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钱玄同的思想革命论对章太炎“黜经为史”观的发展 下载:55 浏览:424

王小惠 《中国文学》 2020年9期

摘要:
钱玄同承接清末章太炎"黜经为史"的思路,以历史进化的眼光认识孔子、孔学,批判了康有为等发起的孔教运动。同时他将章氏的"黜经为史"转化为"黜经为史料"。从"史"降为"史料","六经"的纲领地位不复存在。这些成为"史料"的"六经"被钱玄同按不同性质,归属于文史哲等学科,终使经学"土崩瓦解"。钱玄同对"六经"的定义,从内部瓦解孔学,让旧道德、旧伦理丧失立足之基,促进了五四思想革命的生长,可在学术史上的意义还值得商榷。

新知识与旧传统的断续:章太炎与五四的一代 下载:85 浏览:405

陈学然 《历史教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章太炎与五四之间的关系既密切又多有对立。五四前后冒起的一代人虽曾深受太炎影响,但他们因应世变而亟欲摆脱太炎学术的影响,以新知识取代旧传统,透过怀疑古史、废弃汉字、重估一切价值企图实现"再造文明"之梦。本文以章太炎与五四那代人如鲁迅、钱玄同、胡适、顾颉刚及傅斯年的学思互动,观察他们如何审视和评价对方。在这过程中,可看见他们彼此间或断或续的学思关系,显示大家在同一的改造国家、社会目标下,于文化意识或学术方法上尽管有差异,但到国家危在旦夕时,学术畛域又不是那么壁垒分明。同时,本文亦将说明,在太炎逝世80年而五四迈向100年之际,太炎在清末民初形成的一些学术主张,不但未为五四那代人突破,直至今天仍有其前瞻性。

鲁迅的“儒术”论及其与清末章太炎的关系 下载:58 浏览:390

王小惠 《中国文学》 2019年4期

摘要:
鲁迅的"儒术"论可分两大层面:一是对内反奴性,抨击在异族入侵之际奉行"行中国之道即为中国之主"的"献教""卖经";二是对外反侵略,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对"中日共尊孔子"的利用,否定了近现代以来知识分子用."王道"构建中日关系的幻想。鲁迅的论述可溯源于清末章太炎。清末章太炎与鲁迅都注重反殖民主体性的建构,呈现了以"争"代"仁"的民族自觉意识。可当鲁迅延续其师思路时,章太炎却早已忏悔他清末对"仁术"与"国愿"的论述,这也是鲁迅在1936年怀念其师清末民族主义精神的缘由之一。

章太炎的《左传》训诂及相关问题续探——读《春秋左传读》札记 下载:24 浏览:128

王诚 郝瑞卿 《国学研究》 2020 年6期

摘要:
章太炎在杭州诂经精舍师从俞樾期间所撰《春秋左传读》,以读书札记的形式考订、诠释《左传》的古字古词、典章名物和微言大义。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经传训释和字词研究的角度,发掘和探讨章太炎的《左传》训诂及相关问题:承袭乾嘉传统,援据经师故训;博征周秦两汉经史诸子,使《左传》与群籍相互证发;训诂求其根源和统系,析疑辨难,剖解精密,反复推求,展转旁通。

章太炎与“夏音” 下载:52 浏览:379

吉田薰 《中国文学》 2018年2期

摘要:
章太炎对于《诗经》和"夏音"的讲究和执著充分体现了他的历史文化观念。章太炎认为诗本来有很多,可孔子和毛氏的删编导致了诗歌概念的混乱。因此,他重新梳理诗歌概念,并追溯到《周礼》那里探讨诗的渊源。他把《诗经》的价值放在"发乎性情",而且认为《诗经》和楚文化有联系,并产生了各地文化。章太炎对"方言"和《齐物论》的关注和重视,不仅在某种程度上跟其革命思想之诉求有联系,而且也呈现了他自己的文化理想和学问上的讲究。

关于“变化”的观念碰撞和知识生产——全球史视域下的汉译《斯宾塞尔文集》 下载:82 浏览:501

彭春凌 《文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汉译《斯宾塞尔文集》关涉着译者章太炎早期整个知识图景的建构。作为跨语际实践的结果,《斯宾塞尔文集》原文与译文的差异,能体现在19世纪中后期,同时被"进步"的现代经验所裹挟的英、中两国的代表性知识人,跨越四十年的观念碰撞和心态抵牾。而作为全球知识生产的一个环节,《斯宾塞尔文集》位于自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以来英国认知中国,与鸦片战争后中国通过接触英国来认知世界,这两条接触线的交汇点上。此外,《时务报》"东文报译"的日译新词及其传播的世界知识,也影响《斯宾塞尔文集》的汉译。章太炎1902年东渡日本后,更经受了日译斯宾塞著作或反思斯宾塞浪潮的洗礼。全球史视域——这里具体指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中、日三地及它们所辐射的三种语言圈交叉和互动的历史,乃是观察《斯宾塞尔文集》及其后续知识效应时必要的方法论视域。

《教育今语杂志》与章太炎的学术实践 下载:54 浏览:483

王锐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1期

摘要:
《教育今语杂志》的主要成员为陶成章、章太炎及章门弟子。钱玄同负责撰写发刊辞及章程,其间透露出他对乃师学说的吸取,而章太炎则成为在上面刊登文章最多的人,该刊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辛亥革命前夕太炎学派宣传自己观点的主要平台。它是光复会借复古来鼓吹革命的一个具体实践,其中许多谈论历史话题的文章,都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向。庚子以来,教育改革成为朝野上下一致关注的热点话题,章太炎目睹几十年来西学大量涌入中国,他强调教育当从"自国自心"出发,即根据本国的历史脉络,熟悉本国学问在这一时代的得失,将本国学问传授与青年一代,使之具有对中国的认同,域外人士的评价之语,不足以成为决定本国教学方针的根据。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