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的实践困境
(一)将PPT的使用作为唯一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因为PPT具有制作简便、使用方便、便于修改的优势,而被教师们广泛使用,最终将PPT的使用演变为唯一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虽然在PPT上,可以添加视频和声音,但是做不到视频、声音和文字的同步,将影响教学效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PPT技术基本上已经退居到传统教学的范畴了,如果还是局限于PPT这一种教学手段上,那么法律课的教学将止步不前,因此将PPT技术与微课技术相结合已经是势在必行。
(二)模拟法庭或法庭辩论,不具有可操作性
有的教师主张在法律课程中引入模拟法庭或法庭辩论。愿望是好的,但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因为模拟法庭或法庭辩论需要专门的法律知识作为支撑,即使是法学专业的学生,在没有学习完诉讼相关法律课程之前,进行法庭辩论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开庭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程序,特别是证据的运用方面的问题更是其中的难点。辩论涉及到实体法方面的内容,特别是法律适用问题。而这些内容不是学了一点法律基础知识的学生可以完成的[1]。如果真有中职教育的教师,在法律课堂上实施法庭辩论,也容易演变成“照猫画虎反类犬”,不伦不类。模拟法庭辩论很难成为中职教育培养的模式。
(三)参加法院旁听,没有可行性
到法院旁听对于了解法律知识、熟悉审判流程、学习辩论经验显然是有好处的,因此我们的一些教师主张组织学生到法院进行旁听。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首先是法院是否批准旁听的问题。我们知道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的案件,自然不能旁听。即使公开审理的案件,可能受到审判庭空间的限制,也不可能批准众多人旁听。其次,即使法院批准旁听,必然有一定的人数限制,学校能否组织学生全员参加又是一个现实问题。
二、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利用新闻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对于中职生的认知水平而言,内容较多且较为复杂,教师可以对新闻热点进行筛选,并对学生加以积极引导,充分利用新闻热点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例如,在“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这节课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新闻时事热点为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以“提振消费从心开始”为主题的“3·15”晚会即可作为教学素材,晚会重点关注互联网平台经济、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等问题。教师可以挑选其中的典型事件作为案例,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消费者,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模拟维权流程,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其学会在生活实践中主动把程序、正义意识转化为行动,学会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懂得遵循法定程序,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运用审辩式思维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剖析与反思。教师在进行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的课程设计时,应融入审辩式思维的训练,为学生进入深度学习奠定基础。在审辩式思维训练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外,还应该学会对问题进行主动探究与辩证思考[2]。例如,在“知荣辱,有道德”这节课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在网络搜集当今社会存在的不文明、不道德行为的视频片段,整理有关法治节目关于道德观、荣辱观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该类话题能够启发学生的审辩式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利用审辩式思维对该类事件进行深入思考与探讨,使其能够通过自身的判断明辨是非、知荣辱,养成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审辩式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关注个体发展的同时,能够关注他人,为学生学习法治部分的内容奠定基础,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立足综合素质培养展开长效教育
全面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教育,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立足综合素质培养展开长效教育,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合理衔接、有效融合,符合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长效教育并非指实施教育活动时间的长短,而是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案的实施等方面建立课程的长效推进机制,保障课程的持续活力[3]。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全面融合多学科内容,并通过长效主题课程对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等进行深入剖析,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提高中职学生对职业道德与法律学习的重视程度
提高中职学生对职业道德与法律学习的重视程度刻不容缓。部分中职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对于很多事物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教师在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时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利用学生比较常用的软件,如微信、微博等,收集一些因欠缺道德和法治意识导致的典型社会案件分享给学生,使其明白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深刻理解学好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这种方式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另外,教师应明确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职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提升综合素养。教师应从当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策略,如利用新闻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审辩式思维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立足综合素质培养展开长效教育等,以期对提高学生的审辩式思维能力、法律思维有所帮助,促进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华礼.构建长效推进机制,让融合课程充满活力[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1(7)
[2]胡卫芳.实效德育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0(5)
[3]金彩,孙新杰,余顺家,等.大数据环境下大学生上网行为分析与决策--以六盘水师范学院为例[J].科技风,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