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新课国家标准进一步强调了提升中学生应用才能的重视,在此背景,老师们要做到的就是全面贯彻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规范,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因材施教,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普遍特征、基本规律和学习数学的特殊性,创设并提出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并针对实际问题找到了恰当的预防措施,引导学生在合作练习的基础上探究规律、处理疑难问题,丰富学习经历,学会方法,从而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概述
小组合作学习,即学生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教师安排每天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沟通、互动、探索、相互合作,提出不同的看法。合作教学可以使学习者把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观点凝聚一起,在互动的基础上探讨理解、完善他人、提升自我,从而可以更全面地掌握、了解不同的学习方式,从而丰富学习者的思维,增强数学学习能力。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改变单一教学模式中师生交流方面的教学局限性。合作课程的任务不仅仅是处理学习者存在的问题,而且要处理老师与学习者之间的问题,其基本任务就是协助他们丰富教学手段、累积教学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三、分组协作学习方法在初高中数学课程中运用的价值
(一)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育活动中,不但要训练他们的能力、思考方法,还要培养他们的综合意识。在课堂上运用分组协作的方法,可以使我们在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全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和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整个合作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各不相同,解决问题的思路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中学阶段是学生逻辑思维逐渐成熟的时期,初中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和逻辑能力的重要载体。初高中数学课堂相比于小学数学课堂而言,知识目标更重,思想逻辑性更强,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对于提升孩子的知识质量收效甚微。在课堂上通过分组协作,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专长,增进老师、生学生间的互动,推动他们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启发他们探究数学思考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合理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开阔视野,掌握大量关键知识点,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四、分组协作教学模型在初中数学课程应用中所出现的问题
首先,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分组与协作教学的实际应用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有些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能力,仅仅把数学考试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导致分组不科学,大量学生慢慢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同时,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的表现机会较少,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其次,学生参加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程度与效率都不高。在数学教育课程上,由于部分老师特别重视在数学测验中成绩较高的学生,导致在分组探究中,考试分数较好的学生参与度也很高,但那些考试分数较不好的学生也会逐渐对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兴趣,无法积极开展数学学习,从而无法有效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最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水平也不足。小组合作学习训练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策略,但部分老师并不掌握完整的思维能力,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训练只是让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从而使得学生在合作中不能获得合理、全面的教育引导,这也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训练在初中数学课程中有效性的提高,从而无法合理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五、初中数学课堂上分组协作复习的实施方法
(一)提前做好合理分组
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全面掌握学校内各个孩子的特点,如他们的知识情况、能力,思想发散水平及整体素养,然后根据他们的水平进行班级分组教学,让每一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二)小组合作突破重点
中学数学思考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广泛性和丰富性,尽管难度有所上升,不过,由于初中生的抽象化思维能力还没有成熟,对于解释一些抽象问题存在较大困难,尤其是涉及图像现象的方程时,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助、互促中探索数学知识,开展日常学习,攻克重点、难点知识。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就涉及方程特征的学习,学生在刚接触的时候对此可能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可以选择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研究型学习,让学生结合之前学过的相关内容,探索一个未知数中二次方程的图解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自由选择研究方法和工具,并将其应用到实际解题过程中。任何人在整个过程中都是平等的,能够互相激励、互相帮助、互相影响,甚至一些考试成绩不佳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图像探索,基于不断的计算、描摹和画线,在独立研究中找到方程的规律性,绘制函数图像。
(三)小组合作发散思维
在中学数学教育过程中,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组织安排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建构和扩展逻辑思维。例如,在学完“图形变换”这个知识点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几种图形卡片,让学生将这些图形以不同方式拼在一起,看看一共可以拼成几种。然后教师给出答案,并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相互交流拼图成果,将自己的答案与其他小组及教师的答案进行对比。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使学生形象地掌握图形的概念,又能训练其发散思维能力,避免思维僵化。同时,使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思维逻辑性、创新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
(四)小组合作动手实践
小组学习的互动性比较明显,既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也便于学习任务的实施。因此,学生在学习“三视图”技术时,教师可以预先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使用“三视图”游戏工具。在团体学习训练中,可以让学生利用模具制造出许多相似的小方块,并将其与不同的3D产品进行组合,然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这些模型,先说出模型的形状,然后在白纸上画出来,通过紧密协作和相互探讨,学生可以掌握三视图技术相关知识,即三视图是什么、怎样快速画出三视图。
(五)做好预习工作
在课堂过程中,要注意养成孩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有助于学生预先了解所学知识的大概内容,在课堂上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教师应将预习内容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自行分组,然后采用集体预习和培训的方式进行学习,最后开展集体讨论、学习反馈。例如,在教学有关“三角形”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来给三角形下定义,可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预习任务,有的学生负责预习“边角边”,有的学生负责预习“边”,有的学生负责预习“角角边”。当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后,再由每组的组长或教师向大家讲解相关知识,达到共同提高进步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供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习者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习者有助于记住知识的重点。
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初中数学课程上,教师要注意不可盲目跟风滥用这种教学方法,以免使用不当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吕国丹.合作学习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才智,2020(13):120.
[2]韩小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8(09):51+53.
[3]唐保林.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20(0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