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应对SARS疫情冲击的经济政策及其启示 下载:64 浏览:461

王梅梅 赵学军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2003年,为应对SARS疫情的冲击,政府及时出台了多项经济支持政策。在财政政策上,减轻企业的税费负担,扶持企业生产,政府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对民航、旅游、商贸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给予阶段性贷款贴息。在金融政策上,中央银行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维持适度充裕的流动性。金融机构对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延展债务,确保其正常经营。这些支持性经济政策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复苏。但支持性经济政策也存在一些后遗症,固化甚至是强化了当时亟待完善的经济结构,造成了资源环境的巨大浪费,迟滞了长期发展的战略计划。当前中国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已远远超出当年的SARS疫情,但应对SARS疫情的经验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月基SAR仿真成像研究 下载:80 浏览:467

谷昕炜 陈杰 杨威 王鹏波 《无线电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月基合成孔径雷达(Luna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Lunar-SAR)能在较短的观测周期获得全球性的大尺度观测图像,其概念自被提出之后便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介绍了月基SAR与传统星载、机载SAR的不同,分析了超长传输距离、月球半径、天体章动和平动等因素带来的影响,结合实际地月相对运动参数完成了月基SAR回波信号仿真。对回波仿真数据进行BP成像,成像结果验证了月基SAR的可行性。对本研究的贡献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SAR图像舰船自学习检测算法 下载:83 浏览:463

楚博 策文 义红 陈金勇 《无线电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传统的舰船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恒虚警检测(CFAR)和机器学习类算法,其中CFAR舰船检测容易受噪声影响,检测结果过分依赖参数与海杂波模型的选择,准确率低并且鲁棒性较差。简单的阈值判定方法由于特征单一,对舰船目标描述性较差,机器学习算法需要对已有数据库中舰船数据进行训练,准确度较高但检测周期过长,更新较慢,无法满足现代战争的快速反应、实时更新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自学习算法,对感兴趣目标提取形态学、灰度和轮廓等多种特征,通过对多特征阈值判定方法对相似舰船目标进行检测,可实现对战场突发状况与未知目标快速反应能力的同时保证较高的检测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检测算法相比传统方法的查全率提高了10%,虚警率降低了4%,并且实现了单幅运行时间的大幅度缩减。

基于Faster-RCNN和多分辨率SAR的海上舰船目标检测 下载:85 浏览:464

胡炎 单子力 高峰 《无线电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由于海洋表面微波散射情况复杂,强海洋杂波的后向散射往往高于舰船,导致传统舰船检测算法适应能力有限,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舰船智能检测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将卷积神经网络(CNN)应用于SAR海上舰船目标检测。选取高分辨率Terra SAR-X与低分辨率Sentinel-1A卫星SAR图像。通过SAR仿真分析了不同分辨率下海杂波的特点,据此分析了针对SAR图像的CNN网络结构设计的基本需求。通过分辨率归一化制作混合数据的训练样本集,在Faster-RCNN框架下设计并构建了一个仅3层卷积神经网络用于特征学习,以防止模型过拟合。实验选择了4种不同海洋杂波环境的宽幅SAR图像进行测试,均获得了较好的检测结果。表明提出的多分辨率归一化方法结合卷积神经网络的SAR舰船检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应用于微测辐射热计的12位SAR ADC的设计 下载:17 浏览:409

黄伟奇 唐祯安 《传感器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针对红外探测微测辐射热计的应用,设计了一种12位全差分高速低功耗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SAR ADC)。该设计采用了新型的电荷重分配型数模转换器(DAC),通过对高位码字(MSB)段与低位码字(LSB)段采用两种不同参考电压的方案,使电路在保证性能的同时降低功耗与面积。电路基于CSMC 0.18μm CMOS工艺,对模数转换器整体进行仿真,当采样频率为5 MSPS,输入频率为195.3 kHz的正弦波信号时,输出信号的无杂散波动态范围(SFDR)为74.1 dB,有效位数为10.66 bit,功耗为200μW,品质因数为24 fJ/conversion-step。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蔚县地面形变监测 下载:73 浏览:483

仝云霄 高井祥 陈宇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7期

摘要: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在城市地表形变监测中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低成本、空间连续监测等优势。以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为研究区域,获取了20景TerraSAR-X影像,分别采用PS-InSAR和SBAS-InSAR两种时序技术得到了蔚县城区2015年6月9日到2016年1月4日期间地面平均沉降速率,结果表明,两种时序InSAR技术监测沉降结果具有很高一致性,而且相关性较高,达到0.9以上,城区中心发生了比较严重的地表沉降,形成了一个明显的沉降漏斗,沉降速率达到了30mm/a,地下水的严重开采以及建筑物的加速构建是引起该区域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该研究可以为城市地面沉降治理、整体规划等提供参考意义。

三维场景SAR射频仿真技术研究 下载:58 浏览:484

刁桂杰1,2 倪虹2杨亮2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0年2期

摘要:
三维场景合成孔径雷达(SAR)射频仿真对于SAR系统调试、SAR信号处理算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SAR射频回波信号仿真是SAR射频仿真技术的核心。结合SAR回波模型,在SAR射频仿真总体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维场景SAR射频回波实时仿真方法,根据SAR雷达平台飞行航迹信息实时计算成像场景后向散射系数、雷达与目标距离、遮挡因子、天线方向图加权因子等关键参数,实现了三维场景的SAR射频回波信号实时模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海上舰船目标的ISAR成像分析与研究 下载:67 浏览:518

肖战牛 刘浩亮 高青松 《海洋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线性调频步进信号的特点,提出了利用线性调频步进信号对海上慢速运动舰船目标进行二维成像的方案,给出了目标成像的具体步骤并分析了雷达信号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最后利用Matlab对部分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并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SAR雷达平面目标欺骗干扰算法仿真研究 下载:53 浏览:467

