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显微技术的应用
显微技术系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及制剂内部的细胞、结构及组织内含物从而达到鉴别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近年来在传统显微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些新兴技术,包括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技术(SEM)以及显微摄影与图像分析技术。洪勇育等[4]采用偏光显微镜结合纳米相态分析技术鉴别温胃散,利用复方中甘草所含晶纤维、木香所含木纤维、红豆蔻所含种皮表皮细胞、桂皮所含草酸钙针晶为偏光显微镜的主要鉴别点。梁新合[5]采用扫描电镜对乌鞘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乌梢蛇背脊鳞增厚,表面有棱脊,纹饰呈横向渡状排列,纹饰上有弯曲的条带纹且同向排列紧密,还有如滴水状的刺尖端的特征,即为真品,反之为伪品。
2 色谱技术的应用
2.1 薄层色谱技术(TLC)
薄层色谱法(TLC)是对混合样品进行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的一种分析技术,为色谱法中的经典。王雨艨等[6]采用TLC法建立以薯蓣皂苷元为指标性成分的定性研究方法,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可用于龙葵药材的薄层定性鉴别。刘春蓉等[7]建立控制五皮口服液中主要成分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对桑白皮、陈皮、姜皮进行定性鉴别,可用于产品的质量控制。
2.2 气相色谱技术(GC)
气相色谱法也是中药及制剂中常用的一种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尤其是热稳定性好以及含挥发性成分的检测。其优点是被测样品用量少,可用于珍贵性中药材的分析检测。清宣止咳颗粒作为一种治疗小儿感冒风寒咳嗽的常用药物,已被《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收载,但是作为处方中君药薄荷的主要成分薄荷脑,目前没有含量测定的检验方法。孔凡建等[8]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清宣止咳颗粒中薄荷脑的含量,对进一步提高药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3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
HPLC法因其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及制剂检验检测领域。《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中已有348种药材及1384种制剂使用HPLC法作为定性定量的检测方法。液相色谱仪最常用的检测器为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UV),包括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其他常见的检测器还有荧光检测器(FLD)、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示差折光检测器(RI)、电化学检测器(ECD)和质谱检测器(MS)等,可以为不同类型的成分提供丰富的检测方法。王巍等[9]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诃子中诃黎勒酸和诃子酸的含量,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对《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中诃子含量测定项进行补充。张大勇等[10]建立HPLC法测定舒筋活血片中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的含量,结果显示,香附烯酮及α-香附酮在一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二者相关系数均为1.000;该方法专属性好,准确度高,能够为舒筋活血片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2.4 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UPLC)
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是在高效液相色谱的基础上发展出的更先进的检测技术,其特点是峰容量大、分析时间短、灵敏度高,从而降低分析成本。焦洁等[11]建立同时测定红芪和黄芪药材中有效成分含量的UPLC法,用于检测香草酸、阿魏酸、毛蕊异黄酮苷等六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周颖等[12]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淡豆豉配方颗粒中3种异黄酮的含量,方法简单可靠,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5 二维液相色谱技术(2D-LC)
相比传统的一维液相色谱,二维液相色谱对基质复杂的中药及制剂具有更强的分析能力,它的出现使检验检测更加快速全面,进而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中药化学成分的表征。2D-LC是采用匹配的接口将不同分离性能或特点的色谱连接起来,分为两种模式:离线和在线二维液相色谱;在线二维液相色谱又可以分为差异显著的两种类型:中心切割式二维色谱和全二维色谱。赵雅清等[13]建立了2D RPLC/RPLC法分离巴天酸模根中的化学成分,一维色谱柱为环氧四氮唑色谱柱,分离出18个流分,然后以Unitary C18色谱柱为第二维色谱柱,进一步进行二维分析,有效地增加了峰容量,其中4个流分均得到较纯的化合物色谱峰。
3 光谱技术的应用
3.1 红外光谱分析法(IR)
红外光谱分析法是由于有机物分子选择性地吸收红外光的某些频率的能量,利用红外光谱仪记录能量吸收与波长或波数对应关系所形成的吸收谱带。因其具有操作简单、样品损耗少、分析速度快等优势,已在中药材及制剂的真伪鉴别、质量评价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徐荣等[14]几人的研究表明,红外光谱与聚类分析法相结合可以快速鉴别宁夏地区枸杞子的品种差异,这对枸杞子药材生产和新品种选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在190~800nm的波长范围内测定物质的吸光度,用于鉴别、杂质检查和定量测定的方法。刘燕等[15]采用紫外光谱法将谷精草与其两种混淆品进行真伪鉴别,结果显示,谷精草、华南谷精草、毛谷精草的最大吸收峰位置不同,且三者槲皮素的含量大小依次为毛谷精草、谷精草、华南谷精草。
3.3 原子吸收光度法(AAS)
原子吸收光度法是根据基态原子蒸汽对特征辐射吸收的作用来进行元素分析的方法,主要用于中药及制剂中重金属和微量元素的检测,检测限低、重复性好。陈亮等[16]采用微波消解法消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小儿感冒颗粒中钙的含量,采用氯化镧作电离抑制剂,干扰少的同时提高了分析速度和灵敏度,可以准确测定钙的含量。
3.4 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NMR)
核磁共振技术由原子核自旋运动引起的,它能吸收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发生能级跃迁,在不破坏物质结构的情况下揭示分子内部的排列,主要有氢谱(1H-NMR)和碳谱(13C-NMR)两种,适用范围广,多用于中药结构分析,可在区分中药基原、鉴别中药真伪方面大有所为。王咪等[17]采用1H-NMR技术进行灵芝多糖检测,以氘化TSP为化学位移内标,优化NMR参数,并与标准品图谱进行相似性比较,结果显示8批样品均大于0.95。
4 电泳技术的应用(EP)
电泳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依据带电粒子大小、形状的差异,在电场中移动的速度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效果,可用于中药及制剂的分离、鉴定或提纯。其特点是所需溶剂少,所耗样本低。张春莉等[18]建立了一种区带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通过优化分离背景溶液及仪器条件,可在17min内有效分离金银花及其制剂中的8种有机酸,方法线性良好,可为其质量标准提提供依据。
5 结语
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中药及制剂的检验检测方法已从简单的分离分析发展到具有高分辨率、高准确度、高稳定性的多种分析方法,特别是联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中药分析提供了更多可能。尽管当前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及制剂的检验检测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但仍面临一些难题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夏建飞,梁琼麟,罗国安. 现代中药分析新进展[J]. 中国科学:化学,2010,40(6):641-650.
[2] 马真. 现代分析技术,助中药走出国门[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22,(8):48-49.
[3] 王晓玲,王子明,付艺萱等. 现代仪器方法在中药分析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8(2):156-165.