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约与自主:民国时期大学导师制的历史考察(1938-1946年) 下载:47 浏览:251
摘要: 民国时期,教育部为了矫正教育偏于知识传授而忽于德育指导的弊端,在全国大学普遍施行导师制。但因制度设计上的缺陷、训育的加入以及对导师指导的干涉,导师制实施之初就受到抵制。后随着国民党"一党专政"与"党化教育"的加强,国民政府开始对导师制实施监管,导师制政治化意蕴与训育化倾向愈加明显,诸多大学迫于行政上的压力,逐渐改变先前导师制的探索方向。随后大学内部矛盾重重,学潮频发,导师制最终难以为继。民国时期大学导师制虽不是一个成功案例,但仍为我们当前本科导师制留下了诸多启迪。
校本课程开发:教育学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教学改革研究 下载:77 浏览:334
摘要: 实践课程设置比例偏低、课程实施缺乏创新实践,课程评价实践导向流于形式是导致教育学本科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缺乏的重要原因。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从变革高校教育学专业的课程教学入手,亦即将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融入教育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之中,因为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关心教育生活的发现力、探究教育问题的创造力以及解决教育问题的行动力。为了有效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在教育学本科专业必修课中增设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比例,引导学生参与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以及倡导以能力培育为主的教学评价方式。
![]() |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
![]() |
联系电话::00852-39622725 |
![]() |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
![]() |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