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数学这门学科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要想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就必须找到学习技巧将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思维导图就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之一。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生学的学习效率、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培养期其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思维导图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良好途径。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思路,有效的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辅助,但是思维导图在运用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策略才能发挥作用,非常值得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
1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1主体性原则
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国家要求教育机构要重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因此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育方式,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在思维导图的使用上,一定要坚持主体性原则。在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时,一定要针对小学生的爱好和特点对新颖性进行研究,尤其是不同图形以及不同颜色的线条等。并且要积极鼓励小学生,能够形成对思维导图自主构建能力。教师在对学生构建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时一定要对其成果进行肯定,以提高小学生的制图兴趣,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主动的对思维导图进行构建以达成其对思维导图的掌握以及运用的能力。
1.2循序渐进原则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要通过识图、制图、用图这三个阶段循序渐进的应用。首先小学生必须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以及整理。其次要运用不同的线条以及图形对自己所学的概念,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与思考,通过图形的形式将重点表现出来。最后通过对思维导图的灵活运用,可以将数学概念或者数学难题进行总结与积累。并对错题进行反思,已达成解决数学难题的效果。思维导图的学习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勿拔苗助长从而达不到运用效果。
2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也称心智图,是以大脑思考的语言是联想与图形为基本前提,属于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思维导图能够达成非常有效的应用效果,它能够通过一个句子或者一个图像作为整个思维导图的中心,再将其他的概念作为子联想向四周进行扩散,思维导图可以形象的比喻为大树的枝干和它的分支。思维导图能充分调动人体右脑颜色、图像、空间、想象以及左脑文字、逻辑、条理、顺序等因素共同参与思维及记忆,实现单向性思维到多向性发散思维的转变。将思维导图应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将复杂的事务通过绘图的形式将事物脉络清晰的表现出来,而运用在数学中能够使学生对复杂的数学难题或者概念达成深刻的理解。
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3.1学生方面的应用
3.1.1利用思维导图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特点来进行教学策略的研究。而思维导图能够通过不同的颜色、线段、图形以及数字的形式将数学概念具象化恰恰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能够有效的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自主的根据思维导图,对数学概念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总结,有效的提高了学习的自主能力,培养他的逻辑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层挖掘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的合理利用,以提高其学习成绩。例如:我们在学习“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由于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包括笔算、口算以及乘法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利用例题板演来讲解知识点,然后再将知识点引入思维导图中。通过对知识点进行图形形式的表述,能够加深小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能够深层次的对概念进行挖掘。
3.1.2巧用思维导图对知识归纳,提高学生知识整理能力
从小学生脑发育特点来说,他们正处于对外界知识的汲取阶段,因此如果方法运用得当,对知识的学习也会非常快。但由于小学生普遍缺乏对知识的汇总能力,一旦教学活动缺乏新颖性以及趣味性,就很容易使小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而思维导图能够将相对分散的知识内容通过图形整合起来。在学习“体积与面积”一课时,通过思维导图呈现空间图形间的关系,以体积与面积为中心点再将其它相关联的概念等作为分支在向外引申,能够使学生抓到与体积、面积有关的概念之间的联系,使这些概念更加容易理解。
3.1.3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体验
有些同学在做习题时不会举一反三,看不懂习题之间的关联性,思维导图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举个例子来说,在进行习题难点重点讲解时,首先要根据习题所用到的概念,将一系列由这些概念引申出来的习题进行归纳,并将这些习题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思维导图的架设。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合理架设对所学知识进行清晰的认识,通过教师同学生之间对思维导图的探讨方式的互动,既增进了师生感情,同时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此外我们还能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来鼓励学生自行的架设思维导图,通过其对思维导图的架设以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对问题自我解决的能力。
3.2教师方面的应用
3.2.1利用思维导图活跃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思维导图的科学应用能够使学生有效的巩固课堂知识,从而形成自主的对课堂知识的扩展欲望,从而有效的打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例如对钟表的学习一直是小学生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们要在课堂上采取一些方法让小学生加深对钟表的认识,是可以鼓励小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描绘出钟表的用处,以及自己的作息时间,并在思维导图中体现出来。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让学生制定思维导图,老师要对小学生自己制定的思维导图给予肯定的评价。
3.2.2利用思维导图创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
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对知识的强化灌输以及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被动的掌握知识,从而达成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很难在课堂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成绩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对学习的内容也不能进行融会贯通。在进行多边形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对于多边形的概念进行思维导图的建设, 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多边形的定义以及多边形之间的联系,可以使学生对图形之间的联系进行清晰的认识。
结语:总之,思维导图这种新颖的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当中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效率,使小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老师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勇于创新,将课堂的主体还为学生。并且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难点重点自主的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在数学的课堂学习中要起到引导作用。通过对学生的思维导图给予积极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养成自主架构思维导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党锁宁.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2(07):42-44.
[2]肖曙.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导图有效应用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2(05):139-141.
[3]郭俊峰.多元文化视角下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02):149-152.
[4]阿地拉·沙地克.思维导图在小学四年级数学单元复习课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21(07):77-79.
[5]黄海滨.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