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冻融对东北黑土风干团聚体与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99

牛浩 罗万清 王晋峰 行文静 吴福勇 《中国土壤》 2020年8期

摘要:
为保护我国黑土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研究冻融作用对黑土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及冻-融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以黑龙江省克山、嫩江农田表层(0~20 cm)黑土为材料,通过室内冻融交替模拟试验,分别测定初始含水率和循环次数对黑土风干团聚体与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干团聚体与水稳性团聚体中较大粒径组(> 2 mm)团聚体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而较小颗粒粒径组(<0.5 mm)团聚体则呈增加趋势。冻融过程中土壤初始含水量显著影响风干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随着初始含水量的增加,冻融显著降低黑土风干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土壤含水率为50%田间持水量时,冻融明显增加黑土水稳性团聚体的MWD。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风干团聚体小团聚体含量(WSA> 0.25)、团聚体破坏率(PAD0.25、PAD1.0)和MWD均明显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冻融过程中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有助于增加黑土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这些发现有助于深入了解冻融过程对黑土侵蚀过程的影响与作用机制。

降水增加对黄土高原深层土壤水分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509

岩晓莹1 马理辉1,2 刘铮1 柯增鸣2 李娟娟1 杨金贵1 胡宇美3 《中国土壤》 2020年3期

摘要:
为了解降水增加情况下,黄土高原土壤储水量是否增加以及深层土壤水分的变化趋势,2018年对陕西省绥德境内的油松林和柠条林土壤水分进行了测定,并将其与2001年和2006年的同一样地土壤水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近20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2009~2018年该区域年平均降水量比1999~2008年的平均降水量增加了156 mm。油松和柠条林地深层土壤水分呈波浪形变化,且深层土壤总储水量呈现2018年> 2001年> 2006年,这种变化与1999~2018年降水变化趋势相一致。深层土壤储水量年际变化与植被类型有关,即油松林地深层土壤水分年际变化显著,柠条林则不显著。短时间尺度内(<6年)的降水对深层土壤储水量有影响,影响深度大约为0~5.0 m,长时间尺度(> 5年)的降水对深层土壤储水量的影响深度会随时间加深,并且长时间尺度的降水可能会导致土壤水分"高湿层"下移现象出现。

蚯蚓粪覆盖对降雨后黄土区土壤水分影响的室内模拟研究 下载:84 浏览:492

李彦霈1 邵明安2,1,3 王娇2 《中国土壤》 2019年6期

摘要: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蚯蚓粪覆盖对降雨后黄土区土壤水分的影响,以蚯蚓粪覆盖厚度和雨强为试验变量,试验处理设置如下:降雨强度设置为大雨、中雨、小雨;蚯蚓粪覆盖厚度分别为1 cm、2.5 cm、4 cm,覆盖面积为土柱表面积的90%,以裸土作为对照。分别测定降雨完成后10 h内的湿润锋迁移过程和48 h内0~5 cm(上层),5~10 cm(中层)和10~15 cm(下层)的土壤含水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蚯蚓粪覆盖对降雨后黄土区土壤水分分布具有一定影响,降雨入渗结束后,覆盖蚯蚓粪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在较短时间内低于裸土,但5~15 cm土层含水率不断增加,并逐渐高于裸土,表明蚯蚓粪覆盖能够延缓降雨入渗,并影响黄土区土壤水分再分配过程,对降雨后表层以下的水分增加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黄土区降水的利用率。

基于高光谱的土壤游离铁随机森林模型估算研究 下载:72 浏览:496

秦倩如 齐雁冰 吴娟 杨玉春 刘梦云 《中国土壤》 2019年3期

摘要:
土壤游离铁反映了土壤成土过程的特点,常用作土壤风化发育程度的指标。本研究以陕西省西安市周边的21个干润淋溶土剖面的97个土壤样品为例,在测定土壤游离铁含量和采集350~2500 nm波段的反射光谱数据的基础上,对光谱数据进行反射率、反射率一阶微分和二阶微分以及连续统去除4种处理形式,分析了土壤游离铁含量与土壤光谱的关系,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MLSR)和随机森林回归(RFR)算法建立了游离铁含量的估算模型,并分析不同形式光谱数据的建模估算效果。结果表明:原始光谱数据的二阶微分变化显著提高了土壤游离铁与土壤反射光谱的相关性,MLSR和RFR两种模型在游离铁含量估算中,RFR的估算精度相对较高;运用土壤反射光谱二阶微分变换的RFR模型可以较好地估算土壤游离铁含量。

