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进入到高年级之后都很害怕解答数学应用题,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没有理解并且熟恐地学握应用题的解决方法。所以提升学生实际问题解的决能力能够让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有效提高,还可以让学生在今后接触到生活实际问题时能够迅速解决,并且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得到全方面能力发展。思维导图是一种将学生发散性思维具体化于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思维活跃, 想象力丰富,但是理性思维能力不强,思维导图能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变为直观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 ;而且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将以往学过的旧知识与现在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串联在一起,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网络结构 ;除此之外思维导图还能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思维导图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以将枯燥的文字内容转变为符号或图像等表现形式,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扩展其想象空间。
1. 利用思维导图优化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内化新知识
在新课改的冲击下,小学数学已经明确了新时期的教学目标,采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 能力,摆正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引导者要保障班级管理的人性化。在这种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小学数学教师再根据教学内容,选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梳理知识结构,充分挖掘教材的最大价值,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思维导图能够将数学知识系统、全面、直观地呈现出来。 以六年级数学中“圆”这一章节为例在学习点与圆的距离这一内容时, 如果单单以理论阐述的方式,学生可能较难理解,理解后也需要花时间牢记, 此时可以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教师可以先设置圆的半径是 r,点到圆心的距离d,用思维导图做出框架 :点在圆外,则 d>r ;点在圆上,则 d=r ;点在圆内,则 d<r。思维导图展现这三个定义,可以让 学生对这三种情况进行清晰地对比,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就会明白这三个公式的由来。然后在思维导图上的每个定义后面,画出点与圆的位置图,用图画的方式帮助学生识记。分析比较加上图像展示再配合教师的讲解,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牢牢记住这三种位置关系。
2. 利用思维导图突破数学知识教学概念
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上文已经提到,小学生明显的性格特征就是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但是理性思维能力不足,因此,小学生在理解抽象数学知识时较有难度。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常常会采用单一的传授方式,由教师在课堂上不断传输,学生被动的听课,也就是灌输式的教学法。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会感觉自己并未参与知识的学习中,而仅仅接受教师 已经分析过得东西即可,但是这种模式 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容易混淆相近的概念,即使掌握了概念,学生还是无法 灵活的运用概念去解题,即使能够解题, 也很难去形成逆向思维,因此,教学效果不佳。为了有效减少传统教学模式中 的缺陷,很多教育研究者都提倡运用思 维导图法,将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运用导图放置在同一个平面内,让学生自主去探究这些概念的区别,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而且,思维导图图文并茂的方式还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直观感受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以“多边形”内容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的内容涉及许多的四边形,例如 :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菱形、 提醒等,让小学生仅仅从书本的概念中去理解这些图形的特点很难,因为理论性的知识如果采取概念化的教学方式, 学生会觉得很枯燥,没有学习兴趣,而且即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下了概念,在实际的生活或者习题中,某些小学生无法很快的分辨这些图形,更不用提有关这些图形的计算方法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每一种图形,一边画一遍让学生了解该图形的特点,以及与其他图形的区别所在,然后利用思维导图,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直观地呈现出来,再让学生志愿者自己上黑板画出图形,例如,找 A 同学上黑板画出正方形,B 同学上黑板画出梯形, 让 B 同学向大家讲解梯形和正方形的区别,利用思维导图,再由学生反复练习, 一定能够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思维导图运用于单元复习,有效提高高年级学生的归纳知识点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新知识点的讲解,还包括单元复习,复习虽然不能让学生接触新的知识点,但是却是对以往知识点的回顾的总结,而且学生可以在单元复习中将知识点串联成一个知识系统,单元复习是提高学生知识积累的重要一步,它能够帮助学生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单元复习中,教师依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法,将知识点设计成一个知识网络,运用图文标示法,让学生在回顾整个单元内容的同时了解本单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全局上把握知识系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思维导图不仅能在小学数学新课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还在单元复习课中凸显重要价值,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不高,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思维导图正是在克服小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基础上产生的,教师在课堂上可大胆地运用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在复习课中,思维导图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教师引导学生慢慢回忆以往课堂上的知识脉络,或者教师可以采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慢慢完成一整幅的思维导图,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颇为广泛,效果也非常明显,但在实际的工作中,还有许多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改进,例如融入更多的图形、颜色,增加趣味性,更加符合小学生的特点。以简单、形象化的方式将思维过程展现出来,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抽象化数学的理解,提高其分析,解题的思维能力,更加能够促进其建立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学明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华夏教师,2016(08)
2)赵春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思维导图的探讨国中国校外教育,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