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硅肥对冬小麦磷素吸收转运的影响 下载:67 浏览:474

张译文1 孙昭安2 李孟1 石岩1 《中国土壤》 2019年5期

摘要: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硅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济麦22)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比例,磷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酸钾肥料促进作物对P的吸收与利用,从而促进小麦生长和提高生物量;在适宜的硅酸钾肥料施用量90 kg hm-2下,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分配表现出最优,不适宜的硅酸钾肥料施用量将不利于穗形成期干物质在穗部的优先分配;小麦总硅吸收量与总磷吸收量呈显著线性相关;穗中13.8%~28.3%的磷素是靠秸秆转运而来,施硅肥显著促进了磷素在穗的累积,且累积量随着施硅肥增加而降低,各施硅肥处理的磷素转运效率在36.6%~44.3%之间,随着施硅肥量增加而降低。本研究表明,在土壤酸化严重的胶东地区,推荐T2处理(90 kg硅酸钾hm-2),能取得较好的小麦增产效果。

不同菌剂及发酵时间的花生壳基质对矮牵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下载:80 浏览:470

盖旭 李伟 刘庆超 刘庆华 王奎玲 《中国土壤》 2018年8期

摘要:
以矮牵牛为试验材料,分别以添加EM菌、粗纤维降解菌、金宝贝复合菌剂三种外源微生物后不同发酵时期的花生壳材料为栽培基质,以本土菌群不同发酵时期为对照,对矮牵牛在不同处理基质中的生长发育进行检测,从而从生物学角度研究添加外源微生物及不同发酵时间对花生壳基质腐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外源微生物可以有效改善基质理化性质及矿质营养;添加EM菌处理发酵腐熟时间最短,为30 d,添加粗纤维降解菌的处理次之,CK组发酵腐熟时间最长,为75 d。栽培试验结果显示:接种生物菌剂能明显促进矮牵牛生长,其中接种粗纤维降解菌并发酵30 d的处理,株高、冠幅、叶面积等显著高于同期其他处理及CK组,其形态综合评价指数最高,为0.714,但始花期及单株着花量均显著低于CK组处理,且随着发酵的继续,矮牵牛的生长有下降趋势;各处理叶片生理指标差异不显著,矮牵牛生长代谢均表现出稳定的状态,生长发育正常。综合基质理化性质变化、形态综合评价指数以及叶片生理指标,接种粗纤维降解菌并发酵30 d的花生壳基质毒性较小,可以作为营养生长栽培基质使用。

中国科技研发领域PPP政策的演变历程、原因及其优化对策 下载:56 浏览:405

辛德树1 迟凤玲2 李敬锁1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5期

摘要: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形式被看作是中国科技研发领域PPP模式的雏形,基于此,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研发领域PPP政策的演化为4个阶段:不允许企业列支研究经费、允许并鼓励企业从事研发、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企业平等参与的PPP模式等阶段。在分析其演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科技PPP政策的优化对策。

历史再现——恭王府建筑群的修缮复建研究 下载:90 浏览:503

郭佩艳1,2张壮3,4刘庭风1 《中国建筑》 2019年3期

摘要:
恭王府是清代王公府邸中经修缮复建后,现存最完整且对社会整体开放的王公府邸。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整理、现场调研及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恭王府中建筑群的修缮复建状况进行了梳理总结。通过总结发现,在恭王府整体修缮中,少量已经不存在的建筑进行了原址复建;大部分建筑在保持建筑主体不变的情况下,对建筑进行了木构件防腐加固、彩画修复、门窗补配等恢复性修缮;部分建筑内容在修缮中进行了原状保留,展现其历史原貌。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整个府邸及花园建筑群的修缮复建过程中,秉承了"恢复历史原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修复原则,真实地再现了恭王府的原貌,修缮复建的过程符合文物保护法的保护原则。

关于当前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下载:64 浏览:445

孙洁 刘录敬 陈晓明 《农业研究进展》 2020年9期

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日益推进,环境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形势依然严峻,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找到有效解决路径,进而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温度对魁蚶能量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496