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陕西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下载:68 浏览:432

张华 王礼力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5期

摘要:
利用带有"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2000~2016年陕西省10个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在陕西省全局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鉴于此,从科技创新视角为提高陕西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出政策建议。

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的乡村聚落类型划分及空间整合模式研究——以咸阳市为例 下载:25 浏览:274

杨欢1 何浪2 《中国城镇》 2019年3期

摘要:
乡村空间整合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议题,我国乡村空间类型多样且复杂多元,构建符合地区特征的适宜性乡村类型划分体系及空间整合模式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立足城乡规划学,本文融入"驱动力—状态—响应"的分析思路,采用景观指数并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按照5km×5km的网格单元对陕西省咸阳市乡村聚落进行空间分析并初步划分其乡村空间类型。之后深入挖掘影响咸阳市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的主导因子,并以主导驱动力为依据对初步类型化体系进行调整。最后提出咸阳市乡村聚落空间的适宜性整合模式,为乡村空间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选思路。

基于集对分析的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组合评价研究 下载:56 浏览:392

余方平1 刘龙方1 孟斌1 石宝峰2 《当代管理》 2020年2期

摘要:
本文以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6000、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4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为基础,通过国内外经典文献的梳理,结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构建了包含环境、经济贡献等在内的7个准则层以及包含了客户投诉处理率51个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以63家上市的交通运输行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集对分析方法对变异系数、指标难度以及熵权法三种单一赋权方法进行组合,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模型。本文的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指标得分计算被评价企业与63个名次对应标准分值的同一度,并选取同一度均值的峰值确定企业排名,将变异系数法、指标难度法及熵权法三种单一赋权方法的结果进行组合,得到唯一的企业社会责任排名结果,完善了不同单一赋权方法结果不一致的问题。二是通过数据处理前的Kendall检验对单一评价方法进行一致性判断,通过数据处理后的Spearman检验对结果的一致性进行二次检验,保证了组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解决了单一评价之后直接组合数据导致数据无说服力的问题。实证结果表明,7个准则层中社区发展和人权两方面的表现最佳,在公平运营上表现最差;9个子行业中公路运输业与高速运输业表现较差。

不同动机情景下消费者平面广告信息加工调节接合作用研究 下载:18 浏览:223

朱郭奇 钱冬 赵敏娟 《当代管理》 2019年6期

摘要:
调节接合理论是对调节定向理论的更新,从不同动机情景下消费者加工平面广告信息接合强度影响其购买意愿进行分析和研究。尽管已有研究结果显示动机差异会对消费者加工平面广告信息搜索、选项评估、购买意愿等阶段产生信息结合强度影响作用,但现有消费者平面广告信息加工研究中对动机差异"如何"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以及广告内容中"什么"信息会提升消费者购买意愿存在实证依据不足问题。本文对60名消费者浏览平面广告过程眼动行为和购买意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对自由浏览和购买需求两种消费者广告信息加工过程中的调节接合作用进行讨论,得到三点结论:(1)在具有购买意愿情景下,消费者平面广告信息加工过程会体现出调节接合作用;(2)自由浏览情景下消费者会在广告图片和商标信息加工过程产生调节接合作用,具有购买意愿情景下消费者会在广告语标题信息加工过程产生调节接合作用;(3)自由浏览消费者通过加工广告图片和商标产生正向信息效力提升购买意愿,购买需求消费者通过加工广告语标题产生负向信息效力抑制购买意愿。本研究所得到研究结果,对现有调节接合理论补充了实证依据、弥补了研究不足,并且对广告设计人员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指导作用。

基于人工倾斜摄影测量的微地形三维建模方法研究 下载:75 浏览:511

刘金龙 周阳阳 吴海晶 张青峰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9年10期

摘要:
耕作坡面微地形是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的重要场所,建立其高精度三维数值模型是定量研究土壤侵蚀过程的基础。针对现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得到的三维模型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微地形特征的缺陷,提出了一种获取坡面微地形高精度三维模型的人工倾斜摄影测量方法(ATPM),并对建模精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采用ATPM方法建立的地表三维模型精度高,空间各点的平面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分别为±1.9 mm和±2.6 mm,能很好地反映微地形的细微特征,可为定量研究土壤侵蚀过程提供较高精度的数据支持。

