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情感教育的融人不仅有助于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与创设,也有助于建立更好的师生关系,丰富教师和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帮助学生更快吸收掌握知识原理.情感教育的渗透有很多具体的实施方法,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对课堂的组织与构建方式作合理选择。整体上教师要注重学生教学主体性的凸显,并且要为学生创建更多开放有趣的沟通交互平台。这样学生才会对于课程的学习更加积极投入,在良好的氛围下跟随教师的引导慢慢加深自身的知识吸收掌握,课程教学的综合目标也可以更好的达成。
2 创设开放化的课堂教学氛围
为了让素质教育的融入有良好的实践空间,教师首先要努力为学生打造开放化的课堂学习氛围。在这种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不仅思维会更加活跃,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会更高,能更快地掌握知识原理。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多元学科素养,能够感受到物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渐提升。比如在教学《平抛运动》这节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根据这一教学主题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在比赛场上,运动员在投掷物体时要怎样投掷才能取得最佳的成绩?是不是投掷的力气越大,投掷的距离就会越远?给予了学生几分钟讨论时间后,学生会得出各种结论,可能还会产生一些意见上的分歧。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使用纸团(中间包裹一个较重的物体)来投掷进行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不少学生会发现,其实投掷距离的远近并不仅仅和最开始的用力程度呈绝对正比关系,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会影响投掷距离。这时,学生对于这个问题都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整体教学开端,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后面知识的研究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加牢固地理解相应的知识原理。
3 注重探索性实验教学
物理课程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因为课程知识的探索性较强,学生需要有较高的思维理解力,对于学生物理思想的渗透,教师要注重探索性实验教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索性试验教学,但现阶段物理实验教学多以演示教学为主,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将课程中的探索性实验演示后,学生可能过后就没有印象了,对于学习的效果就很差,而通过学生进行自身实践探索,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探索性实验是让学生通过思考与假设独立完成实验,并在实验的过程中对物理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融入自己大胆的想法,并对想法进行验证,从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这一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对物理知识得到总结性概括。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创新实验,例如,可以让学生从简单的物理观察与物理现象的描述入手,让学生针对相应的物理现象积极探索,形成总结与归纳的能力。例如,碰撞、爆炸等这些不同的现象,都遵循动量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能量守恒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等都有所体现,不同的运动与物体的受力有关,引导到学生通过牛顿的相关理论思考,就能很好解决这类问题。
4 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学习评价
在物理课堂的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有很多,除了要多建立和学生的交流沟通渠道,教师也要善于多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学习评价,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激励效果。高质量的物理课堂上教师应当创设更多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并且基于活动过程来加深学生的知识学习印象,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效应用所学知识,起到教学强化的效果。在点评学生的各种学习表现时,教师可以多融人对于学生的赏识教育,通过积极正面的学习评价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这一知识点与学生之前接触的简单力学知识有所差异,该定律很难让学生通过简单的背诵形式理解,需要学生结合实际运用加以理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具体案例的分析解读来构建学生的学习认知,在考査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时,可通过组织学生列举生活中这一定律的实际应用的方式展开,让学生将牛顿第一定律以另一种形式进行阐述.教师要仔细听学生列举的各种实例,并且给予学生灵活有效的点评,对于学生列举的有代表性的范例要及时进行肯定,学生思维上存在的误区和偏差教师也可以透过灵活的评价方式指出学生的问题。这样的评价过程让师生间的交互可以更好的实现,学生不仅可以很好地加深知识学习的印象,也会对于课堂活动有更浓厚的参与兴趣,从而达到知识教学的整体实施目标。
5 优化创新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要秉承素质教育的理念,摒弃过去传统的不合理的教学模式,不断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环境,帮助学生不断地培养起来创新能力。例如:对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现象等,平时很容易被忽略掉,而教师就要抓住机会,从生活中的小事出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知识,并让他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总结物理知识。其次,教师要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分清主次,并不是每个知识点都要细致地讲解,教师要选择重点来进行讲解,否则会让学生分不清重难点,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教师还要及时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的物理知识。独立思考涉及的东西较多,学生不仅要整合所学知识点,还要进行创新。因此,教师也要及时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困扰他们的问题,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思考方向。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合理的现象,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与观点。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使他们更好地进行创新。
6 结束语
高中学生物理思想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帮助,能够促进其形成善于思考的思维方式。通过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注重探索性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前沿以及物理学的发展史,从生活中体现的物理知识进行引导,在课堂中的各个环节中渗透物理思想,并且强化各种题型中物理思想的渗透等方面进行教学,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物理思想方法。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物理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点滴渗透,帮助学生领悟物理思想的精髓,从而让学生逐步掌握物理思想。
参考文献:
[1] 朱恩红.高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J].情感读本,2019(36):20.
[2] 许有权.情感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20(01):78.
[3] 陈淑丽.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情感教育的实施探索[J].科普童话,2019(39):26.
[4] 肖旭君.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08):61.
[5] 孙勇.浅谈情感教育角度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探索[J].考试周刊,2019(3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