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一种航天维护舱门的设计与试验 下载:30 浏览:211

李传政 刘波 董吉洪 张尧禹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11期

摘要:
针对航天器设备在轨维护的需求,并考虑航天发射时的力学性能要求,设计了一套航天维护舱门并试验验证。舱门的外形为弧形,采用加筋壁板结构。8个锥销、锥套分别安装在舱门与舱体上,锁紧螺钉将锥销、锥套连接紧固,并防止锁紧螺钉的脱落丢失。舱门与舱体还通过两个铰链相连,铰链为双连杆串联结构。舱门试验时,搭建了工装试验架以模拟舱门失重状态下的操作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锥销、锥套连接可靠牢固,锁紧螺钉具有较好的防脱落性能,双杆铰链有利于舱门的打开和关闭,舱门操作顺畅便捷,满足使用需求。

液氮深冷方法在解决运载器不锈钢螺钉咬死问题上的应用 下载:46 浏览:321

刘立新 柳海龙 吴洁 宋漪萍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8年1期

摘要:
为解决某运载器伺服机构曲柄与发动机游机摆轴不锈钢连接螺钉"咬死"问题,通过对不锈钢材料在液氮深冷条件下的特性分析,提出了"液氮深冷"的拆卸方法。利用"液氮深冷"方法,实现了在发动机游机摆轴螺纹完好的情况下,顺利地将伺服机构曲柄连接螺钉分解下来,确保了某运载器的按时出厂,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的发生。

斜螺钉钢板连接正交胶合木力学性能研究 下载:62 浏览:410

陈志渊1 王昕萌1 党文杰2 董利1 陈杰1 阙泽利1 《建筑技术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针对斜螺钉连接钢板和正交胶合木的组合体系进行抗剪试验,探究自攻螺钉与木材纹理方向间的夹角及拉剪和压剪模式对木材的破坏形式、自攻螺钉的变形和荷载与自攻螺钉位移的关系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拉–剪模式下,组合体系的抗剪承载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在压–剪模式下,随夹角的增大而增大;刚度均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后路短节段经皮椎弓根空心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强化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 下载:70 浏览:457

李希望 张建光 钟福阳 刘伟 黄丽娜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应用后路短节段经皮椎弓根空心螺钉内固定、伤椎强化技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疼痛影响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74例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37例采用后路短节段经皮椎弓根空心螺钉内固定、伤椎强化技术联合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30%)显著高于对照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胸腰椎神经功能JOA评分(24.1±1.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3±1.9)分;研究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2.1±0.5)分,伤椎矢状面Cobb角(3.0±0.8)°,手术时间(37.8±5.9)min,术中出血量(23.4±4.5)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9)分、(7.8±1.6)°、(76.0±13.8)min、(46.0±8.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椎体前、后缘高度压缩恢复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损伤程度严重,后路短节段经皮椎弓根空心螺钉内固定、伤椎强化技术联合治疗可稳定伤椎,保护脊髓神经,恢复伤锥高度,缓解疼痛。

关节镜下极后高位入路空心螺钉固定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 下载:20 浏览:234

全菲男 李永锋 《中国医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极后高位入路空心螺钉固定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90例患者根据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关节镜下极后高位入路空心螺钉固定手术治疗)与对照组(n=45,标准入路缝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Lysholm评分、IKDC分级、后抽屉实验及KT-2000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IKDC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Lysholm评分均升高(P<0.0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两组后抽屉试验、KT-2000患膝及健膝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关节镜下极后高位入路空心螺钉固定手术较传统手术可有效缩短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时间,且可获得良好的固定效果。

3种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比较研究 下载:36 浏览:841

李传禹 高志 高志涛 胡泽东(通讯作者) 《医学研究前沿》 2024年4期

摘要:
此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三种手术策略在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疾病方面的疗效及其特性差异。方法:自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研究对108位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了三种差异化手术治疗,将其分为三个组别:A组接受前路颈椎融合手术,共36人;B组进行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手术,共24人;而C组采取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共48人。对三个组别的患者进行了综合评估,涵盖手术所需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患者住院期间的长度,以及手术后JOA评分的变化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 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为(135±25)分钟,术中出血量为(100±35)ml,住院时间为(5±2)天;B组的手术时间为(120±20)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00±40)ml,住院时间为(8±2)天;C组的手术时间为(70±20)分钟,术中出血量为(140±35)ml,住院时间为(7±2)天。术前JO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A组、B组和C组的JOA评分分别为(9.28±0.92)(9±0.71)和(8.98±0.49),与术前相比,三组均有显著提高(P<0.05),其中A组提高最为显著。三组患者术后1年的神经功能均得到改善,其中A组约94.44%的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但三组间差异不具统计意义。结论: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均有效,其中前路颈椎融合术,JOA评分提高最为显著,适用于前方压迫明显,需要稳定颈椎结构的患者;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手术,适合后方压迫明显,且颈椎较不稳定患者;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则适用于后方压迫明显,且颈椎较稳定患者。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