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认知功能障碍的特征及其康复效果评估 下载:110 浏览:1273

焦娜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认知功能障碍特征及其康复效果。方法:通过分析患者的社交认知表现,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6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认知行为治疗(CBT)和社交技能训练(SST),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干预持续12周。采用面部表情识别测试、错误信念任务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等工具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在面部表情识别和错误信念任务中的准确率显著提高,PANSS评分显示其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此外,生活质量评估也显示出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结论:认知行为治疗结合社交技能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认知功能及精神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提示系统化干预对改善社交认知具有潜在效果。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对于焦虑症失眠症状的效果观察 下载:511 浏览:5038

张俊 许媛美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对于焦虑症失眠症状的疗效。方法通过在院内张贴海报,睡眠中心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招募有失眠症状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治疗组接受CBT-I治疗,对照组接受失眠相关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16例与对照组17例完成研究。治疗组接受CBT-I干预后的失眠严重程度量表(I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接受干预后的睡眠效率与深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干预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T-I既能明显改善焦虑症患者的失眠症状,也能改善其焦虑症状

电话随访的综合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下载:273 浏览:2766

梁佳 康红 曾强 石捷 梁仕武 黄凤燕 韦鸾英 《现代康复医学》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电话随访的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SP)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纳入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80例,将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每组40例患者中,对照组仅用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电话随访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方法。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在基线上对两组进行了评估,分别是第12周末、第38周末和第64周末。结果 研究组第12、38、64周末分类数(F=7.068、12.855、15.434,P=0.003、0.000、0.000)均高于对照组,总测验数(F=5.698、6.518、10.545,P=0.043、0.014、0.00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第38、64周末正确应答数(F=7.143、9.288,P=0.003、0.002)高于对照组,持续性错误数(F=5.442、9.423,P=0.017、0.001)和随机错误数(F=8.624、11.611,P=0.010、0.00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电话随访综合干预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的阴性症状和执行功能,且起效早,长期疗效好。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临床护理的研究 下载:169 浏览:967

刘五华 《临床医学杂志》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究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双相情感障碍患者60例,按照随机方式分组,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研究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团队认知疗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干预后SDSS、YMRS评分分别为(6.96±0.91)、(3.57±0.75)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SMIS量表中抗病耻感、歧视经历、疏远与社会回避评分各为(10.12±1.14)、(10.31±1.07)、(10.48±1.01)、(11.27±1.05)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双相情感障碍临床护理中应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