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标也随之做了相应的调整,实现了由“实验版”向“修订版”的逐步过渡,在教学目标上提出了由“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的转变。物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新课改的实施适应了现阶段社会环境变化发展的需要,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就“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谈谈自己一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开拓创新。
一、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认识问题
综合来看,大部分学生在本质上对问题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认为问题是知识学习的障碍,却忽略了问题最真实的含义———暴露知识缺陷。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物理知识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问题,使其了解到问题的真实含义,培养其发现问题的意识,从而有效激起其求知欲。如在《光的折射》一课教学时,为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可结合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来激发其求知欲,并让其认识到问题的意义。在上课时教师可先通过PPT给学生播放在盛满水的碗里插一只筷子的图片,从图片里很明显地看出筷子“弯”了。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一直都坚信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大部分学生都会产生疑问,这时教师可询问学生筷子是否真的弯了,学生会立即给出否定的结果,然后教师可询问学生是什么原因让筷子“弯”了。思维敏捷或者预习过的学生会立时提出是水与空气不同的界面导致光发生了其他的变化。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给学生导入光的折射知识点,以此来让学生顺利地进入课堂学习,同时也能认识到学习中问题的作用和意义,从本质上认识问题。
二、丰富课堂上的实验探究活动
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丰富课堂上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让学生更快地建立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认知,并且加深学习印象教师可以在课前做相应的教学设计,形成具体的实验探究任务和主题,并且提前给学生准备一些活动需要的实验用品和器材课堂上在进行知识分析解读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实验活动为依托,基于实验过程建立真实的学习感受,然后再组织学生一点点地探究背后的知识原理,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印象这种教学方法会让课堂更加充满活力,学生不仅可以体验到物理课程学习的趣味性,而且还会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加牢固的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实验教学,必须按课程要求展开实验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明确实验要求实验过程中,教师也应当让学生亲自探究,从而切实地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设计开放多元的课后作业习练
教师还可以结合课程教学设计开放多元的课后作业习练,以实现知识教学巩固的效果,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练习时要对自身的教学思维做优化革新,多尝试一些开放化的实践探究作业,以避免设计理论性过强、枯燥无趣类型的作业。只有这样,学生对作业的参与热情才会更高,学生才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强化知识的吸收,从而有效地达成课程教学的综合培养目标。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相关内容,梳理杠杆的工作原理,并对其中的关键知识作理解记忆,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实施基础;也可以多布置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完成好实验报告,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手工制作、小发明等应用性作业,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多样化体现,并带给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使学生建立起综合学科能力与素养发现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则注重对学生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训练,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其核心素养如在《力与运动的关系》一课教学时,教师可结合一些生活现象引导学生结合物理知识去具体解决在上课时教师可先给学生讲述力和运动的知识内容,包括物体受到的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大致了解后,教师可给出一些生活现象,如在骑自行车时上坡较累、下坡较为容易,然后让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大部分学生会立即提出从受力的角度来思考。综上问题意识是物理学习的导向,也是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提升的关键。
四、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课堂提问
为活跃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进一步有效提问,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实际情况来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学生依据物理知识点去思考,鼓励学生自觉提问。如在《机械能和内能》一课教学时,教师可先就机械能和内能的物理知识点给学生进行全面讲授,如结合动能、势能和内能的定义及其相互转化的角度进行讲解,在学生对课堂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做一些小实验,如针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教师可鼓励学生采用小车下滑来计算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面带笑容,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来提示和启发学生,这时学生会发现小车的势能和动能并不相等,并会向教师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小车的动能和势能不相等?对此教师要避免直接给学生答案,可引领学生从受力的角度分析,让学生了解到空气阻力及与木板摩擦力所做的功等,并鼓励其提出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来鼓励学生提问,能有效激发其求知欲。
结束语:综上,问题意识是物理学习的导向,也是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提升的关键。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结合有效策略来引导学生展开课堂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理念背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在提升学生问题素养的同时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新宇.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以《杠杆》第1课时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0(11):56-58.
[2] [1]丁娟.初中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初探[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