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首诊于眼科的急性双眼盲原因探讨 下载:64 浏览:367

侯艳丽 黄映湘 王艳玲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对以双眼视力突然下降至盲为主诉、并首诊于眼科的患者进行病因分类及预后观察。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间就诊于北京友谊医院眼科急诊,以双眼突然视物不见为主诉的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男性6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79岁,双眼视力无光感4例,光感至0.01者3例,0.01<0.05者4例,双眼视力损伤不等1例:右眼手动/30 cm,左眼0.05。6例瞳孔对光反射正常,6例患者瞳孔对光反射消失。诊断:双侧枕叶脑梗死2例,双眼球后视神经炎2例,垂体瘤卒中1例,一氧化碳中毒性皮质盲1例,癔症性黑朦2例,放疗性视神经病变1例,脑膜转移癌1例。肝性皮质盲1例,Leber病1例。结论双眼骤盲是眼部少见的症状,病因多样,涉及眼科及神经科,除外伤及医源性损伤视路损伤外,本文双眼骤盲归因于:各类原因造成的皮质盲、急性双侧视神经病变、恶性肿瘤、心因性盲等。眼科医师应具备分辨能力,争取早期治疗的时机避免至死致残。

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 下载:21 浏览:383

勾宝华1 关惠敏1 高立研1 丁冰杰2 毕研霞2 2019年9期

摘要: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高危人群患GDM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GDM高危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建立微信公众号进行GDM健康宣教和答疑、体重的监测与指导、定期随访、营养科医生指导等。对照组接受常规产检护理。所有研究对象发放孕期保健手册,参加至少1次"孕期营养与体重管理"课程,并发放"生活习惯及膳食调查表",填写后回收。随访研究对象直至分娩。记录并比较两组糖耐量筛查试验血糖值、孕前BMI、孕期增重、GDM发病率及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GDM发病率为19.9%,对照组GDM发病率为3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孕期增重低于对照组,巨大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剖宫产率和早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GDM高危人群发展为GDM,减少孕期体重增长,降低巨大儿发生率。

疏血通对脑梗死小鼠侧支循环形成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 下载:88 浏览:543

​杨佳1 邱占东2 邓刚2 方瑜3 李大勇3 张苏明2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探讨疏血通对脑梗死小鼠侧支循环形成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8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n=6)、疏血通组(n=26)及对照组(n=26),后2组用血管电凝法构建小鼠远端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dMCAO),造模后30 min分别经腹腔给予疏血通注射液(1.5 mL/kg)和等量生理盐水,每12小时给药1次,连续3d。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评估脑梗死后1 d时小鼠梗死灶体积;采用粘条去除实验评估小鼠脑梗死前及脑梗死后第1、3、7、14、21、28天的感觉运动功能;采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系统监测脑梗死前及脑梗死后第1、3、7天脑血流变化及侧支循环形成情况(以标准化区域脑血流值(SrCBF)为评估指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梗死后第7天侧脑室下区和梗死灶周边区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BrdU/人层黏连蛋白(Laminin)双标阳性细胞数目、微血管密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梗死后第1天总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疏血通组小鼠脑梗死后第1天的梗死体积明显缩小;脑梗死后第3天、第7天SrCBF值显著增高;脑梗死后第7天侧脑室下区和梗死周边区BrdU、BrdU/vWF及BrdU/Laminin双标阳性细胞数目、小血管密度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学实验表明,2组小鼠接触及移除黏附物能力逐渐恢复,脑梗死后第1天起疏血通组接触时间及移除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后第1天,与对照组比较,疏血通组小鼠梗死灶周边组织p-AKT及VEGF的表达均显著增高,MPO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能够促进小鼠脑梗死后侧支循环形成,增强脑血管储备能力。

预防性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效果分析 下载:133 浏览:1567

王丽娜 《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3期

摘要:
目的观察夜间低血糖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来院就诊的9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就诊序列号单双分组法将入选者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观察并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和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系统分析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73.91%(P<0.05);观察组夜间低血糖总发生率为6.52%,低于对照组的36.96%(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并发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前景更为广阔,值得临床推广。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