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阿拉善盟土地荒漠化反演研究 下载:76 浏览:483

潘霞1 高永1,2 汪季1 《中国土壤》 2018年11期

摘要:
以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13Q1产品为数据源,将归一化植被指数作为不同荒漠化等级的划分依据及评价因子,以此来反演2000~2016年阿拉善盟土地荒漠化时空动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阿拉善盟土地荒漠化具有自东南向西北逐渐改善的好转趋势,其中,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遏制,改善效果明显,但额济纳旗土地荒漠化改善效果微弱。在不同荒漠化等级中,重度荒漠化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中度土地荒漠化,再次是轻度土地荒漠化,非荒漠化土地所占比重最小。相关分析后发现,气温和降水与归一化植被指数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而牲畜数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值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且呈极显著相关。可见,人类行动的实施才是防治土地荒漠化进一步恶化的有力措施。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对植被生长的高度敏感性,可以快速简便的划分出荒漠区和非荒漠区,同时基于GIS空间统计功能,可以有效地对不同程度荒漠化划分等级。通过空间分辨率高达30 m的Landsat TM5影像在不同荒漠化等级范围内的精度验证,总体评价分类精度达到85.11%,Kappa系数为0.82,两种不同空间分辨率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可见归一化植被指数在反演大尺度下荒漠化动态演变过程的准确度和可行性。

青海黑果枸杞“格尔木”无菌培养体系的建立 下载:87 浏览:476

胡小柯 尉秋实 王祺 王方琳 胡静 姜生秀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7期

摘要:
以我国青海地区黑果枸杞"格尔木"为材料,运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①"格尔木"叶片、茎段两种外植体均是在75%乙醇处理10 s、HgCl2处理3 min时灭菌效果最佳;②最适宜"格尔木"的愈伤组织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5 mg/L+2,4-D 0.05 mg/L+蔗糖30 g/L+琼脂5 g/L;③MS+NAA 0.5 mg/L+6-BA 0.1 mg/L+蔗糖30 g/L+琼脂5 g/L是"格尔木"最适的不定芽诱导与增殖培养基配方;④"格尔木"在1/2MS+IBA 1.0 mg/L+蔗糖30 g/L+琼脂5 g/L培养基中生根与生长效果最佳。因此,黑果枸杞"格尔木"可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快速繁殖,在以上最佳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下,"格尔木"外植体可在80 d内再生出健壮的试管苗,完全可进行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应用。

荒漠区药用植物黑果枸杞研究现状综述 下载:72 浏览:483

​王方琳1 王祺1 李爱德1 尉秋实1 柴成武1 胡小柯1 王昱淇1 汪媛艳1 杨晓寒2 靳承东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9年12期

摘要:
黑果枸杞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特有的兼具耐盐碱和抗旱特性的野生灌木,可正常生长于大多植物无法生长的高盐渍化环境中,并发挥其生态效益;此外,黑果枸杞同时具备药用、食用功效,已被应用于饮料、保健品、药品等诸多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丰富的营养价值、良好的经济价值及潜在的药用价值,使黑果枸杞野生资源受到大规模掠夺性开采,天然分布区环境日益恶劣,植被严重退化甚至死亡,其他伴生植物的生长也受到很大的威胁,野生居群的规模及分布区域呈迅速减小的趋势,其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对荒漠区黑果枸杞现阶段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

高寒沙地中间锦鸡儿人工林根系分布及林下土壤特性研究 下载:22 浏览:343

张立恒1,2 李清雪1,3 王学全1,3 贾志清1,3 陈新均1 《土壤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以流动沙丘为对照,通过对3、5、10、16和30 a生的中间锦鸡儿人工林根系和林下土壤进行研究,揭示人工林根系分布及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对林下0~80 cm土层的根系和土壤分别进行采集,并用EPSON10000XL扫描仪和WINRHIZO系统对根长(L)、表面积(S)和生物量(B)进行测定分析,同时测定土壤容重和有机质以及氮、磷、钾等养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林根系主要分布于0~40 cm土层,根系L、S和B随林龄增大而增大,且随土层加深而减小,其分布与土壤性质密切相关。相对于流动沙丘,3 a和5 a生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不明显,但随着林龄增大,林下土壤性质发生明显变化。16 a和30 a生人工林下土壤容重明显减小,分别与L、S和B呈显著负相关(P <0.05);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明显增加,尤其在根系大量分布的浅层土壤大幅增加,分别与L、S和B呈显著正相关(P <0.05);而土壤全磷和全钾增加不明显,分别与L、S和B相关性不显著。3种径级(细、中、粗)根系中,细根和中根的L、S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粗根的L、S和B与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由此可见,中间锦鸡儿人工林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有利于林下土壤结构优化和养分的增加。

