾征"改变的差异。方法纳入53例PD、16例VP,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评价二组影像学WML特点及SWI序列"燕尾征"征象,计算两组WML程度的差异及黑质致密部背外侧区"燕尾征"的出现率和消失率。结果 VP组多合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常合并认知障碍、球麻痹症状,但静止性震颤少见(P=0.000)。VP组Fazekas分级标准评分深部WML得分高于PD组(P<0.05);但脑室旁W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有84.9%的患者出现单侧或双侧"燕尾征"消失,而VP组仅有25.0%(P<0.05),且PD组"燕尾征"平均得分高于VP组(P<0.05)。结论通过计算头颅影像学WML程度及SWI序列"燕尾征"征象消失程度,有助于VP和PD的临床鉴别。

3 T MR的T2WI和磁敏感成像序列对帕金森病、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帕金森型及多系统萎缩帕金森型的鉴别价值 下载:81 浏览:531

​方星1 张帆1 杨晶晶1 宋金辉1 高平2 王普清1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评估脑部壳核、齿状核、红核、苍白球在磁敏感成像(SWI)的低信号强度与低信号层数,黑质燕尾征的消失及额颞叶萎缩程度对帕金森病(PD)、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帕金森型(PSP-P)及多系统萎缩帕金森型(MSA-P)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MRI的T2WI和SWI序列对30名健康对照、80例PD患者、22例PSP-P患者及17例MSA-P患者进行检查,观察患者脑部壳核、齿状核、红核、苍白球在SWI的低信号强度与低信号层数,黑质燕尾征的消失及额颞叶萎缩程度。采用ROC曲线评价其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与PD组比较,PSP-P组壳核低信号强度分级显著升高(P=0. 007),PSP-P组和MSA-P组红核低信号强度分级显著降低(P=0. 000,P=0. 000)。与PSP-P组比较,PD组齿状核、苍白球及MSA-P组苍白球低信号层数显著增加(P=0. 002,P=0. 000,P=0. 00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D组、PSP-P组和MSA-P组燕尾征消失比率均显著升高(均P <0. 008),但PD、PSP-P、MSA-P三组间燕尾征消失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SP-P组比较,PD组和MSA-P组额颞叶萎缩较轻(P=0. 000,P=0. 001)。壳核低信号强度鉴别PSP-P与PD的最佳截点为0. 5,此时敏感度为88. 2%,特异性为66. 4%,曲线下面积(AUC)为0. 70;额颞叶萎缩程度鉴别PD与PSP-P的最佳截点为0. 5,在调整为轻度萎缩后,敏感度为88. 2%,特异性为45. 1%,AUC为0. 74。壳核及红核信号强度、齿状核及苍白球层数、额颞叶萎缩程度联合鉴别PSP-P和PD的AUC为0. 939,标准误为0. 026,P值为0. 000。利用燕尾征消失鉴别健康者和PD、PSP-P时,AUC为95. 5。结论壳核和红核信号强度分级、齿状核和苍白球层数、额颞叶萎缩程度对PD、PSP-P、MSA-P的鉴别有一定参考价值。

磁敏感加权成像上深髓静脉征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下载:87 浏览:511

​洪云 朱幼玲 黄治飞 翟登月 张振华 王盛磊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深髓静脉征(DMVs)的分布、分级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自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50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行SWI扫描以评估DMVs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DMVs的分布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同时进一步对病灶同侧的DMVs进行分级,并采用箱线图描述其与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关系。结果 50例患者中36例(72%)存在DMVs(病灶同侧19例,病灶对侧1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同侧DMVs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80,95%CI:1.006~11.393,P=0.049);而病灶对侧DMVs虽不能独立预测预后,但其多出现于预后良好组中(44.8%)。病灶同侧DMVs中1级7例、2级9例、3级3例,箱线图分析示DMVs 3级有更高的mRS评分(平均为4分)。结论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SWI上出现病灶同侧DMVs可独立预测预后不良,而出现病灶对侧DMVs多提示预后良好。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海马形态及侧脑室下静脉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500

​顾卫国 宋慧慧 杨勇 张媛 孙洪言 袁念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联合形态学测量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观察抑郁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前后海马体积形态及侧脑室下静脉的变化。方法选择苏州大学附属广济医院精神科自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4例,分为MECT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每组32例,分别接受MECT和单纯抗抑郁剂治疗。治疗前、后1d患者分别行海马MRI及SWI扫描,观察海马体积形态、侧脑室下静脉的变化,分析相关参数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的相关性,以及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MECT组患者左侧、右侧海马总体积和海马体部体积均增大,侧脑室下静脉的分支数目、直径、长度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MECT治疗后左、右侧海马总体积与HAMD总分呈负相关关系(r=-0.442,P=0.011;r=-0.470,P=0.007),侧脑室下静脉的分支数目、直径、长度与HAMD总分呈负相关关系(r=-0.419,P=0.017;r=-0.477,P=0.006;r=-0.398,P=0.024)。与单纯药物治疗组比较,MECT组患者的有效率较高(72%vs.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海马体积形态及侧脑室下静脉的变化可作为MECT临床疗效评判的客观指标之一。

原发性脑出血患者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下载:71 浏览:501

丁先三2 高峰1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与脑微出血(CMBs)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原发性脑出血(ICH)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297例发病72小时内急性脑出血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并进行3个月的临床随访,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与CMBs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其对ICH预后的影响。结果ICH患者CMBs发生率为67. 68%;单因素分析显示CMBs患者与无CMBs患者在年龄、高血压、既往脑出血病史、既往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血低密度脂蛋白及空腹血糖方面有统计学意义,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既往脑出血病史是ICH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CMBs(> 5个)是IC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高血压、既往脑出血病史是ICH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 CMBs>5个提示ICH患者预后不良。

磁敏感加权成像不对称静脉低信号与侧支循环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91 浏览:531

​刘慧勤1 梅文丽1 黄月1 李永丽2 刘红明2 张杰文1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不对称静脉低信号与侧支循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大脑中动脉M1段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在72 h内完成弥散加权成像(DWI)、SWI及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CTA)。分析SWI不对称静脉低信号的显著程度与CTA软脑膜侧支评分(rLMC)分级及其他参数的关系,探讨影响卒中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有30例患者入组,根据SWI分为不对称静脉低信号稀疏组及广泛组各15例。不对称静脉低信号的显著程度与CTA(r=0.481,P=0.007)及侧支循环分级呈正相关(r=0.402,P=0.028)。与稀疏组相比,不对称静脉低信号广泛组CTA rLMC评分更高,DWI梗死体积更小[(11.62±9.07)ml与(95.77±91.12)ml,t=3.559,P=0.001],入院NIHSS评分[(6.47±4.34)分与(12.33±7.60)分,t=2.595,P=0.015]及出院NIHSS评分[(4.80±4.69)分与(9.60±7.03)分,t=2.200,P=0.036]更低。但卒中后3个月时的良好预后与丰富的侧支循环、较小的梗死体积、年龄及较低的NIHSS评分相关,与不对称静脉低信号的显著程度无关。结论广泛的SWI不对称静脉低信号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侧支循环,但不能等同或代替侧支循环。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