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双向直接投资协同发展对中国资源错配的影响 下载:53 浏览:406

杨校美1 肖红叶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利用2003-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双向直接投资协同发展对中国资源错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向直接投资协同发展会显著降低中国整体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但该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性。同时,双向直接投资协同发展对中国资源错配的影响存在阶段性特征:当人均收入水平低于19821元(2007年以前)时,双向直接投资协同发展未对中国资源错配产生显著影响;当人均收入水平大于19821元小于49542元(2008-2014年)时,双向直接投资协同发展可以缓解资本错配,但对劳动力错配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当人均收入水平大于49542元(2015年以后)时,双向直接投资协同发展有利于改善资源错配。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双向直接投资协同发展通过提高金融深化水平和劳动力成本,进而缓解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

基于空间视角的中国省际OFDI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研究 下载:52 浏览:328

赵鑫磊 何蓉蓉 《金融研究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本文采用空间自回归模型研究OFDI、FDI、国内研发支出、人力资本水平等要素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并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整体来看,OFDI、FDI等要素促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其余要素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不明显或者为抑制作用。分区域看,东部地区的OFDI并未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促进作用,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和政府干预能力起到较强的促进作用;中部地区OFDI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明显,人力资本水平对推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重要作用;西部地区的OFDI、政府干预能力、人力资本水平等要素均对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不同程度的正向促进作用。

东道国金融风险对中国OFDI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 下载:120 浏览:808

黄璞熙 《金融研究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东盟各国的直接投资呈现持续上升态势。然而,由于东盟国家多是发展中国家,部分国家金融体系结构尚不完善,较为依赖外部资金,缺少风险管理机制,导致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受到金融风险的制约。本文基于金融风险相关理论和实物期权理论,以2004-2021年东盟国家经济金融运行数据构建金融风险指标体系;基于Zephyr和FDI Markets数据库,从微观企业视角,构建实证模型分析东道国金融风险对中国企业在东盟直接投资规模和决策的影响,探讨作用渠道,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