郑美芳 杨林森 赵恒瑞 《天线研究》 2021年4期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一种SAR雷达平面目标欺骗干扰回波信号产生的方法。为了得到平面目标欺骗干扰的数学模型。首先总结了SAR雷达点目标回波的数学模型,进而推广到了平面目标回波的数学模型,利用该回波模型即可模拟生成平面目标欺骗干扰回波信号。在仿真实验中,通过对比SAR雷达原始回波信号的成像结果和叠加了平面目标欺骗干扰信号后的成像结果,明显地可以看出后者成像结果中存在欺骗干扰,验证了本文中平面目标欺骗干扰回波信号产生方法的正确性。

SARS-CoV-2病原学特点、实验室检测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下载:85 浏览:513

赖媛媛1 王宇婷1 陈家倪1 齐军1 何振业2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8期

摘要:
2019年12月,武汉市首次发现多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目前COVID-19已成全球蔓延趋势。COVID-19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及较高的病死率,快速、准确的实验室检测对其诊疗至关重要。但COVID-19患者的临床样本具有潜在致病性和高传染性,为降低实验室人员感染风险,文章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病原学特点、实验室检测及生物安全防护相关措施作一综述。

利用多普勒频移反演ASAR海表面流速 下载:73 浏览:359

候富城 孟俊敏 张晰 孙丽娜 《海洋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为研究中小尺度的海流,以美国西海岸附近海域为研究区域,采用欧空局ENVISAT ASAR IMS数据,首先利用频谱拟合法计算得到影像的多普勒质心;再通过影像的多普勒系数和斜距时间去除卫星与地球之间相对运动产生的多普勒频移,最终得到海表面多普勒质心异常.同时利用布拉格散射模型去除了布拉格波的影响,利用CMOD5模型计算海表面风场,根据风场与雷达视向速度的经验关系去除海面风场的影响,经空间投影,最终得到雷达径向的海表面流速,反演的流速主要分布于-0.3~0.6 m/s.利用研究区域附近的岸基高频地波雷达(HF-ra-dar)数据验证反演结果精度,结果表明,在HF-radar流速与ASAR反演流速-0.2~0.2 m/s差异范围内的标准误差和相关系数分别为0.1 m/s和0.81,反演结果与真实流速较为接近.ASAR反演流速和HF-radar流速结果均表明,在研究区域存在自西向东的沿岸流,最大径向流速达到0.6 m/s.因此,本文所使用的海表面流速反演方法准确有效,适合于中小尺度海流流速的反演.

基于"双冒泡法"的SAR影像冰山识别 下载:65 浏览:380

舒苏1 柯长青1 周兴华2 唐秋华2 汪献义3 李海丽3 《海洋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利用威德尔海区域2016年的Sentinel-1A SAR影像数据,采用"双冒泡法"的sigma-on-mu探测器探测冰山边缘区域,并通过对边缘像元进行交换排序和凸显最大像元的方式识别冰山.以人工识别法为基础,通过与自动识别法的对比,定量地分析了"双冒泡法"的识别偏差.研究结果表明,"双冒泡法"识别的冰山线性尺寸和面积等信息中纵横向最大长度分别为24.52 km和11.16 km;面积为220.8336 km2;单体识别偏差率为2.87%,低于自动识别法(7.5%);平均偏差率为2.48%,亦低于自动识别法(7.27%).同时,基于"双冒泡法",提出了较小冰山边界的手动分离法(像元 ≤100),与自动识别方法相比,该方法的手动分离以具体的像元边界为基准,提高了对较小冰山的识别精度.

基于SAR图像雨团足印的海面风向提取方法 下载:78 浏览:507

叶小敏1,2 林明森1,2,3 梁超1,2 邹亚荣1,2 袁新哲1,2 《海洋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利用地球物理模式函数进行SAR海面风速反演时,需以风向作为地球物理模式函数的输入。本文应用了一种利用SAR图像上雨团足印顺风一侧比逆风一侧明亮的图像特征的海面风向提取方法,以进行海面风速反演。4景RADARSAT-2卫星SAR示例数据风向提取结果相对于ASCAT散射计的风向均方根误差满足不大于16°。分别以本文方法提取的风向和ASCAT散射计风向作为输入,利用地球物理模式函数CMOD5进行海面风速的SAR反演,两者的风速反演结果基本一致,其均方根误差差值不超过0.3m/s。本文利用SAR图像雨团足印信息的风向提取方法准确可靠,可应用于SAR海面风速反演。

热力管道中旋转补偿器的应用及建模 下载:344 浏览:1785

卢渝文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2年9期

摘要:
阐述了旋转补偿器的结构原理及在热力管道补偿中的应用。在应力计算软件CAESAR II中建立了旋转补偿器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双刚度原理可以对旋转补偿器进行模拟,为相关热力管道的应力计算提供了参考。

雷达卫星自动成图的精密干涉测量关键技术研究 下载:242 浏览:2949

张亚玲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1年11期

摘要: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雷达卫星自动成图的精密干涉测量技术进行研究,该测量方法所采用的技术为合成孔径雷达千涉技术,对该技术进行应用可以获取高精度的地形信息,因为获取的地形信息精度高因此现在已经成为目前为止测量效果最好的全球测图技术之一。文章中所提到的精密精密干涉测量系统技术中主要的三大技术为测量检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以及数据后处理技术。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为6景覆盖陕西地区的TanDEM-X数据,对该技术进行处理,最终经过对该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精度为5.07m且低相干面积是0.8平方千米的DEM数据,该数据为我国全球测图工作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参考,希望可以推动我国全球测图技术工作可以在该技术的支持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