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活动课程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想要借助活动课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就要以学生为基础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学习特点,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灵活而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达到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特点分析
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活动课中,教师要突出课堂学生主体性,在活动课程中要以学生为主。那么,教师在进行活动课时,首先要确定的就是活动课堂的教学目标。在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能够通过活动的引导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且在参与活动中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参与能力,培养学生忠诚、坚定、自信的品质。例如,在针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在教学中开展活动教学就要展现活动的趣味性,低年级的学生各方面能力较弱。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将课堂活动主要集中在数学游戏,动手能力等方面,从而实现在“玩中学,学中玩”;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在活动中就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协调合作能力,让学生的特长都能被激发出来。另一方面,在活动中教师还可以让活动富有层次性,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让不同阶段的学生都有提升,最大限度地使各自潜在智能得到开发。
开展小学数学活动的策略研究
在数学课堂中开展数学史话课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有极高的学习兴趣。因为,小学阶段是基础夯实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要在活动策略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数学中发现乐趣,不断的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例如,在低年级阶段开始学习时,教师可以开展数学故事大会,将一些数学名人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了解入手,进而慢慢的融入数学世界。像祖冲之、华罗庚等等名人的故事,以此来培养学生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的精神。同样的,教师还可以以身边的数学大师为例,让学生能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兴趣。
创建数学游戏活动
我们都知道“爱玩”是学生的天性,作为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玩乐”的过程,例如,在学习“质数和合数”这节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这样的一个游戏。三个学生分别代表“1”“2”“3”,将这三个数字放在胸前,其它的学生可以从一个箱子中抽取一张牌,抽到的数字只有“1和它本身”的站在1的后面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2和其它数的站在2的后面,同样的,能够被三整除的站在三的后面。这样,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这时有的学生就会提出新的问题:“1是质数还是合数呢?”此时,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这个问题发现的很好,“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让学生从游戏中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
多开阵实践性的应用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数学课堂知识点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验证推倒公式,从而使知识点更加牢固。例如,在进行“圆锥体积推倒公式“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从圆柱的体积得到圆锥的体积?”,教师可以准备几个圆柱的量杯,准备几个圆锥的量杯,学生发现通过第一次操作发现等底等高时,圆锥倒3次刚好满(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第二次操作发现:不等底等高,没满。第三次操作发现:等底不等高时,水溢出来。从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圆锥体积=1/3Sh。再者,在进行圆柱表面体积教学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纸和胶带,首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来用纸制作一个圆柱,然后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制作圆柱的侧面时,我们用的是什么形状的纸?然后通过展开圆柱侧面来发现,圆柱的侧面就是一个长方形,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刚才的实验来求证一下:(1)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2)已知 圆柱底面直径是6米,高是5米,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很快就有同学算出了答案,同学A说:“圆柱的侧面积就是长方形的面积,第一小题已知圆柱地面周长是1.6m,也就是长方形的长知道了,圆柱的高是0.7米,也就是长方形的宽有了,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就是长方形的长乘以宽。同理,第二小题也是这个道理。通过学生的表述我们可以发现,只有真正理解了,学生才会解出这两道题。
手脑并用,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手是脑的老师,针对低年级学生更是要注意不让操作活动流于形式,让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载体与主阵地。
例如:在认识平均分第三课时中,我是这样设计活动的
活动:把12枝铅笔平均分。
(1)你打算怎样分?拿出小棒自己分一分,并把自己的分法用语言表述出来
12根小棒,“两个一组这样评分”
(2) 组内交流各人的分法,并把相同的分法写下来
相同的分法:12根小棒,“3个一组这样平分”
12根小棒,“6个一组这样平分”
(3)你能模仿上面用两种说法说说你是如何分的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先自己随便分,再组内交流的方式,把平均分的两种表示法都总结出来了。再通过说一说自己的分法又进行了巩固, 最后再来一个小检测, 在考验同伴的同时自己也深化了对平均分的理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全方位的考虑活动开展的有效性。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去开展适合学生学习的数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主动性,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需要制定计划、注重方法、注重合作,才能真正搞好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试析“双减”背景下学校作业管理功能与重心的定位[J]. 费岭峰.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2(Z2)
[2]基于数学表达的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研究[J]. 姜肖伶.试题与研究,2022(23)
[3]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探究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J]. 王玉影.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14)
[4]STEAM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浅析[J]. 李桂梅.学周刊,2022(23)
[5]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J]. 吴孙权.名师在线,20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