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综论偏晶合金的制备技术:外场下凝固、快速凝固及激光技术 下载:89 浏览:418

谢敏1 王梅丰2 戴晓琴1 雷剑波1 王春霞2 周圣丰1 《新材料》 2019年3期

摘要:
当偏晶合金液过冷至液相分离温度(Tsep)以下时,进入亚稳态难混溶区间,由单一液相分离成两个液相:L1(主体液相,质量分数大于50%)与L2(次生液相,收缩成液滴)。微观组织演化呈现三个阶段:(1)相分离自发进行阶段;(2)主体相合金熔体进入结晶过程;(3)残余的次生相合金熔体进入凝固阶段。尤其是当次生相凝固后弥散分布于主体相基体内时,偏晶合金具有高强、高导以及高耐磨性能,其在航空航天和汽车等工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长期以来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偏晶合金组织结构特征有两种,即第二相弥散型和核/壳结构型。然而,常规凝固条件下,制备的偏晶合金极易形成严重偏析或分层组织,导致制备大块匀质偏晶合金变得困难。为了深入研究偏晶合金液相分离行为,以及微结构特征对偏晶合金性能的影响,研究者提出了许多制备偏晶合金的方法。早在1958年,液相分离现象就在Cu-Fe偏晶合金中被发现,当即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为了制备组织均匀和性能优异的偏晶合金,开发了许多外场作用下的偏晶合金制备方法,旨在消除常规重力场下熔体对流造成的凝固组织偏析、位错、空洞等缺陷。例如,在微重力场条件下,对流作用减弱,可制备接近无偏析的凝固组织;在电磁场条件下,实现了对材料工艺过程的控制和材料组织与性能的改善;在直流磁场和电场交互作用下,熔体流动得到抑制,实现了电磁搅拌控制凝固;在交流磁场和电场交互作用下,实现了电磁搅拌和电磁悬浮,达到减小偏析和改善组织结构特征的目的;在超声场作用下,实现了材料无容器凝固。此外,快速凝固是一个典型的非平衡相变过程,可以消除合金的溶质偏析,获得常规凝固条件下无法获得的成分、相结构和显微组织,显著提高合金的强度、塑性、韧性、延展性和磁性等。为深入了解各类偏晶合金的制备方法,本文主要从外场下凝固、快速凝固、激光技术角度综述了偏晶合金的各种凝固制备工艺和研究方法。

膝关节损伤诊断中行核磁共振(MRI)检查的临床效果 下载:197 浏览:1540

陈文婷 雷剑 《临床医学杂志》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本文研究膝关节损伤诊断中行核磁共振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选择2019年2月到2021年11月,研究对象:我院收取的10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以及100例非膝关节损伤志愿者。对所有患者分别予以核磁共振检查以及CT检查。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不同检测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以及不同损伤类型检出率等数据。结果 核磁共振检查在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等方面数据高于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准确度:197/200(98.50%),CT检查准确度:181/200(90.50%),P<0.05。核磁共振检查针对不同损伤类型准确率高于CT检查,P<0.05。结论 在针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工作中,为患者予以核磁共振检查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度,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可靠的参考数据,可以有效鉴别出不同膝关节损伤的具体情况,建议在实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予以推广使用。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