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不同麻醉方法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皮质醇,IL-6影响程度分析 下载:322 浏览:3755

乔建军 窦雪艳 吴星明 马伟强 王艳玲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在宫颈癌根治术中采用不同麻醉方法对于患者血清皮质醇(COR)以及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情况。方法:病例抽取时间为2012年1月~2021年12月,地点为我院,诊断结果均为宫颈癌,术式均为择期宫颈癌根治术,病例数量60例,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为30例,观察组患者术中麻醉方式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术中麻醉方式为靶控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对于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苏醒情况以及围手术期的血清COR、IL-6水平等进行对比。结果:手术后1h、1d以及3d的VAS评分2组相比均差异甚微P>0.05;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呼吸恢复、拔管、呼之睁眼以及定向力恢复等各项时间均为观察组较短P<0.05;T0时2组血清COR、IL-6水平相比差异甚微P>0.05,与对照组相比T1、T2以及T3时血清COR、IL-6水平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在宫颈癌根治手术中给予患者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更有利于提升整体麻醉质量,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加快患者术后苏醒,且能够降低对血清COR、IL-6水平的不良影响。

不同给药方式对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麻醉效果的影响 下载:332 浏览:3359

乔建军 窦雪艳 吴星明 马伟强 王艳玲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给药方式对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3月-2022年5月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共102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两组均给予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其中,对照组51例的产妇给予单向注射,观察组51例给予双向注射。比较两组麻醉前、麻醉后即刻、麻醉后5 min、麻醉后15 min、手术结束五个时间点中的心室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镇痛效果评分、新生儿1分钟和5分钟阿氏评分、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麻醉前、麻醉后即刻、麻醉后5 min、麻醉后15 min、手术结束五个时间点中的心室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补液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1分钟和5分钟阿氏评分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给药方式对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麻醉效果的影响大,其中,双向注射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相对于单向注射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镇痛效果好,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牵拉痛等不良反应。

不同保温措施对宫颈癌患者麻醉恢复期体温变化的效果分析 下载:327 浏览:3661

乔建军 窦雪艳 吴星明 马伟强 王艳玲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保温措施对宫颈癌患者麻醉恢复期体温变化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21年12月80例宫颈癌手术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棉被保温措施,观察组实施全方位保温措施。比较两组术中应激、术中平均体温、清醒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干预满意度、麻醉恢复期体温。结果:观察组术中应激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低体温、躁动、寒颤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清醒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干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麻醉恢复期体温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宫颈癌手术患者实施全方位保温措施效果确切,做好保温措施,有利于减少术中的不良应激,减少低体温的发生,提高麻醉恢复期体温,缩短清醒时间和复苏室停留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