辽宁省荒漠化沙化监测技术研究 下载:53 浏览:364

丁胜建 《林业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本文针对早期两种常用荒漠化沙化监测技术方法的不足,提出了新的技术方法,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种调查方法的合格率分别为40. 0%、56. 7%、96. 7%,精度分别为90. 6%、93. 2%、97. 7%,新技术方法的调查结果在合格率、精度两方面都是最好的,新技术方法在调查效率和准确性都表现出了巨大优势,因此新技术是可行且高效的,可以进行大范围推广应用。

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中应用分析 下载:12 浏览:428

赵勇 《低碳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一直是被列在国家发展战略的第一位。人类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发展,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和我们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我们生活的城市环境在不断改善,但是放眼望去,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却在后退。自然环境的退化不仅使地球自身受到威胁,从而影响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生存。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一天天的遭受破坏,土地荒漠化是环境恶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我们意识到环境对国家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所以国家大力发展科技,不惜成本代价想要解决环境问题,解决我国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现象。现在随着科学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治理土地荒漠化问题上不断突破。本文就如何利用3S技术处理水土保持和土地荒漠化的问题进行分析。

浅析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的优化措施 下载:53 浏览:558

丁利尔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5年3期

摘要: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发生不但会为自然界的平衡状态造成严重破坏,还会严重干扰生物多样性。物种灭绝等状况频繁发生。为了保障自然环境的稳定性,充分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并降低人类活动为自然界带来的影响。应该对水土流失状况的出现原因进行充分考虑,并针对性建立防治与处理措施。为守护人类的共同利益与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而努力。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生态治理措施研究 下载:49 浏览:531

郝志政1 宋俊霆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5年2期

摘要:
近年来,小流域水土保持在保护水资源、控制水流、维护生态平衡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城市化和农业发展导致小流域面临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威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水资源供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积极探索基于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优化设计方法,以提升小流域水土保持效果。小流域水土保持优化设计包括水土保持规划、坡面治理、植被恢复和改梯田等关键要素,同时考虑了水土特征、生态需求和社会经济因素。

基于PPP模式的土地荒漠化治理对策研究 下载:231 浏览:2282

刘晓 李束 余蕊 《中国土壤》 2022年5期

摘要:
如今,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地发展,土地荒漠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我国要想加强对土地的保护,就要采取措施解决土地沙漠化的问题。由于荒漠化不仅威胁到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对我国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的研究人员用PPP模式对土地荒漠化治理对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进而不断地促进我国经济在社会中的稳定发展。

极端天气对阿拉善盟畜牧业的影响 下载:181 浏览:1847

刘光军1 刘啸然2 萨日娜1 《当代畜牧兽医》 2022年7期

摘要:
全球气候问题一直都是世界各国科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工业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加速进程,水土环境的破坏等问题,给全球的气候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极端天气—“沙尘暴”的形成原因、侵袭范围以及在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对农牧业生产生活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极端天气对阿拉善盟畜牧业的影响。

3S技术视域下的水土保持及荒漠化防治措施分析 下载:121 浏览:1525

郑春禹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3年9期

摘要:
文章基于是3S技术背景对适用于水土保持及荒漠化的防治措施进行探讨。首先,对3S技术加以概述明确技术组成,概括全球定位系统、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之后,以上述三者作为切入点,深究不同技术在水土保持及荒漠化防治方面的应用。最后,基于现状展望三者未来发展前景,创建国家级别水土保持信息系统,设立水土流失监测体系。希望以下论述能起到借鉴作用,于实践中充分发挥3S技术作用。

探赜社会责任感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体现 下载:1994 浏览:1919

陆飞军 《地理研究进展》 2021年5期

摘要: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本文则从多方面分析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策略,望给予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