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监管范式的转变 下载:78 浏览:495

周仲飞1 李敬伟2 《中国法学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金融科技在提高金融效率、丰富金融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金融风险泛化。传统金融监管范式下的金融规则通常系危机型立法和监管的产物,以"命令和控制"为特征,无法应对金融科技带来的泛金融化、金融风险频发、金融体系内生和外生风险等问题。金融监管范式的转变势在必行。金融监管新范式要求在专门金融监管机构之上建立跨业风险监管机构,防止风险在金融体系内外传递;要求采用适应性监管,在金融立法机构、金融监管机构和被监管机构之间合理分配金融规则制定权;要求采用试验性监管,以应对监管介入的时点难题;要求采用数据驱动监管,对金融科技进行实时或者准实时监管,为解决监管滞后探索新的途径。

重大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演化进程和研究评述——基于工程项目治理系统的视角 下载:62 浏览:367

胡毅1 李永奎1 乐云1 陈炳泉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3期

摘要:
建设指挥部是我国所特有的重大工程组织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我国不同时期的重大工程所采用。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工程建设领域市场化改革发展,建设指挥部开始受到"政府—市场"二元作用并持续演化。通过剖析我国不同时期建设指挥部模式组织演化历程,结合对国内外项目治理研究进展的分析,结果表明:指挥部需要强化顶层治理的功能,加强与项目法人、主要市场交易方的合作互动,构建多元复合、渐进演化、自适应的多层治理系统。并结合重大工程特征和组织能力需求,提出了针对性的适应性能力构建策略。

浅析成长型家庭的未来卫浴空间设计 下载:87 浏览:354

孙晨晨 《中国设计》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对成长型的家庭未来所需求的卫浴空间提出假设和探究,根据一个家庭从刚刚组建到生子,再到养育孩子期间对于卫浴空间使用需求的改变,探讨合理的卫浴空间应具备的特点。本文既从单个家庭成员的成长变化入手,将卫浴产品作为交互节点,纵向分析每个家庭成员的使用需求;又将整个家庭看作一个整体,横向分析卫浴系统内各产品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从而更好地辅助儿童的成长及家庭成员关系的发展,构建新型的卫浴空间概念模型,满足家庭各个时期的生活需求,同时降低资源的消耗,与环境及社会相适应。

特高压联网及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电网动态特性及PSS适应性分析 下载:29 浏览:312

梁纪峰1 曾四鸣1 姜山2 杜晓东1 李晓军1 《中国电力技术》 2020年3期

摘要:
针对华北电网特高压交直流联网及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电网变化,对比分析河北省南部电网特高压联网及新能源接入前后的电网动态特性,分别从丰大、丰小、枯大、枯小4种典型运行方式下分析河北省南部电网现有PSS的适应性,通过采用PSASP软件进行小干扰稳定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现有PSS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丰小方式下部分机组出现了持续的低频振荡,PSS参数无法在全部运行方式下为电网提供强阻尼,导致电网在个别运行方式下存在弱阻尼和负阻尼引发的低频振荡风险,建议加强PSS对多种运行方式的适应性及电网低频振荡风险预控措施研究。

适应性FCM聚类分析对机床立柱温度特征的改进试验 下载:34 浏览:468

李志伟 《中国机械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在实际中加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机床Z方向的加工精度,需准确分析立柱的温度特征,由于立柱热特性样本量复杂,因此提出适应性FCM聚类分析法对立柱温度测点进行合理改进研究,其改进依据为立柱温度及热变形量,通过设置聚类数C的适应性目标分析函数,建立适应性FCM聚类算法可靠性仿真模型,得到温度测点收敛性与鲁棒性较好的多元回归关键测点热误差样本。研究表明:采用对机床立柱预先布置温度测点,通过适应性FCM聚类分析法对温度测点进行合理优化,由此将测点数由7个缩减至3个,同时提高了模型的预测准确性与鲁棒性。该方法为机床热误差测点设计优化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在实际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适应性表征:架构自然认知与人工认知的统一范畴 下载:70 浏览:335

魏屹东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8期

摘要:
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认知科学目前业已发展出计算表征、联结网络和动态耦合说明等研究理论,以及具身认知、嵌入认知、延展认知、生成认知和情境认知等研究纲领。是否存在一种可以统摄这些不同认知理论和纲领的统一范畴或概念框架,这是迄今为止认知科学及其哲学面临的关键性难题。"适应性表征"概念似乎具有统摄各种认知理论和纲领的共通性,能够为复杂的认知现象提供一种方法论,能够合理地说明认知在语境中的形成与演化机制。原因在于,刻画认知的计算、表征、联结、耦合、具身、嵌入、延展、生成、情景化等概念均是语境依赖的,即是在特定语境中对认知现象的不同方面的描述。这种依赖语境的认知说明它们在本质上是适应性表征。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早春糯玉米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77 浏览:438

