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抽样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干预后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护理中,提高诊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至关重要。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抽样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干预后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护理中,提高诊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至关重要。
摘要: 目的探讨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信息,统计记录腹膜炎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腹膜炎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60例患者中发生腹膜炎的73例,占28. 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龄、低文化水平、合并糖尿病、透析时长、总蛋白(TP)水平下降、血钙(Ca)水平下降。结论我院慢性肾衰竭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为28. 08%,腹膜炎发生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低文化水平、伴有糖尿病、透析时间长、总蛋白水平下降、血钙水平下降,结合危险因素制定防范干预措施非常重要。
摘要: 目的探讨体验式营养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体验式营养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营养不良炎症量表(MIS)评分、饮食依从态度与行为状况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饮食依从态度量表(RAAQ)与饮食依从行为量表(RAB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物质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体验式营养教育有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饮食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以利于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152例老年心力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完成衰弱评估;分析老年心力衰竭相关信息,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年龄、合并症数量、心力衰竭分级和负面情绪均为引起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了解衰弱现状和危险因素,有利于针对性进行防护干预,降低衰弱发生率。
摘要: 目的探讨以MEWS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以MEWS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配合度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配合度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效果、护理态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以MEWS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可提高其治疗配合度、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IMCHB)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76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IMCHB。观察两组遵医程度,比较两组焦虑程度(SAS)、生活质量(SF-36)。结果试验组遵医程度高于对照组(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SAS评分较低,SF-36评分较高(P <0. 05)。结论 IMCHB用于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缓解焦虑情绪,提高遵医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摘要: 目的探讨家庭远程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远程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家庭远程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递进式康复护理对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行股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86例,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递进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功能恢复及负性情绪评分情况。结果术后第2个月,观察组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第2个月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递进式康复护理在股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可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有助于缓解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引入"破窗效应"理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180例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引入"破窗效应"前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引入"破窗效应"后的9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颅脑损伤患者中引入"破窗效应"理论能够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增强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周疼痛程度、膝关节屈曲角度以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2周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膝关节屈曲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 <0. 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患肢疼痛程度,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后低钠血症高危因素与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发生低钠血症36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低钠血症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垂体功能紊乱、视力视野障碍是引发术后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针对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后低钠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加强预防性护理,以减少术后低钠血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患者158例(158膝)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饮酒史、激素类药物治疗史、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凝血功能指标、假体类型、机械抗凝类型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膝关节单踝置换术后发生DVT的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6岁、女性、BMI≥28 kg/m2、糖尿病史、使用骨水泥型假肢、机械抗凝中未使用血液循环泵是老年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老年膝关节单踝置换术后发生DVT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性实施护理对策,降低DVT发生率。
摘要: 目的探讨以临床路径为指导的谵妄管理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股骨头置换术后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给予以临床路径为指导的谵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24,72 h谵妄发生率,比较两组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谵妄持续时间、每日总睡眠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24,72 h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1,3,7 d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谵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每日总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以临床路径为指导的谵妄管理在股骨头置换术后老年患者中应用效果满意,能够有效降低谵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摘要: 目的探究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尿流改道术后尿路造口授权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尿路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授权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疾病知识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疾病知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尿路造口护理过程中应用授权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与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早期康复护理对中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择期手术的结直肠癌老年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应激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应激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实施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中老年结直肠癌术后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应激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伴截瘫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CAUTI)的相关因素,针对不同影响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CAUTI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32例,同时选择脊髓损伤伴截瘫未发生尿路感染,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造成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昏迷程度、膀胱冲洗、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期间插尿管次数为尿路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抗生素使用情况为影响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尿路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针对我院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尿路感染独立风险因素,医护人员应提高防范意识,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减少或避免其发生。
摘要: 目的探讨路径化康复护理对腰椎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腰椎手术患者1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路径化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评分、腰椎功能及康复效果。结果实施路径化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3,7 d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康复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路径化康复护理的应用,可明显缓解腰椎术后患者的疼痛感,提升腰椎功能的恢复进程和康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孕期食物结构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不良妊娠结局孕产妇为研究组,同期50例正常妊娠结局孕产妇为对照组,采用统一拟定的调查问卷统计妊娠期食物结构和使用频次,并将采集数据录入相关性分析软件进行处理。结果研究组坚果禽肉结构、薯类水果结构、腌制油炸结构、速食为主结构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贫血、低体重儿与多频次和不合理饮食结构存在正相关关系(P <0. 05)。结论护理人员应对备孕和已孕者进行孕期饮食结构指导,并根据阶段性母婴营养状况反应水平合理调整膳食计划,降低妊娠合并症所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摘要: 目的探讨激励式早期护理对经阴道分娩初产妇母乳喂养率及产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经阴道分娩初产妇12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激励式早期护理,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率、下奶时间、泌乳量、喂养持续时间、产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 <0. 05),产后下奶时间早于对照组(P <0. 05),每次泌乳量高于对照组(P <0. 05),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激励式早期护理在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中的应用,可提高母乳喂养率,减少产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