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科是高中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习科目,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创新能力、科学素养、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为高校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又由于学科特点、高考导向、学生阶段性特点等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于物理课程的学习感到力不从心,久而久之从信心满满到心生畏惧,学科能力与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思考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是众多学校与教师面临的巨大问题与挑战。结合我校学生具体情况与特点,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高考背景下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思考:
一、学生的高参与度永远是高效课堂建构的基石
1.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对于新授课来说,学生学到的每一节课的知识点都是崭新的。或许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某一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高中知识点一定会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申,有更高的思维量,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在知识层面上先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自己的理解,可以标注出预习过程中自己的困惑点,在听课时有所侧重。当然,预习时如果老师能设计针对性的问题供学生思考,会大大提升课堂效率。易点少讲,重难点精讲,这个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考对学生的考察更多的侧重于能力的考察,靠刷题、死记知识点来取得高分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靠自己的思考、理解来获取知识而非教师一味的灌输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能力为王的时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将发挥重大作用。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拓宽自己的思维面、提升学习物理的信心,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注重小组合作探究
我校自多年以前在课堂中已经实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通过调研发现,许多优秀学校和走在课改前沿的学校都对小组合作学习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学生通过组内成员之间的讨论交流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课堂生成。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教师优秀的教学策略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前提
1.充分备课,了解学生学情,有重点的讲解
对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上课更是如此。在学生预习或者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必须知道哪些点是需要精讲、侧重讲的,哪些点是学生已经经掌握的或者通过预习或者小组讨论可以解决而不需要过多阐述说明的。犹记得听过一节课,一节课下来教师对每道题都进行了评讲,题题不落,一节课下来评讲了十多道习题,自己累的满头大汗,说明在这节课堂前,教师没有充分的备学情,重点内容没有突出出来,学生已经会的不断赘述,造成整节课效率不高。
2.优秀的学科素养
教师优秀的学科素养、人格魅力也成为学生在物理学习的道路上的助力。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瓢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而处在现代化发展如此之快、信息大爆炸、对学生核心素养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俨然教师应走在更前沿,具备更扎实的学科知识,更先进的教育理念。虽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作用更是举足轻重的。
3.多媒体技术与实验演示相结合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学科,我们强调“用事实说话”。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质疑精神、创新精神,课堂中的一系列小实验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现状是不少学校的课堂忽略了实验展示与教学,口头的解释远没有真实的实验更有说服力与冲击力。所以课堂中引入实验演示或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更能丰富我们的课堂、提升课堂的效率。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也让我们的教育能够与现代科技相接轨,课堂中复杂的、不易演示的实现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展示,比如我校利用Nobook虚拟实验,让学生不在实验室也能进行实验模拟,更方便、快捷。当然,多媒体技术再逼真也取代不了真实的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带给学生能力与素养的提升。
三、课后反思与总结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添砖加瓦
物理学科的逻辑性较强,各个点之间不是孤立的,引导学生注重反思总结,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更高效、更主动、更有激情。
参考文献
[1].张鹏.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9):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