王春丽 王莉玮 易廷辉 卞京军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2期

摘要:
通过地膜覆盖栽培试验、曝晒试验和填埋试验对5种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和1种普通PE地膜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生育前期,J2、J3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保温效果较其他全生物降解地膜好,白膜保温效果比黑膜好。曝晒和栽培条件下,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特性表现一致。除J5地膜降解过快外,其余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诱导期均在70 d以上,能充分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在土壤中,全生物可降解地膜J2能快速降解。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对玉米生育无明显影响。地膜覆盖玉米产量均高于露地;降解地膜J3的玉米产量最高。权重分析结果表明,J3农田适应性最好,其次为J2,最差为J4。

地空通信传输中空间调制的适应性分析 下载:83 浏览:438

李志明1,2 石荣2 肖悦1 《无线电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空间调制是一种新型多天线传输技术,在隐蔽通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传统空间调制主要集中在地面通信场景下,而极少涉及地空场景应用研究的现状,在对空间调制通信模型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空间调制系统地空通信信道模型,并分别研究了此信道模型中空对地通信传输场景和地对空通信传输场景的信道相关性,以及应用空间调制的适应性。并对上述理论分析的有效性及传输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从而为空间调制在地空通信中的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海峡两岸大学生适应性比较研究——以华南师范大学和彰化师范大学为例 下载:46 浏览:242

陈惠尹1 张敏强1,2 倪雨菡1 霍紫莹1,2 《心理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以华南师范大学及彰化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为被试,抽取大一至大四共440人为预测样本及1493人为正式施测样本,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编制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并通过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两岸大学生适应性情况的差异。结果显示:(1)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由目标规划、学习趋向、人际关系及环境认同4个维度组成,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2)两岸大学生在总体适应性、目标规划、学习趋向及环境认同维度上差异显著;(3)不同专业的两岸大学生适应性差异显著,且校园活动对两岸大学生适应影响显著。

地铁富水漂卵石地层盾构滚刀适应性研究 下载:12 浏览:136

薛俊峰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依托成都地铁6号线尚锦路站至红高路站盾构区间的施工实例,对穿越富水漂卵石地层的盾构滚刀适应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滚刀破岩机理分析及破岩效率评价,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盾构机及刀盘配置进行了优化改造,对滚刀刃宽及滚刀启动扭矩参数进行优化,提高了滚刀对富水漂卵石地层的适应性,降低了刀具磨耗,延长了刀具使用寿命,减少了换刀次数,值得推广应用。

陕南小城镇安置社区地域适应性评价模型与应用研究 下载:46 浏览:345

李伟1 陈大鹏2 向远林3 《中国城镇》 2018年4期

摘要:
2011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对陕南三市深受自然灾害和贫穷困扰的240万群众实施移民搬迁,安置社区的建设成为了搬迁中的重心工作之一。本文以陕南小城镇安置社区为研究对象,建立地域适应性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因子权重并综合各层因子评价标准的判断得出结果。通过分析评价结果,为社区策划与设计提供思路与建议。本研究初步构建一套基于陕南小城镇安置社区的评价标准,以促进安置社区的建设,并帮助居民提高其对社区实际策划、设计、管理的认知。

5G地面移动通信技术在低轨星座的适应性分析 下载:83 浏览:432

孙晨华 张亚生 王力男 赵伟松 《无线电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5G移动通信旨在适应更多的应用场景,与2G/3G/4G网络相比,用更多维度的指标去描述,全新的生态系统,成为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国家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重大项目的推进,低轨移动通信星座备受关注。主要从体系架构融合和地面5G技术适应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低轨移动通信星座系统的网络架构、协议设计以及空口传输体制,对我国未来要建设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绍兴山地古村落的环境适应性分析——以上虞丁山村为例 下载:68 浏览:427

戴美纳1 张懈1 玄峰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4期

摘要:
山地古村落是绍兴地区一种典型的传统民居聚落形式。本文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岭南乡丁山村为例,以自然环境适应性和人文环境适应性作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调研、村民访谈及现状卫星图分析等手段对其村落空间格局和建筑形态与地形、气候及民俗习惯等因素的关联性进行分析,以探究绍兴山地古村落在布局与形态等方面对环境影响因素的应对策略及其所承载的古代匠人的营建智慧。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浙江省关于坡地村镇建设的相关政策与举措,提出山地古村落的营建思想对当下坡地村镇建设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平原河网区中小河流生态护岸植物适应性研究 下载:75 浏览:447

丁飞 吴芸 严妍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8年10期

摘要:
本文以平原河网区格宾网片生态护岸、阶梯式格宾网石笼挡墙、斜坡式格宾网石笼护坡、自嵌式挡土墙、抛石护岸、圆木桩护岸、植生袋护岸、斜坡式植草砖护岸8种生态护岸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不同生态护岸植物覆盖度、植物多样性、植物与护岸的融合性、水质改善效果及景观效果。结果表明:格宾网片生态护岸、阶梯式格宾网石笼挡墙、植生袋护岸植物适应性较好,斜坡式格宾网石笼护坡、自嵌式挡土墙、抛石护岸不推荐使用。