外源生物炭对嘉陵江流域川渝段沿岸土壤四环素吸附特征的影响 下载:65 浏览:424

李文斌1 陈芯怡1 邓红艳1 王丹1 蒋佳成1 曾榆植1 康乐1 孟昭福2 《土壤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为了探索外源添加生物炭对流域水陆交错带(沿岸)土壤吸附四环素(TC)的影响,按1%质量比将生物炭(B)添加至采自嘉陵江流域川渝段内苍溪、南部、嘉陵和合川河流沿岸的表层和亚表层土样中,以未加生物炭为对照,测定供试土样的TC等温吸附特征,探讨p H、温度和离子(Na+和Cl-)强度对土样TC吸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供试土样的TC等温吸附曲线均符合Langmiur模型,且TC最大吸附量qm在6.02~19.9 mmol kg-1之间,添加1%生物炭后沿岸土壤的TC吸附量提高了15.41%~167.47%。嘉陵和苍溪土样对TC的吸附量相比南部和合川土样大。(2)控制其他条件不变,供试土样的TC吸附量与p H呈负相关,与离子强度和温度呈正相关。(3)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各供试土样对TC的吸附是一个自发、吸热和熵增的反应过程。(4)土壤的最大吸附量qm与土壤CEC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总有机碳(TOC)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添加生物炭可以增强河流沿岸土壤的TC吸附能力,且在p H=3、温度40℃和离子强度0.1 mol L-1时供试土样的TC吸附量最大。

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葡萄果实品质及叶片衰老的影响 下载:72 浏览:359

薛竟一1 王瑞雪1 魏蓉1,2 张朝红1 《土壤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以3年生露地栽培葡萄户太8号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不同时期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的方法,探究提高葡萄果实硒含量方法及其延缓叶片衰老的效应。结果表明,喷硒后新抽生出副梢新叶中的硒含量与老叶中硒含量呈高度正相关(r=0. 99),硒在葡萄植株内具有移动性,可重复利用。不同浓度处理以50 mg/L亚硒酸钠处理后的果实品质最好;不同时期处理下始着色期处理后的果实品质最好。50 mg/L亚硒酸钠处理后延缓叶片衰老效果最明显。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可有效提高葡萄果实含硒量从而提高果实品质,有效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从而增加叶片光合量进一步延缓叶片衰老。

“以废治废”思想对环境教学和科研的影响 下载:75 浏览:511

李文斌1 李友平1 邓红艳1 康乐1 廖运文1 黎云祥1 孟昭福2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从儒家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出发,提出以废物治理废物(以废治废)的污染防治理念,并将其灌输于高校环境类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以期发挥以下作用:(1)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废物资源化利用和环境友好意识,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环境教育和自我约束。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以废治废理念的精髓,从思想上对环境保护产生责任感。(2)促进环境废物利用的有效化和污染治理的无害化,让科研工作融入"以废治废"的思想,提升科研技术的创新性和生态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开发出具有无害化应用价值的技术。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下载:64 浏览:484

王淑珍 《中国教育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文章通过探索积极心理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现阶段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问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等三方面的内容,以期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转变,构建积极有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中国老年人口迁移特征及原因分析——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下载:87 浏览:468

段良霞 景晓芬 《老龄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迁移现象越来越普遍。大量老年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医疗、社会保障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我国老年人口迁移的特征、原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我国老年迁移人口绝对数量已超千万,老年迁移人口中,低龄、男性老年人口居多,低龄、高龄老年人口迁移率高;老年迁移人口以省内迁移为主,城市的老年迁移人口比镇、乡村多,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老年人口迁移率高于中部地区;社会性原因是老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其中主要是投亲靠友。

科研大型仪器培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下载:212 浏览:2139

张琼 《中国仪器》 2022年9期

摘要:
科研大型仪器的高效应用是助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助推科研进步的重要基础。针对目前研究生大型仪器培训教学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以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蛋白质研究平台为探索与实践对象,通过加强“课前预习、课中操作、课后互动”等教学环节,建立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前与课后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型仪器培训教学模式,一方面提高设备的使用率,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科研创新能力。

生物入侵与植物检疫课程案例库建设及其教学应用 下载:110 浏览:1901

张皓 陈茂华 朱明旗 李明 白创伟 《生物学报》 2022年7期

摘要:
生物入侵与植物检疫课程是国内多所农林高等院校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有的学校将其分为入侵生物学和植物检疫学两门课程,其中有关生物入侵的内容涉及到大量的假说,植物检疫教学内容中涉及到许多法律法规,以及病虫害传播扩散、危害的事例,这些为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案例教学尚未在课程教学中尚未见应用报道。本文介绍了案例库建设的实践过程,探索了案例库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能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思政融合教学,在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案例库建设对建设优质课程能起到促进作用。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