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现实主体的生成:从欲望到需要 下载:45 浏览:313

毛林林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对比于当代哲学的欲望理论,马克思的欲望与需要理论仍有其难以逾越的高度,从而值得认真研究发掘。本文从黑格尔的欲望结构入手分析欲望主体的生成机制及其困境,从中引导出费尔巴哈如何以感性为桥梁将抽象的理性主体转变为感性的存在主体的逻辑,在此基础上阐述并论证马克思基于欲望发展出的、具有直接维持生物生命存在的现实性和指向人自身能力自由发展的理想性双重层面的需要理论,以及以此为基础发展出的实践目的论相较于其他理论的优越性。

论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词”与“物”——以《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为研究文本 下载:66 浏览:491

陈广思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是一个被忽略的马克思语言哲学文本,它提出了命名活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通过这种原则,我们能够很好地理解马克思对词与物的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瓦格纳犯下的"语言游戏"和"按词造物"两个错误的批判,这两个错误实质上都是人的知性思维试图通过词和语言来操控物和物的世界的表现。强调命名活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能够让我们克服知性思维的这种本能冲动,避免犯下与瓦格纳相类似的错误。这是使词获得它的现实有效性的重要原则。借此,我们能够在学理上和文本上为发展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做出贡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马克思哲学的运用路径研究 下载:119 浏览:1266

郭海娜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5期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而马克思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哲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和运用现状,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马克思哲学的运用路径,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发展。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