WYD260液压挖掘机高原适应性设计 下载:68 浏览:381

张宇1,2 《冶金技术》 2019年2期

摘要:
依据高原环境电气系统设计原则,从使用现有高压部件采用系统降容方案和使用现有铲斗采用增容方案两个角度,详细分析了高原电气设计的相关重点内容,并给出了WYD260液压挖掘机在西藏现场的高原降容使用依据。电气系统的高原适用性改造将保证了WYD260在西藏巨龙现场的安全可靠运行,也对相关设备的高原性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考虑我国驾驶行为特性的可变限速适应性研究 下载:67 浏览:425

唐一夫 杨海飞 翟学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可变限速技术通过自动化采集交通流运行数据,并按照控制策略实时调整限速值以适应交通流运行的时空变化特征。目前,该技术已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广泛推广,在我国尚未开展大规模的实践应用。以我国驾驶员的驾驶行为特性为主要考虑因素,通过采集城市快速路驾驶员驾驶行为特性数据,标定参数得到符合我国驾驶员行为特性的智能驾驶员(IDM)模型,构建微观交通仿真环境,研究快速路可变限速技术在我国驾驶行为环境下的适应性。仿真结果表明,可变限速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快速路通行效率,但受驾驶行为特性参数差异性的影响,其改善幅度低于国外驾驶环境的快速路交通流。

甘肃14种野生季节变色植物适应性研究 下载:84 浏览:482

陈翠莲1 薛睿1 陈守宪2 张继强1 柴春山1 罗文丽1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9年7期

摘要:
为筛选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适宜在当地城市绿化中应用的野生季节变色植物,将收集到的14种野生观赏植物移栽到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五星坪试验基地开展野生驯化试验。通过连续3年对植物生长季露天形态的观测,采用3种抗逆性平均指数分别对14种野生季节变色植物的整体抗寒性、耐热性和抗病虫害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少齿小檗、槲栎和马桑抗寒性较差,在试验区无法顺利越冬,需要采取防寒措施;沙梾耐热性较差,在试验区无法安全越夏,需要采取遮阴措施;其余10种抗寒性和耐热性较强的植物抗病虫害能力均较强,其中血满草相对较差,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植株上有蚜虫,但总体上数量较少,植株受害轻,对生长及观赏性状影响不大。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的乡村聚落韧性评价——以河南省汤阴县为例 下载:79 浏览:454

岳俞余1 高璟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3期

摘要:
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应对我国乡村聚落环境污染、经济衰退、人口流失、社会结构瓦解等问题,实现乡村聚落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下乡村振兴的迫切目标。本研究通过对韧性理念及乡村聚落韧性的研究,以适应性循环理论为基础,提出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的乡村聚落韧性的实证分析框架。文章以河南省汤阴县非城镇建设区内的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构建汤阴县乡村聚落社会生态系统发展演变的评价体系,通过对汤阴县5个典型乡村聚落30年来各个关键指标的演变趋势研究,判断乡村聚落各个子系统的发展演变阶段与路径,研究外部干扰下汤阴县乡村聚落韧性特征和相对韧性值,从而提出韧性乡村聚落的培育策略。

离子水驱技术油藏适应性分析及驱油效果评价研究 下载:65 浏览:367

张成明 齐梦 杨玉梅 魏微 《能源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离子水驱是以离子匹配精细水驱的一项低成本驱油技术,2016年在J油田开展了国内首例离子水驱技术先导试验,2017年离子水驱试验初见效果,实现有效控制产量递减,稳油控水的作用。在推进离子水驱技术研究的进程中,通过场试验及室内实验相结合,明确离子水驱油机理,给出了离子水体系的适用条件为:原始/目前采出液总矿化度≥1 0000 mg/L,原油胶质沥青质含量≥10%,二价阳离子总浓度≥100 mg/L,且最好以二价阳离子为主,例如Ca2+,而在油藏适应性上发现,离子水驱技术适用于低渗油藏,可在渗透率≥1 m D的条件下实现连续注入,提高油藏采收率,此次先导试验为离子水驱技术在油田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传统零售企业可以采用互联网技术导向吗?——传统产业中企业提高适应性能力的机制 下载:58 浏览:259

鲁成1,2 汪泓1,2 刘尊礼2 陈洁1 《管理与科学》 2018年6期

摘要:
缺乏互联网技术基础的传统零售企业是否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导向提高企业适应性营销能力?以实体零售业产业变革为依托,构建互联网技术导向与适应能力关系模型。实证揭示互联网技术导向对适应性营销能力的作用和机制:传统零售业的互联网技术导向推动适应性营销能力是通过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为传统产业的技术转型和适应性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依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