薛素燕1,2 王金叶3 李加琦1,2 敬坤1 李阳1 徐涵1 毛玉泽1,2 方建光1 《水产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魁蚶能量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对不同温度水平(20、23、26和29°C)的响应。结果显示,魁蚶的摄食率和排粪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温度显著影响魁蚶摄食率,而对排粪率的影响不显著。魁蚶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均显著受温度影响。通过建立能量收支方程,发现温度影响魁蚶的能量分配,20°C魁蚶呼吸能占13.71%、排泄能占1.89%、排粪能占22.94%、生长能占61.47%,但是超过20°C,摄食能显著减少,生长余力甚至出现负值。方差分析表明,温度对魁蚶的摄食能和生长余力均具有显著影响。魁蚶外套膜、鳃和肝胰腺的抗氧化酶活性分别在实验开始后的0、4、8、12、24、48和72 h取样检测,在20~29°C,魁蚶体内的T-AOC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29°C温度下的T-AOC均低于其他温度组。短期内的高温刺激能够促使SOD和CAT活性升高,但超过24 h其组织中的SOD和CAT活性降低,其中鳃和肝胰腺的SOD和CAT活性受温度影响显著,而外套膜受温度影响不显著。GST活性在4~12 h内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升高,而在24 h后,尤其当温度升至29°C时,GST活性显著下降。本研究推测,高温对魁蚶的能量代谢及免疫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这可能是夏季魁蚶死亡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魁蚶的适宜温度狭窄,建议在魁蚶养殖生产中,水温应低于23°C,超过26°C会导致机体大量的能量消耗。

三疣梭子蟹B型清道夫受体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细胞、组织分布 下载:89 浏览:509

杨宁2 周素明1 王国良1 刘顺1 李猛1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2期

摘要:
B型清道夫受体是清道夫受体超家族成员,可识别多种配体,在机体脂类转运及免疫防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深入研究三疣梭子蟹B型清道夫受体(Pt-SRB)的功能,本实验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构建了Pt-SRB胞外结构域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获得了重组蛋白rPt-SRB。利用亲和层析方法获得纯化的rPt-SRB,并将纯化rPt-SRB蛋白免疫大鼠获得抗rPt-SRB重组蛋白免疫抗血清以用于后续研究。SDS-PAGE检测发现,体外诱导表达重组rPt-SRB以包涵体的形式出现在大肠杆菌BL21裂解液的沉淀中,分子量大小约为49.18 ku。Western-Blot分析表明,大鼠抗rPt-SRB血清能与rPt-SRB特异性结合。本实验还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对Pt-SRB在三疣梭子蟹血淋巴细胞的定位及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Pt-SRB在三疣梭子蟹消化道、肝胰腺、鳃、心脏、肌肉组织中均有分布,但不同组织中Pt-SRB的分布不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绿色荧光信号在消化道及腺体结缔组织中较强,另外在肝小管上皮、鳃丝上皮细胞中亦有较强的阳性信号,表明PtSRB蛋白在上述组织结构中分布较广;在血淋巴细胞中,绿色荧光信号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在细胞核中没有明显荧光信号,提示Pt-SRB在三疣梭子蟹血淋巴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上表达。本结果将为三疣梭子蟹B型清道夫受体蛋白的生理及免疫学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

大学数学类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 ——以青岛农业大学线性代数教学为例 下载:194 浏览:1969

徐英 刘振斌 赵静 《农业研究进展》 2022年1期

摘要:
针对大学数学类课程融入课程思政这一问题,以青岛农业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思政建设为依托,分析了大学数学类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特点,并对我校线性代数课程的建设发展历程、课程体系及课程思政内容进行了介绍。重点是通过六个与章节相关的思政案例,深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为线性代数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将正确地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渗透进学生的心田。

再探“宇宙伦理的道德规范体系”所指 下载:247 浏览:2346

殷杰 房桂芝 《国学研究》 2021年9期

摘要:
“宇宙伦理的道德规范体系”指宇宙人类处于宇宙大系统中应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的一系列准则。包括各适人星系的人类个体、团体和宇宙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与人类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从“道”—宇宙规律;“人、地、天、自然”四个维度;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结合当代宇宙生命科学等去诠释,归纳总结为:遵循宇宙规律原则;相容相亲、和平共处原则;遵循“大宇观”原则;遵循宇宙意志——“天人合一”原则;遵循保护宇宙生态环境原则;遵循生死与共、永恒循环原则。

面向新工科背景的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研究 下载:62 浏览:599

张小梅 宋宁宁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是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就《环境微生物学》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改革探索,以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首饰设计课程中应用研究 下载:332 浏览:2251

​侯晓晔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10期

摘要:
传统的首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以教师主导进行授课,这种模式学生被动学习,效率较低,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创新性。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有着实践性强、适用度高等优秀特点,因此于2019年将其融入到首饰设计课程的教学中,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增强了同学们的专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新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在统战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324 浏览:2967

赵磊 《数据与科学》 2021年2期

摘要:
大数据时代统战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统战成员的多样性、复杂性都给新时代统战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分析大数据与统战工作结合的可行性,并且就统战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提升统战工作效率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统战智库建设,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下载:84 浏览:928

​辛永训 陈秀荣 王忠锐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4年8期

摘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推陈出新。信息论与编码课程作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等专业的基础课,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而该课程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抽象复杂、教学枯燥乏味、内容陈旧且与实际脱轨等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模式创新、考核模式改革等几个方面,研究了教学改革方案,将课程内容与前沿技术热点相结合,建设线上平台,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和综合考核模式,融入思政元素,为本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提供新参考。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